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刘翠芳:德艺双馨筑人生

2021-7-29 21:23|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刘翠芳:德艺双馨筑人生辛爱枝在刁窝镇的十里八村,提起涿州市范阳医院(原刁窝乡刁四村诊所)刘翠芳医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可是人们心目中医德医术皆一流的好医生、好理疗师。她端庄质朴、善良聪慧。她那清秀 ...
刘翠芳:德艺双馨筑人生

辛爱枝

在刁窝镇的十里八村,提起涿州市范阳医院(原刁窝乡刁四村诊所)刘翠芳医生,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可是人们心目中医德医术皆一流的好医生、好理疗师。她端庄质朴、善良聪慧。她那清秀白净的脸上带着几分特有的柔情蜜意,采访时,我与她交谈,她那双柔和的眼睛一直流露出的都是仁爱的目光。

说起学医这个话题 ,她的眼睛湿润了,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尘封的档案。她说1986年,她的父亲因患胃癌去世,她悲痛万分,心如刀绞。在父亲去世前的那段日子里,她看着父亲那疼痛难忍的样子,每天以泪洗面,只能为父亲捶捶背、揉揉肩。如果自己会打针输液,减轻父亲的痛苦,那该多好呀!于是产生了学医的想法。后来,当她看到乡亲们备受病痛的折磨而无钱医治时,就更加坚定了要学医,要做一名德艺双馨好医生的志向。


1987年,刘翠芳满怀着希望和梦想,扬帆起航了。她与丈夫周松勃一起拜名医开始学医。六个寒暑,二千一百多个日日夜夜!她刻苦学习,不耻下问,边学边实践,跟随师傅学满六年后,终于成为全科医生,能医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了,但她并不满足。她深知: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只有掌握了大量的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于是,她每天起早贪黑,茹苦含辛,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了《中医诊断学》《感染病学》《图说本草纲目全书》《心血管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常用药物新编》《中药学》等书籍。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不断地学习为她注入了新鲜血液,医术也随着“水涨船高”。后来,她又自学了康复理疗,2014年取得了康复理疗师的资格证书。多年来,她以“多面手”的专长,为乡亲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她善于钻研,还和丈夫周松勃一起刻苦研究夫家祖传的药方,经过多次药理性能的实验,成功研制出了鹅掌风药水、红伤药膏、泡脚药水以及治疗各种疾病的中药丸等,经过临床验证,疗效都非常好。例如,不管患者有多厉害的伤口,只要用上了他们研制的红伤药膏,立即好转,痊愈后还不留疤痕,多年来,无一例感染。还有他们研制的鹅掌风药水,不知治好了方圆百八十里的多少患者。凡用过此药膏、 药水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神”。

刘翠芳医生不仅有精湛的医术,而且有高尚的医德。出生在农村的她,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的艰辛和患者的疾苦。所以,她把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作为至高无上的天职。她视患者如亲人,坚持穷人富人一样诊治,有钱没钱一样看病,并把患者少花钱、看好病作为行医准则,为患者的康复尽职尽责。在治病中对一些贫困户和残疾人分文不取,甚至于自己花钱买米、买油、买药给一些经济拮据的患者,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

刁窝镇大柳村残疾人王秀奎,因车祸高位截瘫。刘翠芳和丈夫不但减免了王秀奎的全部医药费,而且资助他的孩子上学。每逢过年过节,她都会送钱、送粮油、送药到王秀奎家,患者家属手捧着一沓百元钞票,感动得泪水像泉水般涌了出来,哽咽着说:“谢谢!谢谢!”这感人的一幕不知在王秀奎家上演了多少次。对王秀奎家资助,这一帮就是二十七年,直到患者去世。仁者爱心,悬壶济世,坚定了刘翠芳最初当医生的信念。二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她无怨无悔。她给王秀奎一家人送去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温暖。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啊!

这个事例,只是她从医三十多年来的一个缩影。她三十多年如一日,和丈夫一起扎根乡村,救助危难病人,扶助贫困患者,为他们减免的医药费不计其数。她自己舍不得吃好的穿好的,舍不得花钱外出旅游,至今,她没出过远门,没坐过飞机。可以说,这些年她和丈夫把诊所挣的钱都用在了救助贫困患者的身上。她总是“以患者为中心”,考虑患者的利益,如实施的“五免费”项目:即出诊不收费、门诊不收费、针灸不收费、注射不收费、孤寡老人全免费,就使患者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刁窝镇一带,刘翠芳医生也被乡亲们亲切地誉为“身边的120”。她24小时应诊,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只要有人求医,不管是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她都是有求必应。即使三更半夜有乡亲敲门或打电话求诊,她也在所不辞,这是常有的事。刁三村李秀珍老人今年91岁了,从20多年前得了高血压、膀胱出口梗阻、心脏病开始,刘医生就一直为她诊治。经常上门给她打针、输液,给她导尿、护理……二十多年来,只要李秀珍家人请她出诊,她都是随叫随到,把为患者的方便放在第一位,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多年来,刘医生都是骑上自行车,背着药箱,冒着酷暑严寒,不辞辛苦地到本村和十里八村出诊。她热情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每次看完病,不是马上离开,而是与患者的家属亲切地交谈,进行心灵的沟通。教给他们怎样护理患者,怎样照顾老人,怎样给老人做可口营养好消化的饮食。有时,在病人家里,还亲自下厨做示范,使患者及家人倍受感动。

