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随笔:驻村帮扶---不一样的诗意和远方

2020-7-15 19:22|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马志良来自: 原创

摘要: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首诗,那么它赞美的一定是辛勤的劳动、默默地奉献和无私的爱;如果说脱贫攻坚一幅画,那么它描绘的一定是巨变的乡野、喜悦的面孔和收获的美;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首歌,那么它歌唱的一定是这个伟大 ...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首诗,那么它赞美的一定是辛勤的劳动、默默地奉献和无私的爱;如果说脱贫攻坚一幅画,那么它描绘的一定是巨变的乡野、喜悦的面孔和收获的美;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首歌,那么它歌唱的一定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英雄的人民和敬爱的党。可是作为扶贫干部,三年的驻村帮扶工作历程,远没有那么多美妙的诗意和远方。
       入不完的户,填不完的表,开不完的会,走不完的路,哪一个都想想都不那么轻松。有时候,在连续忙碌几天之后,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没有了工作日、双休日的概念,只记得,又有很久没回家了。在很多日子里,当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后,躺在床上透过玻璃窗户,仰望着繁星闪烁、皓月当空时,会想起“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样的诗句,那是真的想家了。这样诗意和远方恐怕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那些最惬意的诗意,是在付出努力、汗水和心血后,看到哪怕是一点点改变的欣慰和成就感。披星戴月的路上,会感觉那满天一闪一闪的星星,都在微笑着向我眨眼。风雨兼程的旅途,那滴答的雨和呼啸的风似乎在帮我驱赶浑身的疲惫。偶尔闲暇的傍晚,步行在乡间小路,迎着凉爽的风,拿出手机,让画面定格在橘红色天边,那将是永久的扶贫档案。几声蛙叫,仿佛就回到了遥远的童年。青砖红瓦篱笆院里飘出的袅袅炊烟和间或传来犬吠声,还真能勾起人的几分乡愁。某一个瞬间,脑海中似乎能映出带着草帽的父亲,佝偻着身子,在他的菜园里劳作的身影……     
       最开心的时刻,是完成一件件帮扶任务,弹去浑身尘土,擦去满头汗珠的瞬间。易地搬迁项目完工,群众搬出三不通(不通自来水、硬化路和有线信号)的穷山沟,我们跟着一块分享乔迁新居的喜悦;新建的幼儿园落成开园,孩子用上了新安装的文体设备,我们跟着一块分享童年纯真的快乐;科学规范种植的胡萝卜、马铃薯等农产品丰产丰收,通过我们援建的装卸平台装上卡车,发往全国各地,我们跟着一块分享收获的喜悦……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奋斗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同志最真实、最深切的体会。    
       这三年,是忙碌的三年,充实的三年,也是有意义的三年。从农村出来又到农村工作的我,再一次在农村这个“故乡”经历并见证它的发展、变迁,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无不在印证这个时代的伟大。这凝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汗水、心血。一批批扶贫干部、一个个结对帮扶责任人以及千千万万的爱心人士汇聚成了中国脱贫攻坚最有力的“拳头”。脱贫决不是终点,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松劲,不懈怠,更美好的生活就在不远的未来……    
       当然,扶贫的路上不可避免也伴随着或多或少的遗憾、心酸和无奈。那个没来得及住上新房就病逝的老大爷,让我们总结和反思如何能让脱贫攻坚的步伐更快一点,再快一点。那个负担沉重却因不符合条件而无法享受保障政策的家庭,让我们绞尽脑汁也无能为力,只能献出自己一点爱心。还有一遍遍的入户走访、核对信息不被理解、不愿配合时的无奈,也曾让我怀疑这样的付出是否值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而对家人陪伴和照顾的缺席,则是一种无法两全的无奈。开始驻村时,队长家的姑娘马上就要中考,等扶贫结束,孩子面临的将是高考。这很可能是决定人生未来的关键三年呐!还有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当别的父母都在家陪孩子上网课时,我在扶贫村坚守,身为大夫的妻子,只能在忙完一天的工作后,连夜检查孩子的作业。还有老人,将入中年的我们,多数是上有老下有小,垂垂老去父母也需要我们陪伴啊!尽管他们总说工作要紧。可是全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希望和儿女们共享天伦呢?这些用来日方长去弥补吧!    
       当一个个家庭脱离贫困,开始了奔向小康的征程,我们使命也即将结束。回首来路,有太多值得总结的经历和记忆的片段。多少个孤寂难眠的夜里,坐在村部的台阶上,遥望深邃幽蓝的夜空,与满天繁星相对无言。多少个收获与喜悦的瞬间,提笔记下那激动人心的感受,不忘提醒自己抬头是浩瀚星空、璀璨星辰,俯身是万物众生、世间博爱。这些恍如昨日的记忆,从此就留在生命那浓墨重彩的三年,记满了不一样的诗意和远方,让青春的记忆不再单调,让生命的旅程不再苍白。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