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八章:北方民族大融合

2013-9-7 20:37|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大体说来,在每一次北方游牧民族与汉地农耕民族的战争冲突之后,汉族地区特别是河北地区,都要经历一次汉族人口相对减少、北方民族人口相对增多的过程,战争平定以后,再逐渐地增殖。每一次反复之后,都有更多的北方 ...
《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

张京华著
 
第八章:百川归海,江汉朝宗——北方民族大融合
 

中国古代自上古至先秦时期,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一次变革是在商周之际,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再一次变革在战国秦汉之际,赵冀《廿二史劄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条说:“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至战国则布衣起而游说,又起而为将,汉初则一时将相皆出布衣,为前所未有。汉以后废分封,诸侯王惟得衣食租税,除吏皆自天子,行征辟、选举、科目以选官,于是三代世侯世卿之法荡然净尽,为前所未有。在这两次变革之前还有一次大的变革,就是炎黄之际的变革。中国古代华夏民族的起源以及很多文物制度和创造发明的起源,均可以上溯到黄帝,因此炎黄时期的变革可以说是古代社会中最早的一次变革。在这次变革中,产生出了古代民族融合的最早模式。据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1937)研究:“炎黄之战乃民族之战,黄河流域争夺之战。”

 

炎帝族较黄帝族进入黄河流域即中原区、华夏区的时间为早,是在黄帝族到来之前的土著民族。据《帝王世纪》等书记载,在黄帝族到来之前,炎帝族自神农氏以下,经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里、帝榆罔,至少已经传了八世。炎帝与黄帝并不同为少典之子,年限也不同时,是可以肯定的。炎帝族为姜姓,姜即羌,羌本羊。《说文》:“羌,西戎牧羊人,从人从羊。”炎帝族起源于西部的羌族,炎帝神农氏曾在今陕西扶风、姜阳一带的姜水居住。姜水亦名羊水,因西部地多产羊,以牧羊为主,即以羊为氏族名称,又以氏族名称为所居地名和水名。炎帝族最初也是游牧民族,族人头上戴羊角为饰。但是自神农时起,炎帝族开始耕稼,进入中原居陈留、修武、长治一带为中心后,即以农业为主,素有擅长农业的传统。

 

黄帝族在与炎帝族接触时,仍以游牧为主,擅长狩猎征战。《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族“以师兵为营卫,迁徙往来无常处”。游牧的黄帝族与农耕的炎帝族发生冲突,战争十分激烈,大规模的战争有三次。阪泉之战是黄帝与炎帝族中末帝榆罔的战争,是第一次。榆罔战败后,同族中的强项者蚩尤起而与黄帝相抗,战于涿鹿之野,三年九战,被黄帝擒杀,是第二次。此后到帝喾、高辛时,炎帝的族裔共工据冀方与高辛争帝,壅防百川以敌黄族,被斩于中冀之野,是第三次。其余较小规模的战争尚有多次,史称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凡五十二战,天下大服。

 

黄帝族以武力征服炎帝族以后,对于被征服的炎帝族采取了几个措施。一是将炎帝族中的桀骜部落驱逐出黄河流域,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些部落分居于中原的东南西北各边区,总名为邾娄,又称为夷,也分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后来山东的邾、莱、莒,山西的潞氏、赤狄、白狄,陕西的姜戎、陆浑,江汉的三苗诸蛮等等,均为其后裔。邾娄族的分布十分广泛,以黄河以北地区而论,蚩尤被斩于浊鹿,其地在今黄河以北的河南修武,是当年炎帝族居住的中心地带。浊鹿即邾娄,二者音义相同,以炎帝族所居而得名。王子年《拾遗记》称黄帝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所说迁到有北之乡的一支即被迫居于今河北涿县的一支,以族名为地名,仍称浊鹿,山称浊鹿山,水称涿水。浊鹿又写作独蜀、蜀鹿、涿鹿,同音通用。在蚩尤转战及迁徙的途中,所到之处多有炎帝族的后裔遗留下来。在冀州等地多有蚩尤祠,当地设坛为祭,祭祀蚩尤神。于每年十月祀之,谱以乐章,象以戏舞。祭祀时,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称之为蚩尤旗。又以彗星为蚩尤旗,见之必动干戈。黄帝还曾画蚩尤像以威天下,后世遂以蚩尤为战神。除蚩尤祠、冢外,今河北平谷有独乐河,娄、乐音转,独乐河亦即邾娄河,为古炎族所居。今河北巨鹿战国时为赵巨鹿郡,楚灭邾封其君为巨鹿侯,巨鹿亦即邾娄。今北京通县西汉为路县,东汉改作潞县,路即娄一音之转。榆罔初都空桑(今河南陈留),后被徙于今山西长子,其地春秋时为赤狄潞子国,后称潞州,与此例同。今河北吴桥东汉为重平侯国,邾重双声音转,重即邾。今河北良乡东北旧有夷宾州,今河北邢台西春秋时有夷仪,夷即炎帝族的总名。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