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栗永:被尘封在历史深处的东垣(一)

2014-11-24 20:06|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作为石家庄中心城市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对于石家庄市、正定,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唯有东垣,被岁月尘封在了历史的深处,淡出人们的视线,以至于绝大多数人对东垣知之甚少,甚至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要准确把 ...

作为石家庄中心城市发展进程的三个阶段,对于石家庄市、正定,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唯有东垣,被岁月尘封在了历史的深处,淡出人们的视线,以至于绝大多数人对东垣知之甚少,甚至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要准确把握石家庄城市源头,就有必要从历史深处解封东垣的历史。

 

(一)、雄踞滹沱河畔的战略要邑

  

我们不妨先简要回顾一下东垣的历史。

 

东垣作为城邑,其起源,要追溯到战国时期,是中山国建造的城垣,其产生和存在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381年中山桓公复国以后,屈指算来,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城市都是和战争连在一起的。中山国在这一时期建造的这一批城邑也不例外。早在中山武公复国后,逐渐强大了的中山,和南北两个大国赵、燕争锋频发。特别是到了中山国的灵寿时期,中山国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和周边国家的纠纷就格外多了起来,尤其是和赵国,不断发生摩擦。于是,在和周围大国的抗衡中,发挥重要防御作用的城邑便应运而生。特别是东垣城,雄踞滹沱河南,扼守太行出口,衔燕赵、控中原,成为中山的战略要邑,在和赵国的南部边境争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那时起,至隋代真定县北迁安乐垒止,东垣城整整延续了约千年。

  

东垣城作为滹沱河流域的中心城市,经历郡、国治所时期,是从秦开始的。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国,在赵地推广郡县制,东垣曾是恒山郡的治所。由此拉开了东垣作为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的序幕,我们说东垣是石家庄市城市的历史源头,正是依据这一历史史实。 

 

东垣作为郡治,时间短暂。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项羽大封诸侯,封张耳为恒山王,东垣是都城,仍保留这座城市政治中心的地位。到西汉初,公元前204年刘邦在元氏恢复设立常山郡,将郡治设到现在元氏故城,东垣降为县治。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刘邦钦命将东垣更名为真定,取“真正安定”之意,从此,“东垣”成为历史,改名后的真定地位越发显要起来。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将真定升格为诸侯国——真定国,辖真定、肥累、绵蔓、藁城四县,到东汉初废国,这时东垣(真定)又一次成为常山郡下辖的县治。时移事变,到三国曹魏时,常山郡治从元氏迁到了真定,真定又回到了中心城市的地位。两晋时,城垣扩张,城垣规模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方圆数百里内的名城。

  

东晋末、北魏初的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将常山郡迁治于安乐垒(今正定)。北齐又一度迁回真定,很快又迁往河北。到隋代,索性连真定县治也迁于安乐垒,具有千年历史的东垣(真定)城逐渐废毁。 

   

认真解读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据东垣(真定),定中原,这在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

 

自从秦汉时期,东垣成为滹沱河流域的中心城市,也使以东垣(真定) 为中心的这一区域成为战略要地,成为政治家、军事家开基创业的风水宝地。

 

作为战略要邑,曾经的历史时光,在这里演绎过一幕幕金戈铁马战滹沱的雄壮活剧,在古老的滹沱河两岸踏上了风雨剥蚀不掉的印迹。尤其是因了东垣的战略地位而结下的帝王缘,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几位开国帝王,在这里演绎了开基创业的历史活剧。风云际会中,经历了多少改变区域历史格局和影响华夏历史进程的事变,留下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奇。在这里,在赵国和中山国博弈争霸的长期征战中,赵武灵王攻取东垣,在东垣夜梦神女,建神女楼,令群臣赋诗填词以记之,留下千古传奇,也留下了千古悬疑;在这里,汉高祖刘邦亲征平叛,攻城月余,结束叛乱,成就了一番武功文治大业,将有历史记载的东垣走出的第一个政治人物赵佗推上了中国历史大舞台,钦命将东垣更名为真定,改写了东垣的历史,也留下令人唏嘘扼腕的孽缘;在这里,刘秀“走国”,通过和真定王刘扬政治联姻,奠定东汉基业,也书写了一个真定(东垣) 女子的悲喜人生;在这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与后燕军生死搏战,据真定(东垣),定中原,统一北方。

 

作为一方热土,这里既是枭雄豪杰开基创业的历史舞台,又是孕育英雄健儿的摇篮。这里是东垣传奇二赵—— 秦汉时的南越王赵佗、三国时的名将赵云的故里,他们的文治武功、胸襟情怀、人格魅力,成为这座古城的文化符号,永久地镌刻在这块热土上,活跃在历史的舞台上。


123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