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名人 查看内容

冀南书坛泰斗李守诚:丹青书写幸福人生

2013-8-21 11:49|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来自: 燕赵都市报

摘要: 走在邯郸的大街小巷,时不时会看到李守诚先生的墨宝:回车巷碑记为先生1981年所作;学步桥石碑为先生1987年所书;温明殿石碑、清真寺牌匾、七贤祠碑林、丛台简介碑均出自先生之手……


写书法要下苦功夫

 

  守诚先生出身书法世家,先生之父李鹤亭先生是河北著名的书画印家,深谙书画印奥秘,父亲对守诚先生的影响颇为深刻。他在父亲的指引下,与书法结缘,在风云变幻的流逝岁月中,始终与书法艺术相行相伴。

 

  虽然已是89岁高龄,回忆起儿时在父亲一笔一画教导下学习写字的场景,先生仍是无限感慨:“小时候家里穷,6岁那年,父亲偶然发现我用红胶泥蘸水在青石板上写字,很是惊喜,便下定决心教我书法。从最初的点、横、撇、捺开始一笔一画地为我示范指点,教我练字。那时家里没有墨汁,我就从护城河边,挖一些胶泥,和上水,制成泥浆,然后,用毛笔蘸着泥浆在纸上练习写毛笔字,水干了,抖掉土,再蘸着泥浆写……”先生边回忆边讲述,手中盘着核桃球,嘴角微微扬起。

 

  时光荏苒,守诚先生现已子孙满堂,儿子李喜泰也继承了父亲对书法的热爱,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说起儿子喜泰,守诚先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喜泰年幼时也酷爱书法,并跟随他爷爷学习毛笔字,他的基本功非常扎实。十岁那年,他写的字得到了爷爷的认可,爷爷夸他比成人书法家的字写得都好!”如今,守诚先生的家已是四世同堂,孙女、曾孙都对书法极为感兴趣,守诚先生为有这些有悟性、知努力的子孙而深感骄傲。书圣王羲之曾用十八缸水练字,临池不辍;守诚先生自己曾在走路、吃饭甚至睡觉时也不自觉地用手比划写字,他笑称之为:“书空画被”。“临帖是每位书法家必须经历的旅程,学书法必须下苦功夫!速成不过是天方夜谭似的传说。先生认为,“书法讲究循序渐进,没有楷书功底直接开始行书、草书、南宫碑等书体的学习是不切实际的。不下苦功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不好汉字,成不了书法家。”在守诚先生眼中,好字具有“莹、清、权”的特点,即“莹洁可爱、清新脱俗、权达通变”,只有下苦功夫,才能达到这些要求。

 

  创立“李氏南宫碑”

 

  守诚先生练字不仅临古帖,而且还经常外出访碑研摩。西安碑林、泰山碑刻,他都流连忘返;他不顾年迈,亲到湖北鄂州,寻访南宫碑创始人张裕钊的足迹。可以说,九州大地,那些碑记林立的地方都曾留有守诚先生的脚印。脚深方能书不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踏遍古人碑记,究心先贤墨宝后,守诚先生集百家之大成,融碑帖与一炉,在父亲发轫创新南宫碑书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李氏南宫碑”,与父亲李鹤亭一起在赵武灵王的丛台之上留下传世之作,被人们赞为“可与唐人比肩”。

 

  守诚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最欣赏颜真卿的正大气象,豪放坦荡,中意张裕钊的内圆外方,不同寻常。先生擅长各种书体,却独爱张裕钊秀逸洒脱,别具一格的南宫碑体。守诚先生与南宫碑结缘还要从父亲李鹤亭说起,鹤亭先生是张裕钊入室弟子王洪均的得意门生。守诚先生虽初习颜柳,但在南宫碑上用的笔墨最多。先生具有喜欢思索、善于领悟、勇于创新的品质,南宫碑不同于其它书体,给人以醒目,眼前一亮之感,很符合先生对新颖、与众不同品质的内心渴求,在书法之路的不断思索与探寻中,先生终于成为南宫碑的一代集大成者。守诚先生深知每一种书体虽然都有立身于世的优点,但也都存在局限,南宫碑也逃脱不了自身限制,创新发展,始终是先生的追求,在采访中,先生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现在写字,又有了新的感觉。”守诚先生与同道一起掀起了邯郸地区盛况空前的“南宫碑热”:上世纪中叶,邯郸大大小小的牌匾均为先生用南宫碑字体所书;2003年,先生在展览馆的三个展厅举办了为期21天的“李守诚师生三代作品展”,数万人加入观展队伍,影响空前。如今,南宫碑字体已形成邯郸独特的书法风景线,2012年“李氏南宫碑体”被列入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生热衷书法教育

