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何永利诗词文学研究集《词牌传奇》之二十五:木兰花(下)

2021-4-15 10:28|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上篇说到了顾夐创《玉楼春》的故事,由于这个词牌的新颖与曲调优美的特点,很快便在朝野文人中传流了起来。尤其得到了一位大词人的喜爱,谁呢?就是当时前蜀的宰相韦庄。他得到这个词后,把玩不止,爱不择手,反复推 ...

上篇说到了顾夐创《玉楼春》的故事,由于这个词牌的新颖与曲调优美的特点,很快便在朝野文人中传流了起来。尤其得到了一位大词人的喜爱,谁呢?就是当时前蜀的宰相韦庄。他得到这个词后,把玩不止,爱不择手,反复推敲下又演化出一首新词来,这是后话,暂且压下慢表,首先要交代一下韦庄这个人。


韦庄(约公元836~910年左右,生卒年不详),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代表词人,京兆杜陵(今西安)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

 

据记载,他小时候很是天真活泼,与诗仙李白儿时极其相似,调皮活泼且好玩耍。据《太平光记》中记载云:韦庄幼时常在下邽县侨居,多与邻诸儿会戏,下邽亦为白居易的故乡。后来端己追思往事,寻其遗踪时赋诗云:“昔为童稚不知愁,竹马闲乘绕县游。曾为看书偷出郭,也因逃学暂登楼。”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其时行为作态。


成人后,家里很穷,日子很艰难,甚至窘迫到了惨不忍睹的境地,据张骛的《朝野佥载》中记载:“韦庄颇读书,数米而炊,称薪而爨。炙少一脔而觉之。一子八岁而卒,妻敛以时服。庄剥取,以故席裹尸。殡讫,擎其席而归。其忆念也,呜咽不自胜,唯悭吝耳。”


每次做饭时候,需要数数计算着煮几粒米,要称称计划所用的燃柴,哪怕少一小块肉渣都会发现,那是什么样的日子啊!最让人疼的就是后来提到的,儿子在八岁时去世了,妻子为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没有钱买棺材,妻子用席子裹着孩子埋葬了。可韦庄还是觉得奢侈,心疼舍不得,硬是把孩子的新衣服剥下来埋了,而且,最后把席子也卷了回来,是让孩子光着身子埋在了土里,读至此,某家唏嘘不止,何以造成韦庄如此淡薄寡情,书言两字;“悭吝”,我看不尽然。世间哪有不怜惜子女的父亲呢,实为生活所迫耳,故才“呜咽不自胜”,唉!那是哭吗?那是眼泪吗?不是!那是血,是痛的哀鸣啊!


后来他的经历又分前后两期。

 

前期为仕唐时期。广明元年(880),他45岁才在长安应举,原以为终于可以封官荫子,却不料黄巢军攻占京城长安,国家政局动乱,就连皇帝都仓皇出逃。端己的夙愿又一次落空,适值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未能脱走,至中和二年(882)春始得逃往洛阳,次年作《秦妇吟》。由此得到一名号为“秦妇吟秀才”。,据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云:蜀相韦庄应举时,黄巢犯阙,着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荘乃讳之,时人号秦妇吟秀才。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障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

 

说起这首诗,在韦庄有生之年就引起了哄动,许多人家都将诗句刺在幛子上,但韦庄在此诗里写了黄巢入长安时公卿贵族们的狼狈情景,如“天街踏尽公卿骨”之类的句子影响了那些贵族们的光辉形象,让那些贵族们觉得很没面子,另外还写了官军趁乱骚扰人民的情状,而韦庄后来的“老板”——前蜀皇帝王建(五代十国之一),又正是当年带军入长安的官军将领,所以后来韦庄讳言此诗,又想法使它消灭,在《家诫》内特别嘱咐家人“不许垂《秦妇吟》幛子”,后来编诗集时也未收入。但《秦妇吟》毕竟流传已广,在敦煌石窟甚至日本所藏的唐诗中都有留存。当然,这首诗在文革时自然又成为“封建地主阶级文人诬蔑农民起义”的大毒草了,这应当是韦庄始料未及的了。好在韦庄死了上千年了,不然戴高帽游街是少不了的。因为韦庄因此而出名,某家下面将此诗再多叙述他几笔:

