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凝心聚力不畏艰 旅游沿线党旗艳——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哈里哈乡脱贫攻坚工作扫 ...

2020-7-1 15:36|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张勇成来自: 原创

摘要: 尊敬的考核组各位领导:哈里哈乡位于围场县城以北35公里处,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接壤,总面积286.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有11073人。全乡耕地面积37199.1亩,有林地面积26.7万亩,草地面积3200亩,森林覆盖率65%, ...


哈里哈乡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县城以北35公里处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接壤,总面积286.2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有11073耕地面积37199.1亩,有林地面积26.7万亩,草地面积3200亩,森林覆盖率65%,逊河的发源地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以发展发展旅游、特色养殖和种植业为主,2018年人均年收入3299元。

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按照中央省市和县委关于脱贫攻坚的系列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党对扶贫脱贫攻坚的领导,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全面推进,举全之力集中攻坚,已圆满完成贫困退出工作目前,系统共有建档立卡人口13794015(系统内最新)通过六年来的持续用力,集中攻坚,全乡未脱贫人口降至目前的7户19人八十三1户5人、莫里莫3户6人、哈里哈1户1人、台子水2户7人因大病及收入偏低等特殊原因予以保留,平均每年实现脱贫229户667人,其中2019年脱贫200户502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3.4%降至目前的0.17%。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决战决胜的勇气担起脱贫攻坚重任

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必须完成、必须交账、必须兑现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机制、统筹各方力量、严格落实责任,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一是建强组织成立由乡党委书记、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扶贫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站所长、各村第一书记、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成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乡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健全机制。实行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全面抓,分管副职具体抓,包村副职、包村干部、村级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一线抓,砸实每名干部具体责任,保证各项工作举措落地见效。建立党委每周一研究、班子成员每周一汇报、党委政府每周一调度、扶贫工作站每周一总结的“四个一”工作机制,真正干在一线、抓在基层,打通扶贫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年初以来共召开全体安排部署大会17次,党委会、班子及专题会议13次,专题研究工作,及时破解难题。实行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调整充实扶贫工作站力量,将脱贫工作列为扶贫工作站重要职责,在做好工作协调、项目推进、档案管理、政策指导等工作的基础上,把督导检查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实现常态化督导问效,倒逼工作落实。三是汇聚力量。用足用好定点帮扶、扶贫协作等政策叠加机遇,主动对接、深化合作、争取支持,形成了驻村帮扶、行业帮扶、社会帮扶的扶贫格局。2019年通过技能培训、对口帮扶、慰问捐赠、产业孵化、引导就业等方式共实施帮扶项目7个,落实帮扶资金800余万元。驻村帮扶全覆盖,省派驻工作队1个,市派驻工作队2个,县派驻工作队4个,共18人对我乡7个村进行驻村扶贫工作,我乡动员51名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共结成帮扶对子213对,做到了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乡领导联系村全覆盖,全乡各级职工参与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脱贫攻坚全覆盖。社会帮扶增助力,加强与环保部定点帮扶单位、天津武清区及大黄埔镇、丰南区、九三学社和三强集团等帮扶单位、社会团体和爱心企业沟通对接,取得支持、助力脱贫。全年,环保部宣传司、分检司等领导赴哈里哈调研8次以上,确定帮扶资金55.48万元,帮扶光伏项目1个,草编培训项目1个,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利用天津对口帮扶资金320万元,建设扣花营精品民宿旅游扶贫项目,目前已竣工,明年投入运营,年均收入20万元以上,可带贫30户;投资406万元翻建哈里哈小学教学楼1620平米,有效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丰南区团委资助哈里哈小学贫困学生2万元,为哈里哈小学捐助了3万元教资、文具并开办了“爱心超市”为学生无偿提供文具;九三学社发挥民主力量,组织人员为我乡贫困户、贫困学生捐款捐物、走访慰问,并组织医疗技能培训和义诊,取得较好效果;争取爱心企业三强集团支持,捐助15万元,用于改善贫困群体住房条件和设置就业岗位。形成了党政同心、各界助力、合理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聚焦脱贫难点,以严细较真的作风全面保障脱贫攻坚举措落地

