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八章:北方民族大融合

2013-9-7 20:37|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大体说来,在每一次北方游牧民族与汉地农耕民族的战争冲突之后,汉族地区特别是河北地区,都要经历一次汉族人口相对减少、北方民族人口相对增多的过程,战争平定以后,再逐渐地增殖。每一次反复之后,都有更多的北方 ...


《晋书·王导传》说:西晋“洛京倾覆,中州仕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魏书·食货志》说:“晋末天下大乱,生民道尽,或死于干戈,或毙于饥馑,其幸而自存者盖十五焉。”南移的有十分之六七,剩下的人口中死于战乱的又有十分之五,未死的幸存者再陆续南移。整个过程持续了一百三十年,最终使得北方“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

 

游牧民族的内迁方面,当时“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地区则“戎狄居半”。东晋刘裕北伐至关中时,三秦父老流涕诉道:“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

 

北方游牧民族及其他地区的人口大量流入河北地区。羯人石勒灭亡建都长安的匈奴政权前赵以后,迁其文武百官、关东流民、秦雍大族近万口于襄国。氐人苻坚灭亡建都邺城的慕容鲜卑政权前燕以后,又迁徙关东豪杰及诸杂夷十万户于关中。到西燕慕容恒自长安东迁时,随从的鲜卑男女又有四十万人之多。这些人行至闻喜,为后燕慕容垂所败,尔后仍流入河北。在苻坚淝水战败政权崩溃时,丁零、鲜卑、扶余、乌桓、屠各、东夷等人一时俱叛,其中汉人则只有士族王腾一家,可见当时游牧族所占人口比例之大。又如公元316年河东大蝗,流民从河东迁到冀州的有二十万户。慕容廆在辽东时,政局比较稳定,各地流民前去避难的也很多,“司、冀、并、兖州流人数万户在辽西,迭相招引”。慕容廆将各州流民设郡编户,冀州人编为冀阳郡,豫州人编为成周郡,青州人编为营丘郡,并州人编为唐国郡。这些迁到辽西的流民随着前燕的迁都邺城,最终还要回到河北。

 

这一时期的河北地区,大略说来,初期以匈奴人和羯人居多。石勒最初隶属于匈奴刘渊任辅汉将军,经略河北,部下应有不少匈奴人。到冉闵建立魏国时,大杀羯人二十余万,可见当时羯族人口之多。在此时期,石勒曾经迁徙关中氐羌流民十余万落于冀州,不过后来又都自己返回了关中,建立了前秦。到前燕时期,河北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是鲜卑慕容部落。鲜卑慕容部落的汉化程度较深,所以在当时被称为“山东杂汉”。到北魏时期,游牧民族则又以鲜卑拓跋部落居多。北魏的都城起初曾建在大同,后来又迁至洛阳,但河北实为其腹心之地。而在六镇兵变被平息后,即有二十多万沃野镇兵民被安置在冀、定、瀛三州落籍为农。

 

这一时期河北地区的豪强士族,南迁到江南的有范阳卢氏、祖氏,渤海刁氏等。但也有许多留下来的,如范阳卢氏、博陵崔氏、赵郡李氏、河间邢氏、渤海高氏等。许多豪强士族都与北方游牧民族互通婚姻,北魏孝文帝即曾娶卢、崔等士族之女入宫,又强令六个兄弟聘士族之女为正妃,其中元雍聘娶了范阳卢神宝之女。

 

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中,还有一件非常要注意的事情,就是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仅改鲜卑服为汉服,鲜卑语为汉语,还改了鲜卑人的籍贯和姓氏。皇族拓跋氏改为元、长孙二姓。其他大姓丘穆陵氏改为穆,步六孤氏改为陆,贺赖氏改为贺,独孤氏改为刘,贺楼氏改为楼,勿忸于氏改为于,纥奚氏改为嵇,尉迟氏改为尉,与皇族二姓合称为“八氏十姓”,最为显贵。此外,依附北魏的原游牧各族三十六国改为三十六姓,各部落大人九十九家改为九十九姓,《魏书·官氏志》中所记载的改姓总数在一百以上。在此以前,各游牧族人赐汉姓、改汉姓的情况都是零星发生的,这一次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举族改姓。所以,元初胡三省在注《资治通鉴》时感慨说:“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之子孙十居六七矣!”在隋唐皇室的血统中,就多有鲜卑民族的混血,如隋文帝皇后独孤氏是鲜卑显族,唐高祖李渊之母独孤氏、之妻窦氏,唐太宗李世民之妻长孙氏,也都是鲜卑显族。但这尚只限于有迹可寻的,其他无迹可寻的必定更在多数。在后来的汉姓中,独孤、长孙、尉迟等各姓还保留了若干游牧族旧姓的特征。至于刘、陆等姓,因其与原有的汉姓完全吻合,那就只能在有族谱明确记载的情况下,才可认定其出自鲜卑拓跋“八氏十姓”,否则就根本无法逆推。一经年代长久,自然就要混迷不清,无迹可寻,不复可问。隋唐时期居住在北方的人口,族为汉族,姓为汉姓,实际上却有许多是西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的后裔。只因时日已久,就连自己也不复知其究竟,偶尔经人提起,反会凭添惶惑了。


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在接受汉族农耕文化的同时,也对汉地原有的生活习俗产生了很大影响。西晋时,洛阳贵族“相尚用胡床貊槃,及为羌煮貊炙,又以毡为絔头及络带、裤口”。北齐时,颜之推说中国南北方音是:“南染吴越,北杂夷虏。”自两晋时起,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中一些最具特色的部分都发生了变化。如坐卧由用席、跪坐变为用床用椅,烹饪由以烹为主变为多用炙法,服饰由宽口变为紧袖,语言由古雅变为白话。宋代用床、凳已很普遍,朱熹等人的著述也已接近现代白话。这些新的生活习俗大多源于两晋,经隋唐至两宋趋于定型,而沿袭至今。然而自殷周至两晋以前中国古代的生活习俗,却大多不是如此。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