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刘剑新纪实文学:圣手——张村李氏正骨第八代传人李文栋

2022-12-8 22:00|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圣手 (纪实文学)——张村李氏正骨第八代传人李文栋刘剑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涿州市码头镇向阳商业街张村李氏正骨医院,现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走进医院,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住院部走廊两侧悬挂的各 ...
圣手  (纪实文学)
——张村李氏正骨第八代传人李文栋
刘剑新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
涿州市码头镇向阳商业街张村李氏正骨医院,现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走进医院,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楼住院部走廊两侧悬挂的各种牌匾和锦旗。
骨科名医李景辉、李文栋父子二人,坚持李氏传统中医外科正骨疗法,以其精湛的医术解除无数患者的痛苦。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乐施行善的仁爱之举,高尚的医德医风,深受百姓的尊敬与爱戴。他们是百姓心目中崇敬的神医圣手。


霏霏秋雨,一天不曾停歇。
笔者于上午八点来到张村李氏正骨医院,采访第八代传人李文栋。冒雨前来就诊的患者,有两位意外受伤的,还有按期前来换药的。一上午,由他接诊的骨外伤患者就有二十多位。他们分别来自涿州本地以及北京良乡、房山、琉璃河等地。
长得高高大大、戴着眼镜、右脚缠着绷带的男孩子,拄着双拐走进治疗室,见到李大夫,有礼貌地问“李叔叔好”。
李大夫边检查边说,“外踝骨折还需多养几天,别着急;等治好了,不耽误你打球。”
男孩母亲说,“感谢李大夫,孩子脚伤快好了。”

李大夫刚给这位男孩看完伤,又有一位母亲扶着女儿来换药。女孩穿着校服。我问她哪所学校的?她说是涿州中学的,跑操摔伤,妈妈带她来医院。
“你们住哪儿,很早就知道正骨医院吗?”
“我们就住北边的村子,我从小就知道这儿,上小学时就来过。”女孩的妈妈说。我推算她小时候来医院时,肯定是李文栋之父李景辉大夫给治的。
常听说的一句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在这家医院,每天接待多地骨外伤患者。76岁的李景辉大夫坚持出诊,与儿子并肩“作战”,为患者尽心尽力。


女孩和她妈妈离开治疗室,我正想问“父子兵”一些问题,不料一对夫妻——妻子扶着左脚受伤的男人走了进来。听他们的口音是北京人。李文栋大夫检查后说,跟骨骨折。男人尽管疼得咧着嘴,依然笑着和我们答话。
“我们是从琉璃河过来的。脚伤了,也是我开车来的。”
“您怎么伤的,干活受的伤吗?”
听我这一问,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坐在旁边的他媳妇,小声说,“活该!他打我来着。”

原来,昨晚他酒后回到家中,和媳妇发生口角。他用脚去踹,媳妇猛地一躲,脚撞着暖气管子,伤了。难怪媳妇说“活该”!
文栋把病人的伤脚复位,接过父亲递过来的膏药,贴妥,再用绷带缠好。仔细嘱咐他卧床休养,暂时不能下地走动。
李景辉大夫告我说,“前几天他媳妇意外扭伤,是他陪着来的!”
男士由文栋大夫诊治。他妻子向李景辉大夫低声倾诉委屈。
看着医生、患者,以及和患者家属亲切和谐的场面,无不令人对两位李大夫心生敬意,感佩他们所从事的崇高职业。 


李文栋,1973年生,中共党员,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先在涿州市医院骨外科工作三年,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9医院进修,师从骨外科专家临床专业。他在进修一年半的时间内,多次上手术台,为患者做脊柱、四肢等骨外科手术;同时,他还带大学新毕业的实习生。
李文栋进修期满,又回到涿州,于1999年,开始在向阳卫生院骨科工作,任骨外科主任。他以丰富的骨外科临床经验,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经他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    
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应具有的医德和奉献精神。

2019年8月,李文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工作20年的向阳卫生院,回到父亲开办的张村李氏祖传正骨医院,肩负起第八代传人的重担。
拒马河从涿州城北流至张村南,胡良河从下胡良村南亦流至于斯。故此,张村一带,水源丰沛,具有”张村套”之称。张村坐落于涿州市东北15华里,距京广铁路一公里之遥,号称“涿州东北大张村”。
这里民风淳朴,土地肥沃,年年一派丰收景象。200多年前,宫廷御医爱新觉罗•克寅,以李姓居住于此,凭借高超医术,惠泽百姓,治病救人。他就是张村李氏正骨第一代始祖。