立足贫困现状,结合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强弱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是抓住精准识别这个关键,夯实基础工作提升扶贫脱贫水平。持续开展基础工作规范提升专项行动,按照“六不评、五必看、六优先”要求,统筹考虑“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组织乡、村、驻村工作组三级干部进村入户开展核实工作,同步做好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和危房改造户精准识别工作,并采取扶贫站、民政所、危房办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的办法,进行数据比对,全面砸实工作基础。突出精准管理,按照“精、细、严、实”的要求,在“A、B、C、D”四类户管理的基础上,按村划定示意区域、标示各类人员、标示帮扶措施,形成脱贫攻坚“现状图”。同时,对照贫困退出指标和年度目标任务,逐项明确帮扶措施,设定退出成效,展示退出效果,形成脱贫攻坚“成效图”。依托扶贫大数据信息平台,动态完善登记统计指标体系,扎实做好精准识别纳入、精准脱贫退出、信息变更和管理等工作,真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突出规范提升扎实开展扶贫脱贫基础工作规范提升专项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对各村进行“车轮战”式滚动核查,按照实施动员培训、梳理名单、调查服务、履行程序、整理归档、录入平台“六步工作法”,逐户进行梳理(包括人口数识别、致贫原因、帮扶举措、户籍档案、扶贫手册)整改。此项行动中,共完善扶贫手册2500余份,完成6111759人“四类重点人员”入户调查,完善了全乡7个村的村档和549户贫困户的户档。突出问题整改,乡党委成立扶贫问题整改领导小组,按照《自治县脱贫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方案》要求,对照“三个清单”,坚持举一反三,突出标本兼治,全面开展入户排查工作,对照中央巡视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发现问题3项8个,对照国家考核反馈“点对点”问题1项2个,举一反三发现6项12个,对照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发现问题3项5个,针对以上问题,乡党委逐项专题研究,指定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要求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挂图作战,对账销号,目前所有问题已全部整改落实到位,有效保障了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突出精准退出制定贫困退出和动态调整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图和审查审定工作方案,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包村领导为成员的审核工作督导组,按照村级评议、入村入户调查、对外公示、乡级验收及公示、报县审定步骤高质量完成贫困退出工作。突出精准防贫坚持把精准防贫与脱贫攻坚同安排、共部署、齐推进,围绕“为谁防、谁来防、防什么、怎么防”,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从源头上筑牢贫困发生的“防火墙”。加强动态监测,聚焦边缘户和不稳定户进行摸底,建立工作台账,现已将13户、30名边缘户和19户、41名脱贫不稳定户纳入监测范围。稳固增收渠道,实施N+1产业扶贫政策,推动防贫提升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拓宽防贫对象增收渠道。强化政策保障,对防贫对象同步落实重大疾病生活保障、教育专项救助、民政帮扶救助、社会帮扶等防贫措施,确保脱贫不返贫、非贫不致贫。
       二是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核心,综合施策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坚持以富民增收为核心,按照产业政策叠加、产业项目叠加、产业收益叠加的“三叠加”思路,推行“N+1”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实施生态林业+扶贫”。坚持扶贫脱贫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加大对生态保护力度,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态补偿、增加就业等方式,厚植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发展,实施生态脱贫工程。今年,实施二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4500亩、实施林果树产业150亩、苗圃种植800亩,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途径,带动3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做好山野资源文章,鼓励支持发展山野珍品经济,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借助合作社及经济平台实现山野资源产、供、销有效对接,在蘑菇、榛子、蕨菜等山野资源采摘期安排合作社和经济人定点收购,日均每人收入200元左右,至少带动400余贫困人口增收2000余元。同时,落实好贫困村生态管护扶贫政策机制,吸纳贫困人口参与巡山护林、资源管护等劳动。2019年共选聘生态护林员94名,每人每季度2000元,共发放护林员劳务报酬56.4万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牢牢抓住承办第三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机遇,以棋塞线路为重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度推广民宿、农家游,以旅游大户带动其他户参与农家游经营,全部加入“万家客栈”电商平台,统一宣传,统一运作;8月份,省妇联在我乡八十三号皇家猎苑小镇组织召开了全省美丽庭院现场观摩会,使我乡的旅游产业在全省得到宣传和推广,为我乡贫困村、贫困户成为旅游专业村、专业户打下基础;今年建设精品旅游示范区2个,旅游特色村5个,计划依托三义号山水林田湖及小窟窿山等景区打造山水林田湖小镇,依托扣花营满蒙文化村及周边民宿打造满族风情小镇,依托水木农庄项目和新瑞观光牧场项目打造哈里哈田园小镇;全乡目前累计发展农家游105户,其中包含脱贫享受政策户37户户均收入3万元以上。旅游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人口400余人实现稳定增收。以扣花营村农家游户邢国军为例,结合自身经验教授经营理念,引导徐瑞春、汪瑞清两户贫困户发展农家游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实施“金融信贷+扶贫”2017年开始,累计为7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金融扶贫贷款,每人借贷5万元,支持其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户均增收2万余元。实施“光伏产业+扶贫”。用好国家政策,将229户贫困户纳入光伏扶贫范围,通过劳务补助的形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中去,每户每年收益1500-3000元(按照劳力状况分配);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生活护理补助的形式发放。实施“结构调整+扶贫”。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农牧局下达的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要求,对公路沿线的6500亩土地进行集中流转,其中5200亩用于种植观光作物,每亩流转金额400元,涉及260户贫困户的1200亩土地,平均每户净增土地收益金1846元;水木农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流转土地1600亩(其中420亩用于种植观光作物),共涉及农户130户,75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亩流转金额500元,连续流转10年;此外优先选用贫困户在绿村公司、水木农庄、盛通食用菌公司等进行务工,人均可获取劳务收入4000余元。实施“股份合作+扶贫择选富龙公司、盛通食用菌、绿村农业公司、新瑞农业4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612户贫困户新瑞农业359户、绿村农业50户、富龙现代农业77户、盛通食用菌126通过每个贫困户6000元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形式,以分红方式获得股金收益,最高入股五年,每户每年获得600元红利,五年后返还入股资金,累计收益9000元在股份合作推进过程中,我们探索了三种模式:一是共享模式。依托2个精品旅游示范区和5个旅游特色村,积极创新产业扶贫路径,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由致富带头人郑文龙牵头,以闲置房屋资源入股的方式,组织农户将闲置的房屋整合在一起,作为共享庭院,结合现在的互联网经营手段使农户的房屋、菜园等旅游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让贫困户能够利用已有的条件获得更多的收入,全年发展5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000-10000元。二是“托牛”模式。贫困户与新瑞农业签订协议,每年以1500元租金到新瑞农业租取母牛一头进行饲养,无需其他负担,赚取牛犊利润,单头牛每年给贫困户带来4300-5000收益。目前全县有130多名农户在新瑞“托牛”,共计“托牛”3300头,其中涉及我乡18户,“托牛”450头。三是党员领带模式。深入实施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结对帮扶等“五大工程”,实现党员挂牌示范全覆盖,实现党员结对帮扶158对,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引领、协调推动、示范引导、帮扶带动作用,加快精准脱贫步伐,让全体党员干部都能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役中来。如哈里哈村党员崔晓东,养牛80头,通过提供技术、销售渠道等方式带动本村于富、王国林、李瑞发实现稳定脱贫,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同村党员仇振兴,为贫困户徐凤岐、韩国民提供务工信息,年收入1.5万元。

