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汇 查看内容

《不曾远去的英雄——白求恩》特别节目海内外播出赢赞誉

2021-3-10 11:08| 发布者: 萧雪原创| |原作者: 郝小学来自: 原创

摘要: 《不曾远去的英雄——白求恩》特别节目海内外播出赢赞誉

《不曾远去的英雄——白求恩》特别节目海内外播出赢赞誉

       媒体联盟讯(郝小学 李凤梅 老秤) 值此白求恩大夫诞辰131年周年之际,由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外语广播电台等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不曾远去的英雄——白求恩》向海内外英语听众推播,赢得广泛赞誉。

        这期特别节目,既是献给建党一百周年的特殊礼物,也是向全球英语听众讲述80多年前发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中一位加拿大英雄诺尔曼.白求恩的故事。

       节目播出后,在海内外产生热烈反响。来自北美的听众反映,对于老一代人来说,白求恩是一个亲切又遥远的记忆;对年轻一代来说,白求恩的名字既陌生又令人神往。加拿大白求恩协会的朋友们也对本期节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本期节目对年青一代的英语听众是一次特别的收获,不但了解了曾经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白求恩故事,而且在心理上把中国人民和世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白求恩过去是反法西斯英雄,今天仍然是人类敬仰的英雄。

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会长约翰 杜卡斯

       在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北京市对外友协和北京外语广播电台有关领导的协调下,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会长,著名心脏病专家约翰杜卡斯,加中友好协会史蒂芬沙贝尔等介绍了他们在中国开展公益活动和从事英语外教的经历,畅谈了他们对白求恩精神的独到理解和对中加友谊的殷切期望。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马国庆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白求恩研究知名学者马国庆先生介绍了他的白求恩研究的学术成果,回答了如何评价白求恩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如何认识白求恩精神的时代价值,如何开展向白求恩学习开展活动等,使听众深受启发。

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张业胜

       这期特别节目还介绍了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白求恩医疗队司药、今年98岁的张业胜老人对白求恩援华抗战的回忆,表达了老人对白求恩的崇高敬仰。

贾立群医生

       接受采访的还有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联合推出的“白求恩式好医生”的优秀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北京航天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薛晓艳。他们通过自身经历,讲述了白求恩精神对中国医务工作者的深刻影响,回答了实际工作中如何践行“无私利人、极端热忱、极端负责、精益求精”伟大精神的体会。节目播出后,很多青年医务工作者表示,每每重温白求恩都会自觉向白求恩式好医生看齐,进一步坚定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医学使命,救死扶伤,回报社会的职业理想。

薛晓艳医生

        北京市对外友协二级巡视员戴建军还介绍他们与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开展民间外交,举办“中加友好使者——纪念诺尔曼白求恩诞辰130周年”线上研讨会的情况。

附特别节目《不曾远去的英雄——白求恩》中文稿

       主持人: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提到加拿大,第一个进入脑海的名字就是诺尔曼-白求恩。作为曾经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甚至献出生命的国际友人的杰出代表,白求恩医生为中国人民所深深爱戴。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联合北京外语广播隆重推出特别节目《不曾远去的英雄——白求恩》,让我们一同重温白求恩援华抗战的历史,共同推动中国和加拿大两国民众间的友好交流。

       记者:这是加拿大著名的心脏病专家约翰-杜卡斯,也是加拿大白求恩协会的会长。从2007年至今,他和来自加拿大的医生团队在中国的多个省份开展义诊、教学和文化交流活动。在云南省的一所乡村小学里,孩子们一见到他们就热情地提起一个人的名字:诺尔曼-白求恩,还骄傲地把课本上白求恩医生给伤员治病的图片指给他们看。正是因为白求恩医生,使远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孩子们知道了加拿大这个国家。曾经在中国做过十年英语外教,如今是中加友好协会一员的史蒂芬-沙贝尔也有着类似的经历。

       沙贝尔:“安庆这个小城市没有太多的外国人,大家经常问我来自哪个国家。当我告诉他们我是加拿大人时,他们会立即紧紧握住我的双手,用激动的声音说‘白求恩、白求恩’。”

       记者:无论是杜卡斯医生,还是沙贝尔老师,感人的时刻无疑让他们强烈地意识到,虽然距离白求恩医生援华抗战已经过去了80多年,可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白求恩医生始终是一个英雄,被一代又一代人缅怀、崇敬。对此,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二级巡视员戴建军深有同感。

       戴建军:“白求恩医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一直以来深深感染和激励着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恩的民族,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曾经帮助过我们,特别是像白求恩医生这样,在我们民族危急存亡的年代,义无反顾,舍生忘死帮助我们的国际友人。新时代把白求恩医生树为时代楷模,号召中国人民学习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所以时至今日,白求恩医生仍然为我们所深深的缅怀和铭记,他的精神,也仍然感染和激励着中国人民。