 

这首《秦妇吟》全诗全长238句,1666字,所以在此就不全文列出来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找来一读。这首诗描写的“长安大屠杀”的情景应该说是真实的,诗中以一个女子(秦妇)亲身经历的情景叙述了那场可怕的浩劫:

 

“前年庚子臈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这名女子正过着安乐闲逸的生活呐,可是:“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攂金鼓。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真好像山雨欲来风满楼,黄巢的大军可就要到了……

 

“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这句让我们想起那些反映战乱情景的电影,男女老少哭天喊地,拿着包袱行李乱拥乱逃。

 

“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损,孾儿稚女皆生弃”,真是一幅可怕的人间惨景图,看来黄巢兵卒杀人如麻,到处血流成河,富贵人家的歌女姬妾全都丢弃,贫苦人家就连幼小儿女也顾不上了。

 

黄巢兵不但杀人放火,而且还奸淫妇女,请看诗中四邻之女的遭遇: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
旋抽金线学缝旗,才上雕鞍教走马。有时马上见良人,不敢回眸空泪下。
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
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
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聘。瑠瓈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
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
北邻少妇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缘上重屋。
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东邻女子被“黄军”抢到战车上掠去,西邻女子被一个军兵强奸不遂抽刀杀死,南邻女子是正要出嫁的新娘不堪受辱,投井而死,北邻少妇爬到屋顶上避难,结果被放火烧死。真是惨啊!看来历来兵乱战祸,普通百姓都是难逃厄运,一时间“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繁华的长安顿成人间地狱。

 

黄巢官兵都是些大老粗,当然是“还将短发戴华簪,不脱朝衣缠绣被;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鱼为两史。朝闻奏对入朝堂,暮见喧呼来酒市……”

 

当然这些以前都被认为是对农民起义的诬蔑,但是历史上的好多农民起义军也是良莠不齐,农民起义军一概当成贼军是不对的,但是也不能说所有的农民起义军的所作所为就都是对的,像黄巢军在长安进行的“长安大屠杀”,我觉得韦庄诗中反映的情况应该是真实可信的。韦庄的诗比一些正史更详细生动地记载了这场大劫难,黄巢和李自成的军兵都打进了京师,却不能鼎定天下,和军纪败坏、杀人扰民是分不开的,如果这些军队真是“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大概也不会这么快就一败涂地。

 

当时的长安附近已是一片荒凉:“灞陵东望人烟绝,树锁骊山金翠灭。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明朝晓至三峯路,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催残竹树皆无主……”

 

真实的战争以及战争后的描述,将人民的苦难掇于笔尖纸上,所以人们忿相传抄,韦庄由此得以成名了。后来他又去了润州,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光启元年(885),僖宗还京后,又因李克用逼迫,出奔凤翔、兴元。韦庄出于拥戴唐室之忱,离江南北上迎驾,中途因道路阻塞折返,后在婺州一带客居。景福二年(893)入京应试,不第。乾宁元年(894)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六旬。后昭宗受李茂贞逼迫出奔华州,韦庄亦随驾任职。乾宁四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询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诗歌。今存《浣花集》所收作品即止于光化三年(900),此后无诗作留存。

 

韦庄的后期为仕蜀时期。天复元年,(901),他应聘为西蜀掌书记,自此在蜀达10年。天□四年,(907),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与之对抗,遂建立蜀国,史称前蜀。他被王建倚为心腹,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制定开国制度,宪法等,后官至吏部侍郎平章事,可见其在前蜀的位置之隆耀。在蜀时,他曾把成都浣花溪畔杜甫旧居重建草堂作为住所。这一时期的创作主要是词。今存韦词大部分作于后期。

