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东垣传奇》第一章:武灵王东垣神女梦

2016-5-28 20:09|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东垣的第一桩传奇故事,发生在战国中期,和一个在战国历史上很有名气的诸侯王有关。他就是以“胡服骑射”而闻名华夏历史的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 东垣城依水望山,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在中国 ...


    公元前425 年,赵襄子亡故,赵氏陷于内乱。中山武公乘赵氏内乱之机,于赵献侯十年(公元前414年) 复国,摆脱赵氏的控制,重建独立政权,建都于顾(今晋州东)。

    野心如狼似虎的晋国贵族不会容忍中山人安享独立的福泽,中山武公复国没几年,就又有一头狼向中山扑了上来。魏文侯三十七年(公元前409 年),魏文侯发兵进攻中山。大将乐羊是这次征战的总指挥。

    战争直打了三年,打得有多么惨烈,正史没有记述,只是有的典籍记载了战争史上最惨无人道的一幕。

    乐羊原为魏大臣翟璜的门客,当魏文侯要出兵攻中山时,他向翟璜主动请缨,带兵出征中山。自己的手下人,翟璜自然知道乐羊能吃几碗干饭,乐羊是个难得的将才,就向文侯举荐了乐羊。听说要让乐羊带兵出征中山国,魏的文武群臣一下子炸了窝,都强烈反对。反对的理由倒不是嫌乐羊没有正式将帅学校深造的文凭,身份又只是个寄人篱下混碗饭的食客,魏的文武群臣还没有患上势利眼病,而是有强烈的爱国心。他们担心的是,乐羊有个儿子叫乐舒,和老子乐羊不在一个营垒,此时在中山国为将。乐羊带兵出征,老子会打儿子?乐羊带兵这一去,还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阵前倒戈,投降中山?翟璜知人善任,力排众议,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担保乐羊不会背叛。魏文侯这才拜乐羊为主将,领兵攻中山。

    乐羊不愧为将才,他指挥魏军,所向披靡,接连攻破中山数座城池。面对魏军的强大攻势,中山君吃不消了,就使出了杀手锏:把乐舒关了起来,看你乐羊要不要儿子?要儿子,就给我乖乖退兵。哪知,乐羊绝不辜负自己主人和魏文侯的知遇之恩,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他知道怎么选择。他公而忘私,根本不吃中山君这一套,继续挥师进击,直打到了中山国都城下。

    兵临城下,中山武公看自己的杀手锏对乐羊没有威力,就使出了毒招,把乐舒杀死,煮成肉羹送给乐羊:这是阁下儿子的肉熬成的羹汤,请您尝鲜。在中山武公想来,你乐羊再是铁石心肠,面对用你儿子的肉做成的羹汤,你的精神还不崩溃?

    好一个铁石心肠的乐羊,眉头都不皱一下,坐在帐幕下面,把整杯肉羹都吃完了。一抹嘴,对送羹的中山使者说:“承蒙你们的君主赠送肉羹,破城之日再面谢。我们军中也有大锅大鼎,正等着你们的君主,不知他的肉味如何?”

   使者连滚带爬跑回去,把乐羊的话报告中山武公,中山武公听了,一下子吓破了胆,顾不得社稷家园,趁乐羊还没有最后打破城池,脚底抹油,和一班臣子一溜烟亡命到了齐国。

    这就是史上让人毛骨悚然的“乐羊食子”事件。

    对这一事件,后世多有非议,这给乐羊背上了千夫指的恶名。《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乐羊为魏将攻中山,其子时在中山,中山君烹之,作羹,至于乐羊,乐羊食之。古今称之:乐羊食子。”

    就是在同时代,来自同一个阵营,对乐羊此举也是从负面解读,看低了他的为人品格,甚至影响了乐羊的仕途前程。《韩非子•说林上》是这样记载的:“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他儿子都能食,还有谁不能食?”这是“道德”法庭的宣判词,乐羊的道德、人格被判了死刑。他的仕途前程,能不受到牵连吗?

    事实也正是这样。魏文侯四十年(前406 年),魏军彻底剿灭了中山,浩浩荡荡班师回朝,魏文侯亲自出城三十里迎接。君臣畅饮,俱欢。乐羊将珍宝和中山国地图呈现给魏文侯。文侯亲自赐酒。乐羊对这次的功绩免不了有些骄横的情绪。文侯把乐羊叫到宫中,把毁谤他的信件交给他看,乐羊大惊,慌忙跪拜磕头说:“这并不是臣的功劳,而是大王您的功劳啊!”

    对他的功劳,魏文侯还是奖赏的,封乐羊于灵寿,但从此不再重用乐羊。他徒有将帅之才,也只能蜷缩在封给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听外面世界的战车辚辚、战马嘶鸣声,想象着六国和秦争雄征战中波澜壮阔的场面,一天天,挨过了六个年头。公元前391年,魏武侯六年,灵寿君乐羊去世,葬于灵寿。

    这是历史上中山的第二次灭国,离中山武公复国仅仅五年。魏文侯封14 岁的太子击为中山君。中山又成了魏的傀儡。

    公元前403 年,赵、魏、韩三家分晋,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397 年,当政50 年的魏文侯卒,武侯即位,赵、魏两国矛盾激化,展开了长达两年多的赵、魏大战。不屈的中山人抓住这极好机会,约在公元前381 年,中山武公的后人在齐国支持下,杀掉魏国封于中山的最后一个君主—一尚,拥立自己的新君中山桓公复国。桓公复国后迁都灵寿,开创了中山国新的历史,成就了中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山的国土疆域扩大到“方五百里”,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成了有实力和周围邻国相抗衡、甚至平起平坐的千乘之国。如此一来,和周边国家的纠纷就格外多了起来,尤其是和紧邻赵国、燕国,不断发生摩擦。在和周围大国的抗衡中,发挥重要防御作用的城邑便应运而生。在滹沱河中下游地区,中山国先后建成了灵寿、房子(今高邑县故城村)、棘蒲(今赵县南) 等重要城邑。

    东垣城就是在这一时期由中山国建造的。它傍依滹沱河南岸,西依太行山东麓、东邻滹沱河冲击平原,扼守太行出口,衔燕赵、控中原的地理位置,一经产生,便成为这一区域的战略要邑。在中山国和赵国的南部边境争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赵敬候十年(公元前377 年) “与中山战于房子” (今高邑县西南);十一年“伐中山,又战于中人” (今唐县西南)。从后来赵与中山的边界来看,这两次战争,中山都战胜了赵国。公元前369 年,中山为巩固西部边防,在与赵国接壤的边界筑长城,说明此时中山国力已很强,成了赵国的潜在威胁。

    就是在这种力量对比发生微妙变化的形势下,赵武灵王登台了。赵与中山的纷争,在战国七雄争霸的新格局下拉开了更大的架势,闹出了更大的动静。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