       记者:作为晋察冀边区司令部卫生所司药,当年还是“红小鬼”的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张业胜曾负责管理白求恩带来的器械药品和国际社会援助的医疗物资。回忆起第一次见到白求恩医生时的情景,98岁高龄的老人难掩激动之情。

       张业胜:“我永远记得,白求恩是1938年6月17日,来到晋察冀边区司令部所在地。看着白求恩骑着马,带着由13头骡子驮着药品和医疗器械及生活用品的援华医疗队,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为了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白求恩把自己的家当都带来了,看来不打败日本侵略者,白求恩是不会离开中国的。一股对白求恩的钦佩之情,从心底生发出来。从那以后,我一直把白求恩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记者:从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离开加拿大温哥华港奔赴远东战场,到1939年11月12日牺牲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战斗和生活了674个日夜。他在援华抗战期间发生的那些影响深远的故事,被忠实记录在一本名叫《白求恩——援华抗战的674个日夜》的书中。这本书的作者马国庆先生现在是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的名誉会长,他长期致力于白求恩精神的研究工作,是一位有影响的知名学者。

       马国庆:“有关白求恩的著作、文章很多。在网上能够搜到有关白求恩的纪念文章有6000多篇,有关著作有40多部。但是这些著作有个共同特点,大都是在二十多年前甚至更早时间完成的,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多史料极其缺乏,很多档案没有解密,因此很多记述多是传说甚至来自小说。201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应中国出版集团之邀,创作完成了白求恩在中国的传记。在这个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史料,来自俄罗斯、西班牙、加拿大、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资料。然后我就按照时间和事件的经纬线,把白求恩这674天画一条横线,再画了一条纵线,把白求恩离开加拿大到他牺牲都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根据这个经纬线,我把白求恩这波澜壮阔的674个日夜组合起来。后来发现,我们对白求恩了解得太少太少了。我完成这个事情后发现,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写出了一个最新版的、一个真实的白求恩,过去很多不为人知的史料,很多不为人知的事迹,被我们发掘出来了。而且在创作过程中,任何一个事例都不能是孤证,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记载作为佐证,道听途说绝对不行。有一些白求恩没有记录,但是史料证实是存在的;有一些白求恩记录了,但是一手史料中找不到,我们就找大量的旁证来印证这个事实的存在。”

       记者:在这本耗费多年心血完成的著作中,马国庆将白求恩医生波澜壮阔的人生特点概括为四句话,他是一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加拿大人,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战地医生,一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更是一个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的国际主义战士。

       马国庆:“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在那个时代声名显赫,随后就销声匿迹了。我们把白求恩称作是不曾远去的英雄。我们评价白求恩,基本的历史维度是这样三点。一点是看白求恩当时做过的事情,是不是只有少数人甚至只有他一个人能够完成。比如说白求恩首次提出的医疗社会化的主张,发明的战地输血车等等,这些都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他一个人能做成的事情。第二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要看他的这些行为是不是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说白求恩奔赴西班牙战场、奔赴中国战场,为的是抗击法西斯,他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步。比如说白求恩发明战地输血车,提出医疗社会化的主张,他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医疗从私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职业逐渐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过渡。第三点,我们评价他,要看随着历史的远去,他的这种行为和思想对我们今天来讲到底意义何在。一个是白求恩所坚守的信仰。在那个时代,白求恩入党就意味着失业,就意味着入狱,就意味着颠沛流离。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共产党,既然选择了社会主义,他就不会再做改变,白求恩说我终生要为这个主义奋斗,“生为资产阶级,死为共产主义者”。第二点最可贵的是白求恩的英雄情结。白求恩始终认为一个人不但要有信仰,更要有践行这种信仰的行动。所以说呢,白求恩实际上是在用行动、用信仰去回答一个人怎么样才能为人类作出贡献。”

        记者:1939年12月21日,领袖在延安的杨家岭写下了那篇著名的文章《纪念白求恩》。在这篇文章中,对白求恩精神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白求恩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精神。而白求恩精神正是白求恩医生留给人们,留给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马国庆看来,继承弘扬白求恩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国庆:“这种精神表现在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情,对技术精益求精。因此82年来,我们始终把无私利人视为白求恩精神的内涵,而把这“三对”,对工作,对同志,对技术视为白求恩精神的具体展开。今天我们学习白求恩、倡导白求恩无私利人的精神,需要大家对这个精神有一个辩证的、正确的和全过程的理解,不能把无私利人这个精神简单化。首先我觉得白求恩无私利人这个精神是一个真实的存在,从1926年白求恩得了肺结核,治愈后他立下一个誓言: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开始,他就决心献身人类的健康事业。后来的西班牙内战,后来的援华抗战,白求恩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这种无私利人的精神。第二点,无私利人的精神并不是否定个人利益,也不是否定个人的合法的权益。无私利人实质上是倡导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民族、人民利益之下,这样的一种精神必定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旗帜,倡导这种精神对社会的进步是有意义的。”

