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五章:大一统的政治传统

2013-9-7 20:11|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出对于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核心的要求。《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

张京华著
 
第五章: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大一统的政治传统
 

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出对于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核心的要求。《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谁能对人们提供保护,谁能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谁就会被推举为当然的领袖。这种领袖的权威不是先期规定的,而是自然产生的。中国古代早期先民在选择了旱地农耕作业的生产方式以后,紧接着也需要得到一种对其自身生产方式的保护。和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政治一经产生就有一个非同一般的特点,这就是在古往今来的数千年中,它曾经从各个方面一次又一次不断地得到强化。

 

如前所述,大自然所提供给古代先民的生态环境是十分苛刻的,仅止于不致完全断绝生路而已。所以西周初年周公旦作《尚书·无逸》训诫成王说:“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又说殷商自祖甲之后立王,“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其中“不知稼穑之艰难”一句训诫态度异常严厉,最为典型。一直到战国晚期的农家著作《吕氏春秋·上农》中,还有“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后妃率九嫔蚕于效,桑于公田。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等许多警诫。这些近之于怨毒的话,在后人听来,不能不令人感到惊讶。其实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苛刻性还不仅仅是在气候、土质和物种上,威胁还来自周边的少数民族,这就是“四夷侵陵中国”。位居中原的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根本上仍然是农耕生产方式与游牧生产方式的冲突。要想克服四夷的不断侵凌,一方面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保护,另一方面就是要更加严谨地恪守旱地农耕的文化传统。《吕氏春秋·上农》即曾明确指出:“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其处而无二虑;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国民生计的第一要义是务农,然而务农的意义并不单纯是为了务农,而同时也是为了守战。只有比游牧生产方式更高的农耕方式才能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产生出更高的农业文明。这个农业文明需要政治的保护,政治保护不是外来的,而是产生于农业文明的内部。农业文明的发展越是完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才越是强大,对农业文明的保护才越是有效。《吕氏春秋·上农》中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了农耕事业与政治和军事三者的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政治因素所具有的双重作用,这就是对内对农业生产进行组织和管理,对外对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冲突进行防范和抵御。

 

殷商和西周实行分封制。如前所述,西周所实行的耕作制度井田制不可能是全国规模的,而是遍布在全国若干个点或小区上面,黄土高原的关中和冲积平原的三河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小区,都城丰镐和雒邑是最大的两个政治中心。其他封国齐鲁燕晋宋卫等是次一级的小区,封国的都城是次一级的政治中心。大夫的封邑分布在各小区内,是第三级的政治中心。古代城市的主要作用就是居于经济区的中心行使政治功能。

 

春秋战国以后,几个主要的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全国统一的农业基本经济区。与之相呼应,全国的政治也趋向于统一,分封制的局面被打破。如刘向《战国策序》所说:“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全国政治的统一趋向与全国农业基本经济区的形成紧密相关。在以后的各朝各代中,随着农业经济的兴衰,经济区的范围也有所改变,但统一的农业基本经济区始终存在,这就决定了中国古代的政治也以统一为常态,以割据为非常态,其意义和作用就是为了对经济区内的农业文明实行有效的政治保护。

 

从农业基本经济区到四境外的游牧区,农耕文化及其政治势力的影响以基本经济区为核心,逐渐向外延伸,构成一个个放射状的同心圆。这种圆当然不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的圆。两种类型的文化互为消长,大略说来,在西北方面,第一级是在西域,第二级是在关陇;在东北方面,第一级是朝鲜辽东,第二级是幽燕。西汉和唐朝国力大张,首先要进占的就是西域和辽东。东周和东汉国力衰微,迫不得已,关陇也是可以放弃的。汉光武帝对西域使节所说的一句话,“若各国力不从心,东西南北自在也”,最为诚恳。一旦关陇和幽燕沦丧,中原经济区就失去了最后的保护屏障,这种危险在以往数千年中也是经常要面临的。诸子百家兴起以后,对于周围环境的压力认识得最为深切的,要算是儒家。儒家产生的时候,正是农业基本经济区正在形成,而全国的政治统一尚未实现的时候。新的政治统一尚未实现,而旧有的分封制下的天下共主东周朝却先已名存实亡了。于是群龙无首,上下失序,全国在政治上呈现为开放的状态。孔子考察当时的政治状况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诸侯挟天子之后,又有陪臣执国命。在陪臣执国命之后,又有庶人议国政。政治权力日趋分散,几乎已经下降到最低点了。果然就在这时,公元前771年西夷犬戎攻杀周幽王的大仇还没有报,公元前664年,北夷山戎又已侵凌到了燕国、邢国和卫国。周平王东迁时,大夫辛有前往伊川,见披发而祭于野者,说:“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果然,公元前638年秋,原居住于秦国、晋国西北的陆浑之戎就内迁到了伊川。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