三是抓住住房安全这个重点,精准发力补齐扶贫脱贫短板围绕破瓶颈、补短板,实施基础提升、安居扶贫工程,进一步增强脱贫攻坚软硬件支撑能力。按计划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14-2019年改造486户(系统内“四类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贫困户341户,年内实施危房改造77户,其中D类翻建56户,C类维修21户,全部竣工。贫困户全部住上了“安全房”。配套易地扶贫搬迁区后续设施第一批搬迁的32户8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20户60人入住集中安置区,第二批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100人、同步搬迁4户9人,已集中安置26户68人,分散安置14户41人。截至目前,累计安置72户,192人,易地搬迁区道路硬化、绿化、水利配套、路灯安装、附属房建设工作全部完成,确保贫困村实现硬化亮化,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有效改善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科学制定后续产业扶持方案,落实后续产业扶持举措,梅花鹿特色养殖小区工程建设完成、拟把项目资金作为老百姓入股资金进行分红。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不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修建自来水管道9公里、新建饮水工程5处、打机井9眼、配备变压器6台、修建储粪池7000立方米、维修村民活动中心7间、改造扶贫车间6间、硬化易地搬迁小区道路700米,棋塞线复线路基基本完成。

四是抓住政策兜底这个保障,扶持提升贫困群众生活水平。

积极利用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和长效救助机制,推动全乡所有贫困人口政策兜底全覆盖。抓好兜底扶贫将符合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条件的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突出抓好低保对象、长期患病者、孤寡老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的帮扶工作,保障982名低保、61名五保贫困人口的民生底线,10月份发放农村低保、五保金26.174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养尽养。抓好教育扶贫,把教育扶贫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落实“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政策和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责任,上半年为527名贫困学生发放“两免一补,三免一助”补贴41.8495万元,为67名贫困学生发放“雨露计划”补贴10.05万元,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贫困学生扶贫资助全覆盖抓好健康扶贫聚焦特殊贫困群体,把医疗扶贫作为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关键之举,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保障救助、商业医疗保险四重保障作用,保证贫困人口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全乡401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签约家庭医生,截至10月底,累计帮助387名贫困群众进行慢性病认定,2385人/次享受医疗救助政策2019年716人/次,2017年468人/次 ,2018年1201人/次),有效降低了贫困人口医疗负担。抓好就业扶贫,针对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愿望,但年龄偏大,不愿外出或无法外出”的实际,积极开发扶贫岗位,给予专岗安置。今年,我们协调环保水利、林业、政法有关部门,开发了环保监督员、巡河员、保洁员、防火员10余个扶贫专岗,全226名农村贫困劳动力通过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户年增收3600元,实现了就地稳定脱贫在扣花营、莫里莫、八十三号3个村建设扶贫微工厂,开展家庭手工生产,为有余力的农户提供创业平台,目前已带动100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五是抓住智志双扶这一内力,持续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强烈愿望。按照“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指示,我们坚持“扶贫先扶志”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干部包保贫困户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交心谈心活动,工作中我们从贫困户最关心的话题入手,用最真挚的感情投入,从家长里短切入,在交心谈心中宣传政策,打消贫困户的顾虑,找准他们致贫的根源,了解他们致富的想法,着力破除贫困群众“等、靠、要”等消极思想,促进“我要富”思想转化为行动自觉。坚持“治穷先治愚”,大力实施技能培训等工程,积极开展种植、养殖、旅游等符合乡域实际,切合群众需要的各类技能培训活动,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0次,培训1300余人次,使群众在培训中掌握了技能、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致富的愿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近期通过与吉林省农广校及吉林省草编协会合作,成功举办草编培训班3期,培训300余人,部分人员已经具备了草编技能,已与吉林方面达成草编订单销售。坚持“脱贫先脱旧”,大力实施“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八大专项行动,开展“乡村文明一条街”“最美庭院”“最美婆媳”等评选活动,树立孝老爱亲、志愿服务精神文明助脱贫等典型示范村,引导贫困群众自觉摒除旧作风、旧思维、旧思想,树立精准扶贫脱贫的新思想、新思路、新作风。

