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十四章:燕国在殷商文化中的核心地位

2013-9-8 16:22|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总之,殷商民族起源于春秋战国旧燕之地,时间约当虞夏之际,到商代晚期这一地区仍然有众多方国密集分布。燕亳是有商一代诸多都城中的第一座都城,燕国则是众多方国中由宗族而留守的一个方国,是最重要和居于核心地位 ...


在商代,漳河流域、易水流域、燕山南北可能是商人最为活跃的地区,也是全国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从这个角度上回过头再来探讨“燕亳”这个名称,也同样会有更加切实的理解。《左传》昭公九年,周王使大夫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左传》中记载燕国史事不多,燕亳之称仅此一见。对“燕亳”这一名称,历来多疑惑不清,学者往往不能肯定燕国何以又会与“亳”的称谓联系起来,于是多以燕、亳为二地,这都是由于不了解在商代以至商先燕国已是一个重要方国的缘故。其实,西周初期武王灭商时,并不能使周初的疆域再有所拓展,它只是全部地接收了商朝的统治权,这种接收甚至很大程度上还是名义上的,实际情况在商朝时如何在西周初时依然照旧,方国的君主换了,但是臣民、名物全是旧的。因此,西周初期周朝的疆域也就是商代后期商朝的疆域,西周初期和春秋时期仍然偶尔使用的“燕亳”的名称也就是商代燕国的名称。罗泌《路史·国名纪》说:“燕,召公初封,春秋之燕亳。”他以《左传》中的燕亳为周初的燕国,是十分正确的,不过还应进一步说明,周初的燕国实即商代的燕国。亳这一称谓是商人所特有的,其意为京都之京,在字形上亳与京、高(郭)也都相似。商汤时有三亳、四亳之说,亳均指都城。丁山《商周史料考证》解释说:“凡是殷商民族居留过的地方,总要留下一个亳名,可见亳字最初涵义应是共名,非别名也。”“《春秋左传》所见的薄、博或蒲的地名,所在皆是,虽不尽是成汤故居,我认为至少是成汤子孙殷商民族所留下来‘亳社’的遗迹。”这个解释应是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的。丁山并且列举了甲骨文中“亳”字的五种写法,说亳字像小城之上筑有台观和草生台下形。据此,如上所述,燕国既然是商族创始之地,是宗族、本族所在,是留守的旧都,那么它当然也就可称为亳了。燕、亳连称,为一地,意即燕京。燕亳为一地,在考古资料中也已得到明确印证。《美铜器集录》著录传世《陈璋壶》铭文,据陈梦家释读为“隹王五年……陈璋内伐匽亳邦之获”,考订为齐宣王五年(前314)齐田章伐燕所获的燕器,铭文为后来所加。其中“匽亳邦”亦即燕亳。邹衡《关于夏商时期北方地区诸邻境文化的初步探讨》又指出在《录遗》六十五母癸组器中,有“亚█(上己下其)④亳作母癸”的铭文,说:“铭中有一③⑦字,与甲骨文③⑦③⑧字很相似,后者释亳,前者亦当为亳之繁体。”“此字不是人名,应属上读,这样便成为‘燕亳’二字,或者竟是国(都)名了。”陈梦家并且列举了九条史料,说明燕地与殷商的关系颇为密切,以印证燕亳为商人在燕地之亳。九条史料为:1.《左传》昭公九年称“燕亳”。2.周初邶、鄘、卫之邶在涞水县。3.箕子封朝鲜。4.古本《竹书纪年》载“殷王子亥宾于有易”。5.有易之易即狄即翟即代,春秋时在齐北燕境。6.《路史·国名纪》引《续志》称鲜虞即中山为子姓。7.孤竹国墨胎氏即目夷氏,为子姓。8.《博物志》记徐偃王卵生、孤独母有犬救之故事,徐可能为与易水相近之徐水,偃与燕有关,孤独与孤竹是一,犬与翟犬有关。卵生故事为商族秦族及满族所共有。9.齐桓公伐山戎次于孤竹,山戎亦为子姓,由《尚书·康诰》“殪戎殷”、《国语·周语》“戎商必克”、《逸周书·商誓篇》“肆伐殷戎”、《世俘篇》“谒戎殷于牧野”可知周人称殷商为戎,而商人也自称其女祖先为有娀氏。邹衡也认为④即燕,由玄鸟即家燕而得名,燕之称燕早在召公奭元子受封以前,至少在商代后期就已经存在了。燕亳的所在地,陈梦家认为春秋时的燕亳当指易水流域的燕下都,邹衡认为更可能是琉璃河商周古城。丁山认为燕亳应在濡水支流蒲水的源头蒲阳山附近(今河北完县北),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契居蕃的“蕃”就是燕亳的“亳”的音讹,如此则蕃与燕亳为一地,燕亳就是商民族创始中的第一座都城。丁山认为燕亳就是“近于幽燕之亳也”。契居蕃的“蕃”在滱水支流的博水,而濡水也是滱水支流,博水出望都县(今河北望都)西北,与蒲阳山近在咫尺。同时北京初名█(左契右阝)县,其得名显然由于契,自█(左契右阝)丘南至博水不过二百余里。昭明所居之砥石在今隆平、宁晋间,相土商丘在漳河流域,王亥有易在今易县,以上各地都分布在黄河以北华北平原的中部、北部,这种局面于考古于文献都较为近实。以燕亳为近于幽燕之亳这一思路,确实是十分卓越的。

 

最后再顺便说到蓟。《史记·周本纪》说封“帝尧之后于蓟”,张守节正文引《水经注》云蓟城内西北隅有蓟丘,说“因取名焉”,则是以蓟为国名,而蓟国之得名又是由于有蓟丘。郦道元《水经注》:“因丘以名邑也,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矣。”然而蓟丘又缘何而得名,则史无确载。“蓟”字从草,一般均以蓟为草名,《尔雅·释草》说:“杨,枹蓟”,又说:“术,山蓟。”术又作█(上艹下术),《山海经·中山经》泰室之山“有草焉,其状如█(上艹下术),郭璞注曰:“█(上艹下术)似蓟也。”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说:契丹“大蓟茇如车盖,中国无此大者,其地名蓟,恐其因此”。就是认为蓟丘由蓟草而得名。但检《山海经·中山经》: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 葪,郭璞注曰:“音计。”郝懿行笺疏曰:“《玉篇》云:‘葪,俗蓟字。’《初学记》二十八卷引《广志》云:‘柏有计柏。’计、葪声同,疑是也。”据此,则蓟又为柏名,写作█(葪改为竹头)柏、葪柏、计柏或蓟柏。而柏树正是殷商民族所尊崇的一种树木,《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以柏”旧注说是社神的神主即牌位要用柏木来制作,然而社庙的建筑用木,以及宗庙、宫寝、楼台、墓葬的建筑用木可能也以柏木的最为讲究。因此,以草名解释蓟丘意义甚小,不如以柏名解释蓟丘,与殷商民族对树木的观念相符合,从中可以看出蓟丘的得名亦与殷商民族有关。

 

总之,殷商民族起源于春秋战国旧燕之地,时间约当虞夏之际,到商代晚期这一地区仍然有众多方国密集分布。燕亳是有商一代诸多都城中的第一座都城,燕国则是众多方国中由宗族而留守的一个方国,是最重要和居于核心地位的一个方国。到周初召公奭姬燕出现,商人子姓燕国存在的时间由夏商两代积年相加,大约已有九百六十余年之久。

123456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