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八章:北方民族大融合

2013-9-7 20:37|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大体说来,在每一次北方游牧民族与汉地农耕民族的战争冲突之后,汉族地区特别是河北地区,都要经历一次汉族人口相对减少、北方民族人口相对增多的过程,战争平定以后,再逐渐地增殖。每一次反复之后,都有更多的北方 ...


河北地区在隋末唐初已有“山东豪杰”农民武装势力的存在。“山东豪杰”即北魏迁徙到冀、定、瀛、相诸州的六镇兵民的后裔,在当时是最擅长作战和汉化程度最弱的一个集团。安史之乱以后河北的藩镇割据局面,即上与北魏六镇及隋末唐初“山东豪杰”相衔接。河北藩镇不仅直接任用蕃人为将领和具有擅长征战的特点,并且在军队的组织上也采用游牧民族酋长即父兄即将领、部众即子弟即兵卒、以血缘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实行义子制使军队部落化、血缘化。如安禄山曾养“曳落河”即义子八千人,魏博田承嗣择军中强力子弟一万人为牙军,父子世袭,姻党盘互,当时有“长安天子,魏府牙军”一语,可见其势力之盛。不仅蕃将习于此制,汉人将领也习于此制,如田承嗣、薛嵩等人虽是汉人,实同蕃将。其军队不论是何种族,实亦同于胡人部落,所以称之为“胡化”。在胡化状态下,已不能以种族作为区分胡汉的标准,而只能以其所接受的文化作为标准。不过也应指出,“胡化”概念是在河北地区本为汉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唐代的藩镇自安禄山时即特别重视农桑,大力发展军屯,这本是藩镇得以长期割据的基础。“胡化”是与“汉化”相对而言的,是在汉化之中又保留有胡族的若干特征,而不是完全成为胡族。唐代河北的藩镇可以说是汉族农耕经济与游牧族部落军事制度的结合。

由此两个方面可以看出,唐代与周边游牧民族的势力基本处于均衡状态。就夷夏盛衰连环性而言,截长补短约可均衡。就胡化与汉化而言,二者亦称折中。

但是到宋元明清时期,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是先进入中原,再逐渐汉化;先军事和政治统一,再恢复和发展经济。在北方游牧民族中出现了蒙古汗国那样空前绝后的强大势力,达到了高潮,而汉地的官僚政治统治却日趋僵化,由盛转衰。

 

在此以前,汉地对北方游牧民族一般都采取和亲、册封和使其内附的政策。在此时期,已不再和亲,除北宋曾册封西夏为夏国王和明朝任满人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外也很少册封,像后晋称臣于契丹、南宋称臣于金的情况以前从未有过。南北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失去均衡,北宋与辽长期对峙在燕云十六州一线,幽燕以南千里之间地平如砥,自古以来素无险阻,于是宋人决通河陂,依水为寨,据守瓦桥、益津、高阳三关,这种情况以前从未有过。契丹和金攻克后晋和北宋的都城汴京,金攻克南宋都城临安,长驱直入又迅速返回,这种情况以前从未有过。北方游牧民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进入中原腹地,像蒙古和清更是以游牧民族在汉族农耕区内建立统一政权,这种情况以前从未有过。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将金国都城建在华北北部的燕京(今北京),以后历朝也都在此建都,这种情况以前也从未有过。

 

女真在1115年建金国,1129年就已完全控制了河北地区。1133年,金下令从东北地区迁徙女真人于华北汉人地区,“命下之日,比屋连村,屯结而起”。到华北后,便“棋布星列,散居四方”。但是到1214年遭受蒙古的攻击南迁开封时,仍有屯田军及其家口百余万人相随而往。女真族屯田军长期以来不耕不战,“得地不能以自活”,全靠金政府供应的口粮维持生活,其融合之缓慢,上距进入汉地已有八十余年。

 

契丹在907年建辽国,936年即已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地。至1125年辽亡,其间一百九十年,契丹族人仍主要居住在以上京临潢府(今内蒙林西林东之间)为中心的宜牧地区,以渔猎畜牧为主,幽燕地区基本保持汉族人农耕的原状,官吏也多由汉人担任,胡汉分治,二族在血缘与农耕方式上的融合并不显著。 蒙古自1215年攻占燕京,至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其间将近半个世纪一度处于异常混乱和黑暗的状态。掳掠人口,重税勒索,许多州县被分封给贵族、功臣作封地,封地内的人民被看做是封主的私产,不得任意迁徙。元世祖即位后政策虽做了很多调整,但元朝的民族融合仍十分缓慢。元代的皇帝自忽必烈到元顺帝,没有一个通汉文。元人、色目人官吏也“多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元朝的民族矛盾也是历朝中最为尖锐的,迟至1368年元亡前不久,伯颜等人还提出要杀绝汉人张王刘李赵五姓,而汉人也提出了“北人是主南是客”和“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

满清的崛起是最为迅速的。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建立后金,两年后开始向明朝进攻,五年后攻取了辽东七十二城,十八年后控制了长城以北广大地区,二十八年后借助李自成灭明的机会攻占北京。攻占北京以后二十年内就攻灭了福王、鲁王、唐王、桂王以及其他各支抗清势力,并于1683年攻下台湾。 满清在先进入中原、先军事和政治统一再逐渐汉化和血缘融合一点上,最为典型。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