三、坚持党建引领,以又严又实的作风全面筑牢脱贫攻坚工作保障

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作风建设、严明工作纪律、深化督问效,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党旗红工程。全面加强党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党旗红、产业强、乡风美、共同富”等系列活动,实施堡垒示范、能力提升、致富先锋、能人返乡、结对帮扶“五大工程”,组织实施了党员“双育”工程,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110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100人。动员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与所有贫困户结成精准帮扶对子,形成了“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动局面。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全50周岁以下村书记比例达到42.9%,高中学历以上比例达到100%,致富带头人、在外能人和大学生村官的村书记比例达到100%,基层党组织的整体素质、领富带富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全面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加大党员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力度,“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发生在扶贫领域的腐败作风问题,加强扶贫领域专项治理,成立“四个专项”办公室,及时梳理发现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涉及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严查快办,绝不姑息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员驻村考勤、督促查岗、联系群众、述职评议等有关制度,强化扶贫工作考核问责,坚决避免应付差事、敷衍塞责。加大对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治理力度,加强正面典型培树,强化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在全形成了苦干实干、担当作为的工作氛围。全年共有上级反馈问题2件,全部处理完成,涉及1人,给予诫勉谈话处分1人。三是加强督导问效。坚持“谁调查、谁登记、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压死工作责任,签定《脱贫责任书》并成立督查组进行督导抽查,对抽查错识率、漏识率高的,严肃追究驻村工作队和村支部书记的责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严格的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工作开展。

在决战脱贫攻坚、全面小康进程中,全上下担当作为、合力攻坚,推动精准扶贫脱贫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也加快了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一是“发展步伐”更加稳健。把“绿色”作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统筹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努力实现打造实践‘两山’理论全国典范”的目标,走出一条生态脱贫、绿色发展之路。二是“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全面、正确、坚决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保障到位,有效防止因病、因学、因灾、失劳致贫返贫,积极消除贫困代际传递,兜住兜好了民生底线。三是“乡村颜值”更加靓丽以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与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取暖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明显提升,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精神面貌”更加振奋。坚持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脱贫先脱旧,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专题活动,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塑农村道德体系、价值体系,让感恩奋进和脱贫光荣厚植人心,掀起了一场精神革命,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明显转变。五是“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不辞辛苦、不畏艰难,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提升了本领、锤炼了作风,成为建设美丽幸福哈里哈的铁军队伍。

虽然我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省市要求、与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具体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一是集体经济发展仍需加力。部分贫困村如莫里莫村还存在历史债务,特色产业支撑不够,发展村集体经济手段比较单一,缺乏产业性、经营性收入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受政策不平衡因素影响,一些非贫困村如对亭沟村因为缺少政策扶持,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短板突出。三是少数群众思想观念尚需转变。部分群众思想观念、致富本领、创业技能相对落后,主动发展的愿望不强、热情不高,仍需下大力量加以正面引导。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政府主导,社会帮扶,龙头带动,群众参与”的原则,按照全乡“1124”发展思路(以党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核心,紧盯脱贫摘帽总目标,培育壮强生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两大主导产业,集全乡之力做好脱贫攻坚、生态建设、民生保障、基础设施提升四项重点工作,建设美丽幸福哈里哈,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加强谋划,统筹推进,以这次省扶贫成效和贫困退出考核为契机,抓住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精准发力、精细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

  (  注:作者为哈里哈乡党委书记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