 

  守诚先生不满20岁,就凭借书法扬名在外。1950年,守诚先生应邯郸中学校长靖濡之的邀请来到邯郸,开始在邯郸中学教务处工作,那时偌大一个邯郸城,练习书法的人寥寥无几。曾有一段时间,邯郸大大小小机构牌匾多为先生所书。很长一段时间,市面上没有书法字帖,市内和许多外地的书法爱好者纷纷拓下“回车巷碑记”,作为字帖进行临摹。

 

  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当时的展览馆(现为博物馆)经常举办各种展览,文字的书写工作由先生和同道承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先生到各高校任教,并积极倡导举办书法培训班,与同道一起,在邯郸创办了多种书法培训班,极大助推了八十年代初邯郸形成的书法热,成就了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垂髫少年的众多书法爱好者。有人曾称守诚先生的弟子“有一个军的兵力”。先生的弟子们多次参加国家级书法大展与书法比赛,取得令河北书坛赞不绝口的好成绩。如今,邯郸书坛的众多骨干力量皆曾有跟随先生进修学习的经历,如中国质检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封俊虎、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闫世勋……先生弟子声震华夏、雄霸书坛,邯郸书法界蒸蒸日上、蓬勃发展,守诚先生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

 

  2009年,中国书法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成为走向世界的又一个中国符号。2011年8月,教育部制定“书法进课堂”计划,以期打破信息时代对汉字文化的冲击,传扬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今年暑假,陕西师范大学发起老教授用毛笔字为录取新生写通知书,广受赞誉……书法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谈到这些,守诚先生欣慰之余颇有感触。特别是对于“书法进课堂”,守诚先生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但它目前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即师资不足。”“专业的书法教师很少,怎么能教出专业的书法课呢?”守诚先生表示,如果请不熟悉书法的老师笼统地传授,那么书法进课堂的效果不会大,而且发展前景也不容乐观,“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时下,书法艺术已成为许多人喜爱的国学精粹。在城市广场与公园中,常见手拿大型毛笔,蘸水在地上练字的中老年人;各类书法展出中,常有新面孔出现……看到书法的繁荣盛况,先生十分感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他希望中老年书法爱好者可以塌下心来,适当读些《书法导报》、《书法报》等期刊和书法理论书籍,秉承“初要专一,次要广大,三要脱化,不分南北,不主一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原则,从楷书入手,下苦功夫练习,以书法来抒发胸中浩荡之思,用丹青写人生奇异之趣。 “祝读者们健康快乐”!采访要结束时,守诚先生认真地为读者写下了他真挚而又淳朴的祝福。

 

  采访后记:纵观浩瀚中华文明史,一个家族的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取得辉煌成就已尚属不易,然而对守诚先生家来讲,在近百余年的家族史中,先生与父亲李鹤亭、表兄王乐同、儿子李喜泰都在书法界声名赫赫,实为难得。特别是守诚先生本人,身为南宫碑字体的一代集大成者,创下书坛众多传奇,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乐观大度,淡定从容……纵笔入神多墨趣,书坛独放一枝香。“自强不息,宁静致远”是先生一生不变的信仰,他见证了近百年来书法界由消弭到繁盛的沧桑巨变,他谱写着与时代同步,将国粹传扬的壮丽诗篇。他是我们邯郸人民的骄傲!亲爱的李老,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12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