李氏家族繁洐生息,代代秉承祖传御医秘方,熬制膏药,泡制散丸;代代相传,声誉远扬。至今,李氏后代子孙有近十人在河北涿州、北京房山一带行医。
李文栋的祖父李学刚,解放前,在张村从事祖传正骨,深得百姓爱戴。1956年,应县里要求,到县联合医院工作。那时,这家医院汇集多位有声望的名医,其中就有张村正骨名医李学刚。1958年,他响应国家号召,下放回到本村卫生室工作;1972年,调到向阳公社卫生院,直到六十多岁退休。


李文栋的父亲李景辉,1961年在张村读完初中,便跟着父亲学习中医正骨。最初几年光景,他是一边劳动一边学医。1965年,开始在张村卫生室工作。同年,到保定农村卫生学校深造,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后又经过三年的刻苦自学,于1988年取得北京中医药刊授大学毕业证书,在治疗骨伤科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景辉还给我讲述了一个他在90年代行医过程中的小故事:一位村里的老太太,因腰疼到他这儿来看病。她老伴儿也因胳膊、腿疼,则跑到父亲家去看病。老太太回到家,听老头儿一说,就追着老头儿,也要贴老李大夫的膏药。
经过李景辉和其父李学刚的诊治,这两位老人都恢复了健康。这场面与现在文栋同其父李景辉一起行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张村李氏正骨、“非遗”传承人李文栋介绍说,现在医院使用的膏药,为祖传秘方。2002年6月,张村李氏正骨医院,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注册使用“李拐子”膏药。

如今,“李拐子”膏药已成为张村李氏正骨一张亮丽的名片。
弘扬中医传统文化,李文栋传承李氏“真经”,力争将医院办成让百姓暖心,让百姓康健的理想家园。
李文栋现为河北省民间中医药研究中心副主任。为弘扬与振兴祖传医业,更多更好地治病救人,他的理念是对病人像对亲人一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最大努力为病人解除痛苦。


善心善行,厚德载物。
工作中,李文栋不辞辛劳,甘于奉献,乐于助人。他对特困患者一律免收医药费和治疗费。对一般患者,则采取免收或少收费用。一次,有位老人前来看病,儿子跟着来的。当老人颤颤巍巍地往外掏钱时,李文栋说,“大爷,别掏钱咧,免费给您治。”老人激动得要下跪。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李文栋祖上就行善积德,免费给贫苦百姓治病,对孤寡老人予以施舍。文栋父亲说,旧社会时,他家还经常给乞丐提供饭食。
文栋父亲李景辉,不仅继承李氏祖传中医正骨秘钥,还奉献爱心,乐行善事。2008年,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5000元;2017年,为村里修路捐款20000元。

爱心传递。2019年,李文栋参加石家庄慈善活动,捐款10000元。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初期,面临口罩紧缺的情况下,则通过业务渠道,购买防疫口罩2000个,及时送到疫情防控点;还给防疫人员捐赠价值2000元的方便面、纯净水等食物。
今年7月,百尺竿镇80多岁的老太太,大胯骨折,行动不便,子女也不在身边,邻居找到李文栋。他下了班,随即开车赶去,一看老人家里比较困难,于是免费予以治疗。连去三次,送药品,敷膏药。

现在,那位老太太扶着拐杖能下床走路了。她老伴拿出几百块钱给李大夫,他分文未取。
老百姓发自肺腑地感谢李文栋大夫。北京房山区祖秀英送来锦旗,书之“骨伤圣手,医德双馨。”而这,无疑代表着广大患者和家属的心声。
多年以来,李文栋还热心致力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他在中医骨伤外科、教育帮扶等方面,都做出卓越的成绩。住院部走廊里,悬挂着这样一面耀眼的锦旗:“中华瑰宝李氏正骨,关爱教育助教楷模”。2019年12月,李文栋荣获河北省“爱心人士“荣誉称号。

(原文刊发《荷花淀》2022年第四期)

【作者简介】 刘剑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协会副会长、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副会长、《新老年》杂志副主编、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发表于《当代华文文学》《中国报告文学》《当代人》《河北作家》《中国妇女报》《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书脉周刊》等报刊。传略载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荣获河北散文30年金星评论奖;荣获第四届河北省精神文明办“才女星”称号;代表作《善思者》荣获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