刘翠芳虽然是一名非党人士,但她的家国情怀确实让人感动。她说自己是一名乡村医生,见过不少因缺乏器官移植源而失去光明、甚至失去生命的患者,她的心灵一次次受到洗礼。2012年国庆节,她和爱人商量,又做通了孩子们的工作,在保定市红十字会,遗体捐赠意向书上郑重地签了字。她说自己去世后,要把有用的器官无私捐献给需要的人;把遗体无偿捐献给祖国医学研究之用,以此诠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使生命在奉献中延续,给予他人生的希望。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啊!

刘翠芳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爱心善举,赢得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大众的良好口碑。她先后荣获河北省“才女星”、河北省“大爱母亲”、“保定市三八红旗手”、“保定市红十字会优秀志愿者”、“保定好人”、“德信模范”等荣誉称号。面对诸多荣誉加身,她却一直保持着低调,更加努力地工作,全身心为患者服务,并甘当志愿者,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020年初春,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突如其来,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举国上下,全力抗疫。疫情面前,刘医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之中,她除了坚持在医院值班外,还和丈夫周松勃带头捐款捐物达4万多元,为原刁窝乡16个村的防疫站点送去了紧缺的医疗用品及保障物资。天气虽冷,但在场的每一位值勤人员的心却是暖暖的。

2021年元旦伊始,河北邢台、石家庄突发疫情,这又牵动着她和丈夫周松勃的心。他俩带领着范阳医院的爱心团队,乘坐满载着浓浓暖意的物资捐赠车,行程1021华里,历时57小时,慰问了刁窝镇、豆庄镇、义和庄镇、码头镇所管辖的146个村的抗疫一线值勤人员。奔波劳累有何惧,无私奉献暖人心。每到一处,他们不仅给疫情防控站点一线执勤人员送上保障物资,还问寒问暖,交待防疫注意事项。一位老支部书记含着泪说:“能到我们这个犄角旮旯来慰问的,你们是独一份,谢谢你们!”此次爱心善举,所捐物资价值10余万元。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担当。

疫情期间,很多慢性病患者不能出村看病,于是,刘医生就利用网络视频,开通在线问诊,当患者向她咨询有关病情的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温馨提示。她那温和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温暖着患者的心田。

刘翠芳医生今年58岁,虽已近花甲之年,但仍不顾疲劳,参与了范阳医院爱心志愿者团队成功举办的十一场“免费义诊领药”活动,为周边的乡亲们送健康、送爱心,使他们免费领取家庭常备药。此项活动,累计领药人数达2730余人次。受益的乡亲们中大多都是让刘医生看过病的,他们围在刘医生的身旁,纷纷为刘医生的大爱精神和真挚情怀点赞。

刘翠芳不仅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好医生,还是一位贤妻良母,好儿媳。1982年,经人介绍,刘翠芳和周松勃结为伉丽。39年来,夫妻俩齐眉举案,相敬如宾。生活上互相关心,对双方老人孝敬有加;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勉励,比翼双飞。虽然他们俩因给患者看病,经常出诊,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无暇照顾孩子,但良好的家风,他们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长大工作后,也是单位的佼佼者。2018年他们家被评为“全国五好家庭”,2020年又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这些荣誉的获得,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丈夫周松勃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最美乡村医生、中国好人、全国“白求恩式的好医生”、中国当代十大风采人物、保定市优秀共产党员。这诸多的荣誉彰显了一位乡村医生成功的伟绩,凝聚着多年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有位哲人说过:在一个成功者的男人背后,必然有一个默默支持他,为他付出的伟大女人。刘翠芳就是这样一位好妻子,她一如既往地为丈夫分担压力,支持、帮助丈夫的事业。生活中买面买菜、洗衣做饭、一应杂活,样样落在了她的头上,她从无怨言。

公公生病住院了,她白天给患者看病,晚上到医院陪护,帮老人换洗衣服,换洗被褥……像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孝敬公公。特别是在公公患病成为植物人的148天里,她在病床前日夜守候,从细微之处入手,精心照顾。每天还写“看护日记”,何时给老人喂食,翻身、导尿、吸痰等护理细节,都记录得一清二楚,有条不紊。老人的亲生儿女对她的孝心赞叹不已。

采访结束,我对刘翠芳医生肃然起敬。沉思与回味她的人生,心灵受到震撼。她用良好的医德医术、仁爱善举践行着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本色;她用德艺双馨演绎了精彩的人生。我衷心地祝福她:好人一生平安!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