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七章: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2013-9-7 20:24|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唐代中后期以前战争对燕赵文化的影响多是积极的,战争是燕赵文化内涵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燕赵文化慷慨任侠的特征融为一体。而在宋代以后,战争对于燕赵文化的影响多是消极的,集权政治的重压与频繁和剧烈的破坏性战 ...


东汉时期的著名战役,有东汉初光武帝刘秀徇河北之战。光武帝刘秀起于河北而建立东汉,在他平定河北的过程中,燕赵的精骑再一次起到了关键作用。 刘秀是南阳人,新莽地皇四年(23),更始帝刘玄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收徇河北,号召各郡县,使其归附更始。刘秀经邯郸至真定(今正定)。汉宗室赵缪王之子刘林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杰,邯郸人卜者王郎与之亲善。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于是刘林与赵国大豪李育、张参等立王郎为天子,占据邯郸,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望风而从。刘秀至奴卢(今定县),正值上谷太守耿况遣其子耿弇南下,准备至长安与朝廷联络,发上谷渔阳“突骑”助平天下,见刘秀,相约北归。适值汉广阳国(治蓟县,今北京)王之子刘接起兵响应王郎,悬赏缉捕刘秀。刘秀南北受制,逃至河北中部的饶阳,往南渡过滹沱河,“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经下博至信都(今冀县),幸而得到信都太守任光和和成太守信都人邳肜的支持。从者多主张由信都之兵送刘秀回洛阳,被邳肜阻止。刘秀因信都兵弱准备投奔当地“诸贼”城头子路、力子都军中,被任光阻止。恰在此时,耿弇等人率领渔阳、上谷突骑数千投奔刘秀,“所过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凡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凡二十二县”。突骑是燕地所特有的一大军事力量,因此在刘秀进退维谷之际,渔阳与上谷却可以从容坐拥控弦万骑,详择去就。刘秀与王郎战于巨鹿,不利。纵突骑击之,追奔十余里,死伤者纵横,遂大胜。刘秀说:“吾闻突骑天下精兵,今见其战,乐可言邪!”于是攻下邯郸,杀王郎。公元25年,刘秀在鄗南(今高邑)即皇帝位。更始时南方有童谣说:“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至此果由河北而兴。

 

“枭骑”,应邵说:“枭,健也。”张晏说:“枭,勇也,若六博之枭也。”西汉初燕人的“枭骑”到东汉初即称为“突骑”。“突骑”,颜师古说:“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枭骑和突骑之称都有勇健骁锐、冲突凌厉的意思。自两汉以后,燕地就以精良的骑兵著称,并成为燕赵文化中的一大特色被一直保留下来。直到唐代,这种情况依然如故。刘禹锡说:“大河之北,地雄兵精。”杜牧说:“冀之北土,马之所生,马良而多,人习骑战。” 刘秀收徇河北,还有二事甚可注意。一是刘秀初至河北,曾与刘林等燕赵豪侠大族接触而未能相合,致使王郎得志一时。后刘秀至信都,吸取教训,宋子(今赵县)豪族耿纯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来附,刘秀就接受了,说明此时燕赵豪侠大族的势力已不可小视。二是当时燕赵境内已多有“诸贼”武装,依山据险,所在寇掠。或以山川土地为名,或以军容强盛为号,有铜马、大肜、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檀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十五支以上。铜马首领是东山荒秃和上淮况,大肜首领是樊重,尤来首领是樊崇,五校首领是高扈,檀乡首领是董次仲,五楼首领是张文,富平首领是徐少,获索首领是古师郎。他们各领部曲,众数十辈,辈数十百万人,合众数百万人,习于征战,所向无前。为了征服铜马等部,刘秀再次发幽州十部突骑,恩威并施,经过激烈征战,“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降卒分置诸将,兵力遂至数十万人,以至关西一带即称刘秀为“铜马帝”。但是在此后很长时期,铜马等诸贼的余众犹在。直到建武十六年(40)天下平定以后,燕赵之地仍是“郡国群盗处处并起,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说明燕赵流民结盗已成风气。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争,先有巨鹿人张角的太平道起义,其中心在巨鹿(今鸡泽)、广宗(今威县)、下曲阳(今晋县)。与之同时,河北还有博陵张牛角、常山褚飞燕以及黄龙、左校、白雀、五鹿等多支流民武装。褚飞燕众至百万,号黑山军(黑山在今沙河北),其余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至汉献帝初平年间,关东州郡以讨董卓为名,一时俱起。在黄河以北起兵的有渤海太守袁绍、幽州将公孙瓒、冀州牧韩馥、东郡太守桥瑁,各路义军咸推袁绍为盟主。涿郡人刘备先依公孙瓒、后依袁绍,用东郡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为将。常山人赵云率本郡吏兵先归公孙瓒,后归刘备。又至建安五年(200),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与袁绍决战,以不满一万的兵力打败袁绍十余万人,又收降河北黑山军张燕所部十万余众,随之北出卢龙塞,大败辽西乌桓蹋顿单于,据有青、冀、幽、并四州之地,奠定了立足中原的基础。建安九年曹操领冀州牧,十三年为丞相,十八年汉献帝以冀州十郡封曹操为魏国公,定都邺城,以丞相领冀州牧如故。

 

东晋时期,北方匈奴、羯、氐、羌、鲜卑等五胡纷纷南下,建二十余国,主要的有十六国,其中控制河北的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六国。河北之地自刘渊建汉至北魏灭北燕,一百三十余年间无年不战。六国中唯有后赵石勒一代尚能劝课农桑,讲经崇儒,政教颇有可观。

在此期间,河北的豪侠大族往往依据堡壁险塞以自守。公元308年石勒经略魏郡时,服堡壁五十余垒,选其强壮者为军士,得五万人,可知当时各堡均有数千人的规模。

 

各国往来征战,政局虽乱,河北名士却多能依委其间,为其创设典章制度,谋划军国大略,态度十分积极。如赵郡人张宾少好学,博涉经史,但不为章句,阔达有大节,自比于西汉张良。石勒至幽冀,张宾提剑入见,被用为谋主。张宾教石勒定都襄国,朝政典制多出其手,封濮阳侯,人称“右侯”。范阳人卢湛才高行洁,博通经史,世为范阳大族,五世祖卢植、四世祖卢毓、祖卢钦、父卢志世代为官,此时也归依后赵任中书监。石勒对汉族名士、大族也十分推重,曾下令军中:“克敌获士人勿得擅杀,必生致之。”此种情形到了北魏以后更为突出。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