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十八章:燕赵士大夫与经史学术

2013-9-8 17:40|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豪族以及后来的世族、门阀,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一脉相承,但地位和作用又有很大变化。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氏族,是社会上层政治文化的主体,以此严明华夏与四夷之分。而秦汉以后的豪族、世族、门阀却是社 ...
《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

张京华著

第十八章:道德风范,经史文章——燕赵士大夫与经史学术
 
 

西周和春秋时期实行的宗法制到战国时期就全然改观,一去不复返了。秦汉时期,取代宗法制而起的就是豪族。秦汉豪族的特点:第一是务在保宗收族,往往聚族而居;第二是养客,食客多至数十百人;第三是蓄奴,家童多至千人,歌奴至数十人。豪族的生活富有、奢侈,作风豪纵,营建宫室,蓄姬妾舞女,侈婚厚葬,为一般百姓所慨叹不及。豪族又往往藏亡纳死,干乱吏治,杀人行刺,勾结官吏,垄断农商。有些豪族与王者联姻,开始注意到维护婚姻门第。有些豪族注重读经,生活勤俭,为人尚义行。豪族在财富上的积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仲长统《昌言·损益篇》说他们“身无半通青纶之命,而窃三辰龙章之服;不为编户一任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财赂自营,犯法不坐”。与此相适应,在文化上也构成了一种积累,形成了一种豪族文化。豪族在文化上是有意识、有自觉、有使命感的,《国语·楚语》观射父说要使各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乘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豪族是在农耕文化的环境中产生的,经济上财富的积聚与生活的豪纵是它的外部特征,文化上心率旧典和经史文章则是它的内在特征。

 

豪族以及后来的世族、门阀,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一脉相承,但地位和作用又有很大变化。西周、春秋时期的宗法、氏族,是社会上层政治文化的主体,以此严明华夏与四夷之分。而秦汉以后的豪族、世族、门阀却是社会的中坚,与上层的政治力量互相权衡和补充。宗法制从西周到春秋实行了六百年,豪族、世族、门阀从战国到隋唐持续了一千一百年,对于中国中古时期的社会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豪族大姓虽然免不了要侵凌兼并,“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但总起来看,它是和官僚体制相适应的,二者互相协调补充。官僚体制同样有着所在贪残的一面,而豪强大姓同样也有维护地方安定的一面。汉代的刺史、太守、县令是由中央任命的,但他们的僚属却照例由当地人士充当,豪族大姓往往优先任用,成为州郡大吏。同时,豪族还可以通过察举孝廉、茂才和辟举,出任其他州郡的长官,并以此世代保持着官位。所以从人的方面看,官吏与豪族也很难截然分开,二者的区别仅在于官吏的权力是由中央委任的,而豪族的权力是在社会中自然产生出来的。

 

豪族中有所谓冠族、甲族、大姓、著姓之称。既有经济实力又有学术声誉并且附带有私族武装的称为冠族、大姓,其中道德礼法足堪称道的就被称为名士。豪族的社会关系中又有所谓故吏、弟子、门生。以前历任官职所属的官吏称为故吏,童仆称为门生。汉代公卿往往自教经学,聚徒常至数百人,其亲受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为门生,后来从未受学而仅依附名势的人也冒称门生,实际就是童仆。故吏、弟子、门生构成了豪族重要的外围组织,汉代的地方豪族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都是四世三公,号称“门生故吏满天下”。

 

秦汉豪族的前身多为战国六国豪族的后裔,秦朝的灭亡差不多全是由于六国豪族的反抗。西汉末东汉初,光武帝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差不多也全是豪族出身,其中属于燕赵地区的有:冠恂,上谷昌平人,世为著姓,所将皆宗族昆弟;吴汉,南阳宛人,后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耿弇,扶风茂陵人,先世于汉武帝时自巨鹿徙居茂陵;刘植,巨鹿昌城人,率宗族宾客聚兵数千人跟从光武帝;耿纯,巨鹿宋子人,率宗族宾客二千余人跟从光武帝。除云台二十八将之外,全国各郡也都有一些豪强大族,其中燕赵地区有清河赵纲、渔阳阳球、涿郡西高氏东高氏等。阳球“家世大姓冠盖,能击剑,习弓马。性严厉,好申韩之学。郡吏有辱其母者,球结少年数十人,杀吏,灭其家,由是知名。初举孝廉,补尚书侍郎,闲达故事,其章奏处议常为台阁所崇信”。西高氏东高氏“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忤,咸曰:‘宁负二千石,无负豪大家。’宾客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浸浸日多,道路张弓拔刃,然后敢行,其乱如此”。


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