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东垣传奇》第七章:盖世英才赵云

2016-5-28 22:02|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在南越王赵佗谢世300 多年之后,东汉末年,在这里,又出了一位在华夏大地叱咤风云的赵姓名人—— 赵云。 一部《三国演义》演绎了多少英雄壮举,其中刘备麾下能征善战的五虎上将,是书中叱咤风云的英雄,其中“五虎” ...


    不凡的政治见识

    在一般人眼里,赵云是和赳赳武夫划等号的。其实不然。赵云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很有政治眼光和战略眼光。突出表现在两件大事上。

    一是反对分赐诸将。据《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所记载: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则持相反意见,说:“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建议。

    二是谏阻刘备东征孙权。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决定兴兵讨伐孙权。赵云从战略高度分析,谏劝刘备: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此时的刘备已被愤怒的烈火烧昏了头,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由于赵云进谏反对东征,刘备把他留屯江州。后来,刘备果然大败,赵云率军至永安(治今奉节县东白帝城) 接应,孙吴才退兵。

    坦荡的人格品行

    赵云在个人的修养上,严于律己,处事谨慎,其人格品行为人称道。

    早在出道之初,就显现出不同一般人的人格品行,那是投公孙瓒的时候。此时的公孙瓒,挟持朝廷使者得到了总督北方四州的授权,分派刺史,成为北方最强大的一路诸侯。对于赵云这次投奔,《三国志》注有记述。当时袁绍占据冀州,自称冀州牧,公孙瓒非常忧虑冀州人服从袁绍,对于赵云的到来,虽然赞赏,但仍心存疑虑,就问赵云:“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赵云这几句话,可以说落地有声,既表明了他解民于倒悬的政治取向,又反映了他不事投机依附的道德人格,这等于告诉公孙瓒:对不起,你要不施仁政,我赵云照样不伺候。

    赤壁之战后,赵云随刘备平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四郡太守都投降了。刘备命赵云领桂阳太守,以代替刘表原任命的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天姿国色,赵范要把樊氏嫁给赵云。

    赵云不为樊氏姿容所动,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当时,也有同僚从旁劝说赵云娶樊氏为妻。赵云拒绝说:“赵范是迫于形势而投降的,人心难测,况且天下女子不少,为什么非得娶樊氏不可?”后来,赵范果然逃跑了,而赵云则毫无牵涉,刘备对赵云也愈加倚重了。

    对此,赵云受到后世人们交口赞赏,甚至拿他的举止和其他名将对比。比如,卢弼在《三国志集解》中赞道:“樊氏国色,而子龙不取,贤于关羽之乞娶秦宜禄妻去远矣。”

    还有,在建兴六年(公元228 年) 六月箕谷之败时,因了赵云临危不惧,指挥得当,军中未受大的损失,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