 

最后,韦庄走完了他坎坷的七十四个春秋,他作品有:《蜀□杌》著录韦庄《浣花集》20卷。《补五代史•艺文志》著录《韦庄笺表》1卷、《谏草》2卷、《蜀程记》1卷、《峡程记》,1卷、《韦庄集》20卷、《浣花集》5卷、《又玄集》5卷。今仅存《浣花集》及所选诗《又玄集》,余皆佚。《浣花集》为韦庄弟韦蔼所编,蔼序说,韦庄在“庚子(880)乱离前”的作品,大都亡佚;到编集时,他才搜集到1000多首。然今传《浣花集》仅存诗200多首,尚不足原编四分之一。此集有明正德间朱承爵刻本(《四部丛刊》即据以影印)和晚明汲古阁刻本,皆作10卷,大致以时地分卷,各卷篇数多少不均。《全唐诗》略加归并,编为5卷,内容全同。另《补遗》1卷,大概为后人于结集后所增补。

 

韦庄词向无专集。《全唐诗》从《花间集》、《尊前集》、《草堂诗余》等辑录54首。刘毓盘辑有《浣花词》,1卷,共55首,刊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近人向迪琮编有《韦庄集》,收韦诗,300多首,词55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印行,较为通行。

 

其诗坛地位,有人将他比作谢灵运,并言其:“词如初发芙蓉,无端可爱。此言得端己词之精髓。”吴梅的《词学通论》中言:词之工拙,以韦庄为第一,冯延巳次之,最下者为毛文锡。也算是为其正名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韦端己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许昂霄《词综偶评》评韦词“语淡而悲,不堪多读”。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庭筠词,指出“端己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之上”;“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

 

以上便是韦庄生平,由其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韦庄的一生蹉跎,历尽艰辛,所以也就造成了他忍让怯懦的生活习惯,首先,从《秦妇吟》就可以看出,他由此成名,却在自己作品集中都不敢收录,可见其谨小慎微的个性了。造化弄人,也许,正是因为他生性低调,遇事隐忍,即使后来在四川做了大官风云际会的时候,仍然会在他身上发生一件极为窝囊的故事,千古之后仍让人为之讥语。

 

韦庄在四川王建手下做官的时候,认识了一名歌妓叫做谢木兰,她“姿质艳丽,兼擅词翰”,人长的漂亮,又会填词做诗,这对于一名60多岁的老人来说,排除道德伦理方面的评判,应该说是一个能够慰籍心灵的极大情感寄托。

 

也就在此时,他看到了顾夐脱胎七律而成的的这首《玉楼春》词,在深深为其才学和文词打动的同时,也深受启发,于是,他也尝试着将七律和《玉楼春》对照,并根据音乐去掉特点,写出了一首新词送给谢木兰:“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会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其内描述了谢木兰思念亲人的一番思绪,这首词深深打动了谢木兰,木兰恳谢之时,求其命题,韦庄沉吟片刻,言道:“谢娘芳名木兰,木兰本是玉兰一种,唤做紫玉兰的便是,其早春开花,花硕微香,外紫内白,微香,真如汝貌,美而慧,端庄而不失灵秀,令人仰慕敬重,爱惜而莫敢亵玩。以花卉比美人,花名即人名。此词便唤做《木兰花》吧。”

 

看官,由此《木兰花》词牌便诞生了,此即为“一词换芳心”的故事,乃是韦庄与那谢木兰而作。后世常将谢木兰称作“谢娘”的便是。后来,她成为了韦庄的爱妾,韦庄把她当作一生的寄托,但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使他们终生痛苦。事情是这样的:韦庄金屋藏娇的事被王建知道了,史载王建其人“雄猜多机略”,是个诡计多端、雄霸一方的大军阀,既有色心又有色胆,听说手下家里有美女,于是下旨让韦庄把谢木兰送进宫里借用几天,教那些后宫妃嫔琴棋书画,遂从此霸占,永不奉还。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