       记者:《白求恩援华抗战的674个日夜》这本著作自2015年出版至今,每年都会再版并旋即售磬,最广泛的读者群就是白求恩医生的中国同行们——广大的医护工作者。白求恩医生被他们中的很多人视为自己从医路上的引路人。在抗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战役中,广大医护工作者更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用实际行动践行白求恩精神。

       马国庆:“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党委书记麻健丰,他率领医疗队在武汉坚守了56天。他感悟最深的,他和医疗队员讲的最多的是白求恩精神。他给我们写过一份汇报材料,他说:“年少时我读白求恩,我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样无私利人的医生;入职后我读白求恩,我也立志成为他那样的好人;抗疫中,我们再读白求恩,我们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白求恩那样无私利人的医生。”我想这个事情足以说明白求恩精神对这一代医生的影响。还有一位是武汉一个82岁的老医生。他在疫情的时候回到他的医院坐诊,医院的人很感动。结果他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他就对他的主治医生苏春志说这么一句话,‘如果我离开这个世界,我会告诉白求恩我无愧于做他的弟子’。苏春志是广东高州市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他就告诉梁爷爷,你用无私利人的精神去救人,我要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来救你。后来他救活了梁爷爷,现在这两个人成了好朋友。苏医生给我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是含着热泪的,他说自己在抗疫中感受到老一辈医生是如何从白求恩那里吸取营养的。有一位老同志这样说,这次抗疫中,让我们感受到白求恩精神是离老百姓最近的精神,因为它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健康,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每一个家族的未来,也关系着国家的未来。这些人,他们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又朴实又具体,说起来又令人感动。”

       记者:为纪念白求恩医生,这部纪录片中提到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1940年1月5日更名为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师生们没有辜负白求恩的期望,仅在抗战期间就举办了30多期培训班,毕业学员1300多人。这所卫生学校也是今天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曾经的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而位于河北石家庄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的前身则是“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白求恩曾在这里帮助创建了八路军“模范医院”和“特种外科医院”。不仅如此,在全国各地的医院里,如今还活跃着一批“白求恩式好医生”。从2016年起,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每年举办一次推荐宣扬“白求恩式好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白求恩式好医生”。白求恩医生被广大医护工作者视作永恒的标杆和光辉典范,而“白求恩式好医生”这一荣誉更被看作医疗卫生界至高无上的荣誉。

       马国庆:“到去年为止已经有500多人获得了“白求恩式好医生”这样一个称号。所有获评的好医生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因为我们条件是比较严格的。什么叫白求恩式好医生呢?第一,像白求恩那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第二,像白求恩那样,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第三,就是对技术要精益求精,第四,就是志愿者精神,热心于公益事业。我们评选的好医生都是在看一线中表现出色的。”

       记者:我国儿童超声领域的拓荒者、被称为“B超神探”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是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获得者,年近七旬的他如今依然坚守在超声临床一线。

        贾立群:“实际上我就是做了一名医生,或者说一名儿科超声医生应该做的事情,从我自己来说觉得很多方面做的还不够。这个荣誉对我实际上是一个鞭策、一个促进。白求恩有一个特点,他技术上、医术上精益求精。他从医学院毕业,1922年他就是英国皇家外科学会会员。他的医术非常精湛,从这方面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榜样。同时他对待病人也是像对待亲人一样,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记者:从1988年出具第一份超声检查报告至今,贾立群医生始终潜心研究超声业务。30多年来他确诊过7万多个疑难病例,先后挽救了2000多名危重患儿的生命。贾立群的家就在医院旁边的职工宿舍楼里,每当夜间遇到急诊,电话铃一响,他就立即回到医院为患儿做检查,最多的一天夜里他被叫起来19次。这样的工作状态持续了20多年,直到2015年科室人员增加,正式形成了夜班排班制度。贾立群医生说,虽然工作时他手里拿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探头,但他心中的梦想很大,那就是不能让一个孩子在他的手里漏诊、误诊。

