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名人 查看内容

小说《北山洼》序

2022-6-15 09:36|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刘向东来自: 原创

摘要: 讨论文学的基本前提是:文学不是生活中的必须品。这同样适合讨论文山这个作品,文山是生意人,是业余文学家,文学不是他的日常,不是他的必须。他的小说我可以喜欢或不喜欢,选择或不选择,但起码,我要先知道他是怎 ...


    
      讨论文学的基本前提是:文学不是生活中的必须品。这同样适合讨论文山这个作品,文山是生意人,是业余文学家,文学不是他的日常,不是他的必须。他的小说我可以喜欢或不喜欢,选择或不选择,但起码,我要先知道他是怎样的写作者,写了什么样的作品,我要知道他的作品与我们当今的社会发生着怎样的关系。
      看了之后才知道看对了,文山的这部小说,我喜欢。
      喜欢的主要原因是它好看。好看,也就是有趣。小说好看不好看,好像是一个不算高的标准,对于我,尤其是看长篇,却是头一个标准。你说你的小说写得好,特别重要,就是不好看,人们看不下去,或没人看,再好再重要有啥用呢?一点儿用也没有,半点儿用也没有。
      近些年写扶贫攻坚的小说不少,文山的这个与众不同,也可以说是独一份儿。你无法把他的文本纳入一种预设的范畴。
      先说好看。好看在哪儿?
      一是故事好。有些小说,名曰纪实,非虚构,到头来却是瞎编的,东拉西扯,驴唇不对马嘴。在我看来,小说必须是虚构的。不管写得多么真实,多么贴近生活,小说是建立在虚构基础上的。我们所说的真实只是感觉或幻觉,小说不可能原原本本地把生活搬进来,细节要经过筛选、改变或重塑才能跟故事融合。细节只是经验的碎片,一个单独的细节并不具有什么意义,只有跟别的细节联起来才能产生意义。就是说,细节的组织方式通常是虚构的,体现作家的态度和眼光。文山这小说,一看就是虚构,出色的虚构,他的生活底子厚实,组织能力又强,三十多万字仿佛一气呵成,气脉贯通,情节生动。从头看到尾,一环扣一环,没有漏洞。为什么小诸葛几次上房接打电话?为什么小诸葛在红二代面前把北瓜干说成南瓜绳?为什么有些情节前后出现几次,但并不给人以重复的感觉?看看这书就知道了。一看就知道,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堆传奇故事,写到小说里,实际上就是一个传奇的过程, 
      再是语言好。当然,说他的小说语言好,我不是说他像马尔克斯,不是说他像卡夫卡,也不是说他像孙犁像汪曾祺,我是说他有自己的表达,有他自己的口吻,有他身上的气味,他用心写,用耳朵写,用眼睛写,用鼻子写,用舌头写,朴素又生动。也可能与我的记忆有关,有些事本来我的脑海里就有,被文山说出来了,一语道破了,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对好的小说语言,我不用刻意记忆,只靠无记忆就记住了。
      三是人物好。请看小诸葛到扶贫点北山洼头一次亮相:

      沈老庆首先鼓起掌来,大光二顺也跟着鼓掌,乡亲们也稀稀拉拉地鼓着掌。诸葛青站起来,给乡亲们鞠个躬说道:“乡亲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诸葛,名叫诸葛青。诸葛青,不是诸葛亮……”
      乡亲们笑了起来,诸葛青继续道:“我虽然也姓诸葛,但跟人家诸葛亮比起来就差多了,我可没人家的本事大。我只是咱们市裕西工商局的一般干部,受组织上的派遣,到咱们村来跟乡亲们学习来了。”说到这里,诸葛青又深深鞠了个躬,乡亲们没有任何反应。
      “乡亲们,肯定有人怀疑我,我能不能帮着咱们村脱贫致富?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也是农民出身,我老家是承德一个农村的,从小就跟着父母干农活,我知道一个理儿,那就是不干是不行的。不干光等着国家的救济是发不了财的。所以,我希望咱们一起干起来……”

      这就是小说的头号人物小诸葛了。他的出场,平易,实诚,这是他为人的根本。可是他遇事动起脑筋来,弯弯绕又出奇地多,不是诸葛亮,但他无愧于诸葛亮的后人,无愧于“小诸葛”这一命名。至于他如何弯弯绕,也留待读者自己看吧。
      再说我喜欢这个作品的别的原因。
      莫言在谈到自己的写作时喜欢用一个词是“民间写作”,他说:“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者,无论他写什么,都与社会上的民间工匠没有本质的区别。”文山是老百姓的写作者,负载着与诸多专业作家不同是文学诉求,这也是令我印象深刻之处。
还有小说的精神——人的精神。
      哈金在《小说是什么》一文中说:“都以为语言是最重要的,是才华的标志,甚至以为,写小说的过程就是跟语言搏斗,这是偏误的说法。经验丰富的小说家一定会强调内容比语言更重要,作家的才华更表现在有东西说,而且说得有意思,有见解……我不厌其烦地谈洞见是强调小说的精神。文学不是技巧,而是精神,只有独特的精神和不群的姿态才能成就文学。而且这种精神必须是个人的,独一无二的。小说不管写得多么精彩,如果没有这个精神层次,没有洞见,终究不会成为经典。”
      应该说,文山的这个作品是真有些意思、真有些见解的,是有独特的精神和不群的姿态的。
      总体上,他结合新的乡村状况和扶贫攻坚实际,保留了对“故乡现实”的记忆,审慎地面对乡村建设历程的实践困境。在许多描绘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作品中,农民被客体化、边缘化,导致农民主体缺位,行政替代自治。在文山这里恰恰相反,他在积极动员农民参与,找回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强化自治,减少治理成本,重建乡村建设的主体性。这个意义非同一般。
      在人物塑造上,他通过以诸葛青为代表的几个小人物,发掘出积极主动灵活多变不卑不亢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说主要情节“修路”的设置,也值得特别称道。我觉得这里的修路具有象征意义:它打通了最后的几公里——村路与国道的距离。
      别人讲过的故事,再讲就没意思,没意义了。文山的小说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消息,告诉我们一些别样的事情。但这只是第一步,更可贵的是他对生活独特的感受,是他的洞见和智慧。 
      是为序。

                                               2022年6月10日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