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七章: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2013-9-7 20:24|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唐代中后期以前战争对燕赵文化的影响多是积极的,战争是燕赵文化内涵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燕赵文化慷慨任侠的特征融为一体。而在宋代以后,战争对于燕赵文化的影响多是消极的,集权政治的重压与频繁和剧烈的破坏性战 ...
《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

张京华著

第七章:金戈铁马,气吞如虎——战争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先民的最早记载可以上溯到炎黄时期。春秋以后中原民族自称为华夏族,汉以后称为汉族,后世子孙都尊奉炎黄为自己的祖先,自称“炎黄世胄”、“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是远古时期两个氏族部落的名称。黄帝部落为姬姓,从今陕西北部向东迁徙,沿着北洛水南下,在今大荔、朝邑一带渡过黄河,又沿着中条山和太行山西麓向北,最后沿着桑干河走出山岭,在今河北北部涿鹿、怀来境内的平原上定居。炎帝部落为姜姓,从今陕西西部沿渭水向东迁徙,沿着黄河南岸到达今山东境内,又从山东渡河北迁,与黄帝部落相遇。两个部落在阪泉地区发生激战,史称“阪泉之战”。战争的结果,黄帝族臣服了炎帝族,两个部落融合为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此事说:“轩辕之时,炎帝欲侵陵诸侯,轩辕乃修德振兵,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黄帝号轩辕氏,是一个具有游牧性质的部族。《史记》称其“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炎帝号神农氏,以经营农业为传统,诸书多记载炎帝始教民播种五谷。阪泉之战的结果不是一个部落消灭另一个部落,而是两个部落的文化叠加在一起。部族联盟的名以战胜者一方的名号命名,称黄帝而不称炎帝;在生产方式上,黄帝族则接受了炎帝族的农耕文化,彻底改革了以往的游牧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之间的冲突、部族之间的血缘融合和统一兼并战争,这三个重要的因素同时反映在“炎黄”这个最久远的传说上,不是偶然的。炎黄的传说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以后数千年中国历史发展长久不变的基调。而炎黄阪泉之战的发生,恰是在河北平原境内,这一巧合同样别有寓意。自初民以来,由于农耕与游牧不同生产方式间的冲突和部族之间的血缘融合而引起的战争,尤以河北平原地区最多和最为剧烈。

 

阪泉之战后,在河北平原地区发生的远古时期的战争还有黄帝与九黎部落蚩尤的战争,史称“涿鹿之战”。尧舜时期有帝舜与共工的战争,共工战败,帝舜将共工流放到北裔幽陵,“以变北狄”。《括地志》载:“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陵,居此城。”到了夏代,有太康失国、少康依靠母家有仍氏(在今河北任县)攻灭寒浞、恢复帝位的战争。在商代,有商先祖王亥为有易氏(在今河北易县)绵臣所杀,王亥之弟王恒及子上甲徽为之报仇,杀死绵臣的战争。商末有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周武王率领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商纣王亦发兵七十万人,双方战于商都朝歌南郊的牧野(在今黄河以北淇县境),纣师前徒倒戈,周师攻于后,纣师败北,血流漂杵,史称“牧野之战”。周初,有周公旦讨伐武庚及邶、卫、鄘三监叛乱的战争,周公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三年而毕定。

 

春秋时期北方戎狄异常活跃,纵横侵扰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腹地,燕、邢以至郑、卫等国都受到极大威胁。前706年,山戎越燕伐齐,齐乞师于郑,战于齐郊,大败戎师,获其二帅大良少良,甲首三百。前697年,燕桓王即位,受山戎侵逼,南迁临易(今雄县)。前664年,山戎侵燕,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今卢龙),山戎败走。前662年,赤狄伐邢,两年以后又侵入卫国,与卫懿公战于荧泽,卫师败绩,遂灭卫。邢为周初周公旦之庶子所封国,都城在今邢台。卫为周初周武王之弟康叔所封国,都城朝歌在今淇县。管仲对齐桓公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于是救邢,迁邢于夷仪(今邢台西),封卫于楚丘(今河南滑县),“邢迁如归,卫国忘亡”。

 

赤狄、白狄被晋国攻灭以后,战国时期,北方又有林胡、楼烦、东胡继起。赵、燕二国强大后,开始对胡族进行反击,拓地渐广。前300年赵武灵王时,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置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迫使林胡和楼烦向北迁移。前273年赵惠文王时,东胡叛赵,驱略代地人众。此时又值匈奴继起,至前243年赵悼襄王时,任李牧为将,居代郡、雁门以备匈奴,使匈奴不敢入赵边。前283年燕国在燕昭王时,也任用秦开为将,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燕国的疆域向东北扩展到辽东,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征伐不绝,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并大兼小,遂相吞灭。《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春秋初年见于史书记载的一百多个封国先后被攻灭,到战国时只剩下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在河北平原地区,前664年齐桓公灭令支,其地在今滦县。前635年,卫国灭邢。前530年晋国灭肥,俘肥王绵皋;前520年又灭鼓,俘鼓王鸢。肥、鼓均为白狄所建国,肥地在今蒿城,鼓地在今晋县。前476年晋赵襄子灭代,杀代王,兴兵平代地,其地在今蔚县。中山国是鲜虞人所建,都城顾在今定县,境域东至衡水、南至永平、西至井陉、北至保定,用铁制甲兵,筑长城,与各国频繁交往或征战,势力强大。前489年晋赵襄子等屡伐中山,中山消亡。前414年,中山武公复起,至前406年战国初期,魏文侯用乐羊攻灭之。前380年中山桓公又起,迁都灵寿(今平山),至前296年为赵武灵王所灭。秦国势力崛起以后,于前209年灭卫;于前228年攻下邯郸,灭赵;于前226年攻下蓟城,灭燕。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