       贾立群:“去年就有一个,一家包括他父母,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全都跟着一块来到我们医院。做超声一看,就是阑尾炎穿孔后形成一个黏连的一个包块。当时和家长一说这个不是肿瘤,孩子父母抱在一块就哭,说孩子在当地都判了死刑了,每天都在黑暗里头度过,到了这儿终于见到阳光。他爷爷在外面一听说不是肿瘤也都跟着一块哭。旁边有好多进修大夫一看那个场面也跟着掉眼泪。我原来在放射科的时候,当时带我的老师是一个老主任徐主任,他对这个工作就精益求精,要求特别高。看片子有的时候说不太确切,他就亲自跑到病房,亲自检查孩子,然后看病历,再结合化验,尽他最大的能力来做出一个确切的诊断,用我们的术语说就是做出一个定性的诊断。因为我一直跟着他,我搞了超声以后,我一直就遵守他那个要求,尽量做出一个定性诊断。因为这种诊断对临床的下一步的处理,比如是保守治疗,是化疗还是直接做手术,帮助是非常大的。我们医院比如外科,对我们超声包括对我要求也非常非常高。你发出一个报告来,如果你光说有一个肿瘤,你没说这个什么瘤,他们就不满意,他们要求就是你得给我说出这个到底是什么瘤。当然你怎么努力也不可能100%,对每个病人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出一个确切的诊断。一个小孩一个家庭,可能对我来说比如100个病人就是1%,但对他们来说,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100%。”

       记者:航天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主任薛晓艳医生是第二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获得者。她所在的重症医学科是北京最大的综合重症监护病房之一。薛晓艳医生说,每每重温白求恩精神,她都会更加坚定从医的初心:救死扶伤、回报社会。

        薛晓艳:“我现在管的是40多张床的监护,一年能救治1500多个病人,而且我带领一个团队,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救治很多病人。我们谈的最多的就是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愈后,以更纯粹的初心去体验这个医生的价值成就和自豪感。我们团队的医生以水平占优势,以技术服人。虽然不是总把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挂在嘴边上,但是我们在实践中体现了这种纯粹的、白求恩式的医者初心。”

       记者:每天冲锋陷阵和时间赛跑抢救生命对薛晓艳来说再寻常不过,这个始终坚守在病人床旁的医生说,工作就是她最大的爱好,而她获得的最好的回报就是患者重获健康。

       薛晓艳:“我从小爱钻研难题。后来我从事急诊工作,碰到的病人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的时候所有的专家集中起来会诊都诊断不清这些病人。所以这就给我一个特别大的动力,我就一直想一定要把它弄明白,所以我一直钻研、一直深入地研究,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慢慢地走下来就接近30年了。现在,我能够认识的病人的病理和它的机制的分析和它的愈后的推断以及治疗的效果都可以做到更好。这也是有能力才能有信心,有水平才能有自信。这也是我们这个团队把这么多病人管理得更踏实。病人能够康复返回工作岗位,能够活到他该有的寿命,我们觉得很骄傲,是有价值的事情。这么多年积累下来,我自己以此为乐趣,就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心里就是满满的自豪和成就感。我能够帮到别人,我希望我的能力、我的技术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记者:诺尔曼-白求恩不仅仅是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国际主义战士,他也是中加民间交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是中加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因为白求恩医生,中加人民愿意更多的了解彼此;因为白求恩医生,中加人民对彼此心生感情。2018年,作为中加友好协会的一员,史蒂芬-沙贝尔重走白求恩之路,探访白求恩医生在中国战斗和生活过的标志性地点。短短数天的寻访之旅,让他深深为自己是一个加拿大人感到自豪。

        沙贝尔:“一路之上我遇到的所有人都精心保护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致力于白求恩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把印有加拿大国旗的徽章赠送给他们以表达我的衷心感谢。我们的最后一站是位于石家庄的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我在来宾留言簿上这样写道,白求恩精神让我为自己是一名加拿大人感到自豪,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白求恩的故事告诉更多的加拿大人,我会一直这样做。”

       记者:加拿大白求恩协会会长约翰·杜卡斯更是十数次到访中国,开展教学和义诊。这些经历感动了很多中国人,他也同样被很多中国人所感动。在他看来,这无疑是将白求恩医生的事业发扬光大的最好方式。

       杜卡斯:“这些年来我曾12次来到中国,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们也都加入进来,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并开展教学工作。我们为学校和医疗中心捐款,治疗了数百名病人,我们一直非常努力地延续着白求恩医生的事业,这是我们必须做的。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记者:近年来,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协会充分发挥民间对外交往的优势,他们联合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与加拿大中国友好协会、加拿大白求恩协会、孔子学院等加方友好组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在2020年,结合白求恩诞辰130周年的契机,市对外友协举办了“中加友好使者——纪念诺尔曼·白求恩诞辰130周年”线上对话会,共同纪念这位中加友好的使者。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二级巡视员戴建军表示,这些合作与交流拉近了中加两国民众的心理距离,切实促进了两国民相亲、心相通。

       戴建军:“当今世界,各国命运紧密相连,白求恩医生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我们纪念白求恩医生、弘扬白求恩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白求恩医生为中加友谊做出的贡献积厚流光,他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因为白求恩医生,中加人民愿意更多地了解彼此;因为白求恩医生,中加人民对彼此心生感情。可以说,他是中加民间交流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是中加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纪念他,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缅怀他的事迹与贡献,更是要共同维护好中加关系的基础,维护好中加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让这份情谊世代相传。”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