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名人 查看内容

燕赵文化名人之:乐邑举人阴振猷

2014-8-6 14:43|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韩瑜

摘要: 在清代,“京东第一才子”史梦兰在评价乐亭的望族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吾邑自国朝定鼎以来,著姓首推阴氏,而阴氏中品望最著者,则尤推子翼先生。”
(一)
  
在清代,“京东第一才子”史梦兰在评价乐亭的望族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吾邑自国朝定鼎以来,著姓首推阴氏,而阴氏中品望最著者,则尤推子翼先生。”
  
史梦兰说的阴氏,为当时居住在新寨镇的阴家,这阴家是个书香门第,而子翼先生名叫阴振猷,子翼是阴振猷的字。新寨阴家和新寨杨家在当时都属名门望族,杨家出过一名进士,名叫杨开基,就受教于阴家。
 
这阴振猷虽说生于书香门第的富贵人家,却是个可怜儿,幼年父母便双双去世了。他身体羸弱,皮包骨头,人们都以为他活不了多久。但在伯父伯母的精心照料下,不仅没有夭折,却奇迹般的长大成人,可体质却依然不壮,虚弱得一阵风似可吹倒。
 
阴振猷的伯父叫阴琦,字景韩,号方溪,乡里人都尊敬的称他“方溪公”。此人经史诗词皆通,是个举人,曾授任三河县训导。但他性情刚毅,“遇事直言是非,不说周旋话”,在三河只当了三个月的训导,就辞职不干了。他喟叹说,我虽姓阴,却不会阴谋,不是混官场的材料。回乡后,在家中建了个图书馆,集书数千卷,取名曰:“式好斋”,并以读书教学为乐。阴振猷在伯父的教导下,读书非常用功,20岁便中了秀才。伯父阴琦见侄儿身体清弱,却聪敏好学,心里非常喜欢,把他当亲儿子一样看待。并经常教导他说,咱阴家几代多致力于教育事业,你将来学业有成,我希望你也从事教育事业,此外便著书立说,别像一些读书人,削尖了脑袋四处钻营,当个小小的芝麻官儿,便美的刺登刺登的,不知自己姓什么了。阴振猷对伯父的教导唯唯诺诺,自己心中却有主见,他认为只有当官才能为社会多做好事,只要不把自己当官,不端官架子,当官有什么不好?
 
阴振猷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中了举人。人一中举,便有了社会地位,普通百姓得呼之曰:“举人老爷”。阴振猷中举后,没有一点儿举人架子。第二年秋天,他带着族弟阴鸣鹤到石臼坨去游览。
 
(二)
 
阴振猷弟兄去石臼坨,阴家是很有钱的,坐车乘轿都没问题。但弟兄二人却是徒步而往。这时,田里的谷穗弯了腰,高粱开始晒青米儿,棉枝上挂满了青桃儿,天高云淡,风和日暖。从新寨镇到石臼坨岛,大约有50里路程,弟兄二人身着灰布长衫,背着干粮,行走在有两条深深辙痕的土路上。二人抵达海边,“是土益卤亦渐泥泞,水没踝者五里许,没膝者二里许,又二里许则膝以上者,既出于泥,遂达彼岸”。由此可见,那时登石臼坨岛太不容易了,难怪当时的“学士大夫之足迹,终古不及履”。
 
乐亭的石臼坨岛,为华北第一大海岛,明朝以前就有一些僧人在岛上建庙。而乐亭邑内的学士大夫们,只有进士李中淑在岛上留下了《朝阳庵碑记》。这篇碑记是朝阳庵的和尚下岛来求他写的,和尚怎么说,他就怎么写。他觉得岛上的和尚们活得很艰难,没有布施,岛上耕种,自食其力,省吃俭用的积攒了60余年,才将破旧的庙宇修葺一新。这事让李中淑非常感动,他说:“余欣慕有年,会当身历其地,以极海外之大观。”话虽说了,写的文字也在石臼坨岛上刻了碑,但他一生也没能登上石臼坨。最后病死正定县学署中,若不是他的学生们集资捐助,这位老先生的尸体都险些运不回家来。
 
阴振猷拖着疲惫的身子上岛了,现在已没人知道他在岛上住了几天?但却为石臼坨写下了颂扬的文章。他的文章同他本人一样,写得清秀而明白,有见地、有思想,遣词造句也极为通畅,不像有的文人那样文绉绉的,专用一些生僻词语,以显摆自己知识的高深。如进士史履晋,他是京东第一才子史梦兰的儿子,排行老三,石臼坨岛潮音寺山门的楹联就是他撰写的,此楹联的署名和书写年月写道:“岁在昭阳大渊献孟陬之月”。这个年月很让人云遮雾罩。阴振猷的文章从不这样为之的。阴振猷在生僻字词方面,在中举以前就很有研究,他曾将五经上的生僻字词一一摘录,并加以详细注解。但阴振猷写文章,却从不用这类生僻的字词。按说,使用生僻的字词,阴振猷是很有本事的,他认为在文章中使用生僻的字词属于摆格、端架子,他一生最反对这种行为。
 
