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十五章:殷商民族溯源及其文化特点

2013-9-8 16:27|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明确了殷商民族起源与燕国的关系以后,就可以对殷商民族的创始进行更前一步的追溯,同时对于殷商民族文化上的若干特点以及商末周初燕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有更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了。


在文化上,太暤宓羲部族是许多事物最早的发明者。《周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孔安国《尚书·序》也说:“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这就是说,太暤宓羲部族是八卦的创始者。八卦和占卜的关系密切,和文字的关系也密切,所以太暤宓羲部族也是占卜和文字的创始者。从考古资料上看,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第叁篇·试论夏文化》总结说:在夏文化遗址中,比较普遍地发现了卜骨。但在伊洛和郑州等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除了极个别地点外大都还没有发现卜骨。显然,夏文化中的卜骨是外来的。在龙山文化中,以山东龙山文化的城子崖遗址所发现的最多,不过在河北、陕西的龙山文化以及甘肃齐家文化中也都有发现。这样,夏文化作为占卜的创始者的可能就被排除了。因此李济和胡厚宣就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山东的龙山文化。李济在《城子崖发掘报告》(1934)中提到了卜骨与中国早期文字演进的密切关系,说:“构成中国最早历史期文化的一个最紧要的成分显然是在东方——春秋战国期的齐鲁国境——发展的。”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1944)认为山东龙山文化首先发明了占卜,而后商人又加以改进,说:“当殷以前之‘黑陶时期’,虽已普知占卜,然皆用牛骨,绝不用龟。及殷人袭东方之黑陶文化,仍行占卜,并大加革新,因与南方已有繁盛之交通,乃广取龟甲而用之。”在这些研究的引导下,许多人都认为商文化是在东方的环渤海地区渊源产生的。不过,张光直《殷商文明起源研究上的一个关键问题》(1980)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卜骨虽以山东龙山文化中发现最多,但在整个华北龙山期文化中确为常见的习俗;使用龟甲进行占卜并非由商人改进首创,在山东、苏北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早已经开始。张光直说:在大汶口文化的花厅村期文化中,主要包括江苏新沂花厅村遗址(1952年发现)和山东泰安大汶口村遗址(1959年发现),发现有多处墓葬龟甲。这些龟甲都是背腹甲共出,上面多穿有圆孔,有的还涂有朱彩,甲壳可能是用皮带或织物系成甲囊作为容器使用,其中多发现盛有小石子、骨针和骨锥,龟甲放置的位置多在人架的腰侧,起初应是挂在腰间的。张光直指出,殷人用龟甲占卜,可能是大汶口花厅期龟甲文化的扩大,另外大汶口文化中有显著特点的白陶与殷墟的白陶也不无关系。“殷商文化有不少非常重要的特征,在河南龙山文化里不见或罕见的,很清楚的可以在花厅文化里找到祖型或原型:1.厚葬。2.木椁及二层台。3.龟甲。4.若干陶器形制与白陶。5.骨匕、骨雕、松绿石嵌镶及装饰艺术中的纹样”。所以,早商文化“可能是接着花厅文化与山东龙山文化一线下来的”。

 

如上所述,商民族源于有娀(有易)部族,有娀(有易)部族源于太暤帝宓羲部族。如果推测古文献中所记载的风姓的太暤帝宓羲氏、姜姓的炎帝神农氏、姬姓的黄帝轩辕氏三大部族,是与考古发现中以白陶为显著特征的大汶口文化、以彩陶为显著特征的仰韶文化、以黑陶为显著特征的龙山文化相对应的,那么商民族所渊源的太暤宓羲部族就正是张光直所注意到的山东、苏北大汶口文化。不过,李济、胡厚宣、徐中舒等人都认为以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为代表的中晚商文化,它的早期应追溯到东方的山东境内。张光直也认为殷商文化的祖型应追溯到山东、苏北的大汶口,早商文化应是以河南东部和山东西部为中心展开,再后则发展到郑州和安阳的中晚期。张光直并且预言说:“真正的‘早商’文化恐怕还埋在豫东与鲁西地区的地下,尚待将来的发现。”而本书认为商民族在渊源于东方太暤宓羲部族、大汶口文化的过程中间,还间隔着迁徙到北方的有娀、有易部族的一段,并且先商期从契到汤(相当于整个夏代)的约五百年也是在北方展开的,甚至于以后的早商期和晚商期各约二百五十年其中心地区也在今黄河以北。

 

太暤宓羲部族发明占卜和文字,在有娀(有易)和商代历史中,犹能找出种种痕迹。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有系统和成熟的文字。在大汶口文化中,也发现有一些陶文符号,唐兰认为大汶口文化就是少昊文化,认为这些陶文符号就是中国进入文字的文明时代的开始。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1978)也认为“大汶口文化象形符号跟古汉字相似的程度是非常高的,它们之间似乎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大汶口文字符号与古汉字的一脉相承关系,也就是与商代甲骨文的一脉相承关系。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