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东垣传奇》第六章:传奇英杰赵佗

2016-5-28 21:13|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东垣传奇,奇在事,也奇在人。 东垣(真定) 在成为滹沱河流域石家庄区域中心城市的历史进程中,结下了深厚的帝王缘,因此演绎出一段段不寻常的历史,影响和左右着东垣的命运,在石家庄的历史画卷中,涂抹了多彩的一 ...



    千秋功过史定论

    赵佗从公元前218 年率兵越岭,到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 年) 逝世,驻越81 年。终其一生,在岭南,他的所作所为,是耶?非耶?功耶?过耶?

    功过是非,需要历史来评判。仔细分析赵佗的作为,无可置疑,赵佗是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政治人物,他的历史作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赵佗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一代英杰。

    对赵佗称王如何定论,是评价赵佗历史功过的核心。我们可以这样定位:在祖国统一史上,赵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从客观上分析,赵佗两次称王,都是客观环境使然,可以说,是被迫的,而他归汉称臣,却是心甘情愿的。

    赵佗第一次称王,不是在自己平定岭南拥兵自重时。如果赵佗骨子里就有为王称帝的“宏图大愿”,那么,在平定岭南后,凭着他统领的几十万大军,岭南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和他在岭南越族人中的威望,这时候,绝对可以野心膨胀,更张易帜,做一个“占山为王”的割据者,经营起赵家的家天下。这是从他的实力上讲。

    另外从他的境遇上讲,秦王朝剥夺他的兵权,让他一个领兵大元帅,屈尊就驾,到小小的龙川县作县令,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降职使用,而且是不止一两级。他要有反叛的野心,此时不反,更待何时?是你秦王朝不仁不义在先,何怪我赵佗和你分道扬镳?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占据。可是,他没有反,你“不仁”,我不会“不义”,而是乖乖地交出兵权,到龙川作他的县太爷去了。要不是中原大乱,群雄争锋,群龙无首,岭南最高长官任嚣恐怕战乱波及岭南,在自己风烛残年之时,将岭南重新托付赵佗管理,并指示赵佗,闭关、绝道,自立为国,赵佗说不定就终老在县太爷的任上了。

   现在我们客观的看赵佗统一岭南的这一举措,不能不说,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不仅保证了岭南地区政治和经济的稳定,而且及时消除了民族分裂和地区分裂的隐患,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是一位杰出政治家在国家动乱之时采取的英明抉择,这与分裂国家的野心家具有本质区别。而且从长远看,避免了国家南部疆域的后患,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按当时的形势来看,他的这一举措,不能视为开倒车。因为他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岭南地区政治的稳定,而且及时消除了民族和地区分裂的隐患,同时有效地防止了中原战争对岭南的袭扰,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至于赵佗第二次叛汉自立,那完全是吕后把赵佗逼上梁山的结果。实际上,赵佗表面上愤而称帝,但是,他骨子里还是敬畏中原王朝的。按史书记载,当陆贾第一次到岭南,赵佗的态度还是前倨后恭的,陆贾颇费了一番口舌,才让赵佗相信了汉高祖比自己高明,归汉称臣对岭南是福不是祸。而这一过程,延续时间之长,按《资治通鉴》记载,以陆贾在岭南住了“数月”,才求得圆满结果回朝复命而告结束。而当时隔近20 年,一介书生陆贾再一次带着一纸诏书,到番禺面见赵佗时,赵佗立即“顿首谢罪”,罢兵“去帝制、黄屋、左纛”,奉汉称臣。为此,他上书汉文帝,表明心迹:自己被逼无奈,不得以“更号为帝”,但,“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几十万大军都奈何不了赵佗,“岁余”不能“逾岭”,一年多拿不下岭南,而一介书生,一纸诏书,一封上书,便烟消云散,历史的运转又回到了原有的轨道。

    赵佗用他的家国情怀、民族大义,为中华民族历史书写了精彩华章,也为自己在历史的舞台刻印了不凡的人生轨迹。

    第二,赵佗是引导百越部落从原始氏族社会迅速走向文明时代的文化先驱。

    赵佗治理南越,非常重视“以诗书而化国俗”,注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利用中原先进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教化、诱导越人,教育他们赡养老弱、废除群婚。还教育越人“习汉字,学礼仪”,从而使世代被称为蛮夷的百越人“渐见礼化”。(《汉书•南越王赵佗传》) 迅速推动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赵佗还是中原先进耕作技术、打井灌溉技术和冶金、纺织技术的传播者与推广者。他和首批南迁的中原官民把耕牛犁田、使用铁制农具的技术传播到岭南,极大地促进了岭南农耕业的发展。他还出动官兵助民凿井,修渠灌田,推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城市建设进入全新的文明时代。1996 年在广州市广播电视中心大厦施工时发现的“越王城”遗址,反映了赵佗时代城垣建筑的伟大成就。

    1983 年在广州市象岗发掘的第二代南越王赵胡(赵佗之孙) 墓,以其文物精美、规模宏大被列为全国20 世纪80 年代“十大考古成就”之一,也是在岭南地区考古发现最豪华的墓葬,出土文物之多,价值之高,器物之精美,在岭南地区首屈一指。从考古学方面证明,经过赵佗的开发,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飞跃性的发展,使一向十分落后的岭南经济赶上并在某些方面超过中原经济的发展水平。大量文物证明,赵佗治理南越,不仅把冶金、丝纺织、玉器制作技术传播到岭南,而且经过南越各族人民的共同探索,在许多方面得到新的发展。尤为可贵的是,赵佗十分重视利用沿海地利发展造船业和海洋采捞业,史料记载:南越王造大舟,容三千人。足见其造船业已经相当发达。从《史记•南越尉佗传》、《汉书•南越王赵佗传》以及《汉书•文帝纪》、《汉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的赵佗每年进呈汉室的珍宝来看,南越国海洋捕捞业已经很发达,能够捕捞珍贵的海底珊瑚和珍珠贝、紫贝等。在第二代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一个银制药匣子里面,装有产于非洲的香料,结合在非洲东岸发现的西汉早期的中国陶瓷,考古工作者认为,南越国的航船可能已经到达过非洲东岸,这就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年代和最远距离大大推进一步。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