阴振猷为后人留下了《游石臼坨序》和《石臼坨朝阳庵记略》等文字。他生有一双慧眼,看事物能高瞻远瞩。在那个年代就主张保护环境。他在文章中说,石臼坨海岛“其境之沉郁、景色之幽旷、气象之雄奇”是各地均少见的,要加强保护,一旦“洋溢乎庸耳俗目”,“遂不瞬目间,而已变洁净场,成污秽土”。
  
(三)
 
俗话说,文如其人,阴振猷的文风和他的人格很相似,质朴而清新。可叹的是,他考了6次也没能中进士。他同京东第一才子史梦兰一样,有才学而没有运气。“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虽说是宿命,但毕竟被多数人所首肯。阴振猷在40岁以后,终于认命了,他被朝廷任命为辽宁省复州学正。他的伯父阴琦向来对他抱有很大希望,认为他一定能中进士的,万没想到,这个“儿子”才40岁刚刚出头便对前途自暴自弃了。伯父见他要出关做事,对他说,关外天寒地冻,你体格又差,教职又是冷官,咱家的日子又不愁过,有必要去受这份罪吗?阴振猷说:“官无大小,尽职为难,教职虽冷官,岂无职所当尽哉?”伯父阴琦说:“古有《咏山海关》的诗句:‘马后桃花马前雪,叫人哪得不回头’,你可要三思而行。”阴振猷说:“优游养望的官,都是一些不称职的官,我没有当县令等行政官的本事,管州县的教育,是称职的,绝不会给阴家丢脸。”
 
阴振猷没有听从伯父阴琦的劝阻,没有继续高考,千里迢迢来到辽宁复州。时值隆冬,那割鼻子割脸的寒风吹得他透心凉,他的手脚都生了冻疮,却仍坚持到学宫和各地的私塾讲课。一个学生见他走路一瘸一拐的,送他一双  鞋。这双  鞋是用老糜犴皮缝的,里面絮满  草,穿在脚上暖融融的。这个学生告诉他说,老糜犴是鹿的一种,这种鹿个头像牛一样大,比较呆傻,它的皮又厚又结实,不仅能做  鞋,还可以做大衣。后来,这学生又送给他一件老糜犴皮大衣,这大衣毛朝外,里面衬以羊羔皮。有了这件皮衣,阴振猷穿着它,顶风冒雪去各处私塾讲学更勤了。阴振猷往来各处私塾讲课、视察,对社会上的事也很关心。当时复州地方流行“盖平票”,这盖平票相当于现在的“打白条”,买卖货物、粮食,官府不给现金。且这种“白条子”还可以彼此流通。因这是官府行为,商家和百姓对“盖平票”敢怒而不敢言。阴振猷对此非常气愤,“乃作书数千言”往上边反映这一弊端。很快引起上边重视,发令禁止,解决了多年让商民头痛的弊端。
 
当时的复州是个穷乡僻壤之地,阴振猷发现这里有很多妇女因丈夫早亡,虽沿村乞讨还照料公婆,志不改嫁,便搜集材料,“著《女士奇行传》二卷,以表彰之。出俸钱镂版存学宫,训诲弟子,文行兼重,复之风俗为之丕变。”阴振猷在复州当了6年学正,把复州的教育事业搞上去了,由于《女士奇行传》的刊行,使复州的民风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自然受到了上边的称赞。一日,抚台大人请他吃顿饭,菜是清炖皇鱼。他从没吃过这种皇鱼。外有一层厚皮,中间夹一层白膘,紧连着厚厚的瘦肉,和猪肉一模一样,却比猪肉鲜嫩适口。这种鱼产于松花江,专供应皇上食用,故名“皇鱼”;在这次皇鱼宴上,这位抚台大人“以县令举不就”。
 
阴振猷是喜欢当官的,而且尽职尽责,但为什么“以县令举不就”呢?这件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姑且存疑。后来,阴琦的夫人去世了,他由辽宁复州回到了家,一住就是10多年,写了《前型记略》、《庭训笔记》、《亦爱吾庐诗文集》等著作,每日里粗茶淡饭,衣着朴素,生活上和普通百姓无甚区别。
 道光二十八年,阴振猷又被选任平山县训导,上任不久便死在任上。灵柩归乡之日,亲朋好友前往数十里外迎接,阴氏整个家族的人员皆痛哭流涕,可见阴振猷平素的人缘之好、德行之高。
 
(注,其伯父阴璐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科(1760)进士,武进士,曾官至相当于开封市市长,死因不明,县志没有记载,据后人讲,其墓葬的是金头人。)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