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何永利诗词文学研究集《词牌传奇》之十二:临江仙

2021-4-15 09:42|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临江仙,好美的名字呵!看到这个名字,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深邃的星空,朦胧的寒水,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在水上盈盈凌步,由于罗袜附着纤足,如新月一弯在江面上缓缓地飘动着……《临江仙》词牌,最早流 ...

临江仙,好美的名字呵!看到这个名字,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深邃的星空,朦胧的寒水,一个婷婷玉立的少女在水上盈盈凌步,由于罗袜附着纤足,如新月一弯在江面上缓缓地飘动着……


《临江仙》词牌,最早流行于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时代,从其句式音律与律诗相近来看,可知其形成词调的时间应在词刚形成文学体裁的初始阶段,但应在李白始作词调的《清平乐》、《菩萨蛮》、《忆秦娥》、《桂殿秋》、《连理枝》之后。《临江仙》这个词调名的来由有许多说法,据《白香词谱》所载:“《临江仙》起名之初是歌咏水仙的作品,随后有人依调作词,所指才渐渐广泛的。再后来字数也有增减,所以体裁也渐渐多起来了”。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认为《临江仙》辞意涉及临江,所以叫《临江仙》。


水仙花、一朵美丽的花。“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在寒风凌冽的腊月,人们桌头案上最常见的花卉,莫过于水仙。水仙,石蒜科多年生草本花卉,冬季始抽花茎,常于春节前后开花。花瓣洁白如玉,芳馥清幽可人,是新春佳节期间人们十分喜爱的室内点缀。其娟秀素雅之貌,与清香淡雅的兰花、幽贞高雅的菊花、潇洒清雅的菖蒲异中同“雅”,合而称为“花草四雅”。此花因多置于盆中水养,茎与花均莹洁光润,宛若冰肌玉骨,一尘不染。古代诗人形象地称其“借水开花”、“得水能仙”。他们联想翩翩,或把水仙比作有“仙风道骨”、飘逸不俗的奇士,或称它是女神的芳魂幻化而出的“凌波仙子”,遗貌取神,韵高香绝,曲尽其妙。

中华民族是个盛产优美故事的民族,于是,借助这美丽的花朵,流传出许多传说。关于腊月水仙的花神,在唐代大多指舜帝二妃娥皇与女英。相传尧帝有两个宝贝女儿,分别叫娥皇、女英,二人从小感情就非常要好,互相爱护谦让。后来,尧帝将她们二人同嫁给舜,姐姐为后,妹妹为妃,在常人眼里,爱情是专一而独有的,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自己爱人的唯一,然而舜帝与二妃娥皇、女英三人感情却甚好。可能是娥皇和女英姐妹二人从小的感情基础很好,再加上她们同样的欣赏着舜,热爱着舜,所以也就心甘情愿,与自己最要好的姐妹分享这个男人,并共有这份特殊的爱情。后来,舜在南巡崩驾,娥皇与女英悲痛欲绝,竟双双殉情于湘江。娥皇和女英姐妹二人的至情至爱,感动了世人,连上天都感动了,不但将竹子上永世嵌上她们的泪斑,而且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成为执守腊月水仙的花神。


后来,又有人说是甄宓,说她本是水仙花转世。甄宓原籍河北无极,生于汉光和五年,三岁失父,九岁喜书,视字辄识。十余岁时,天下动乱,又逢饥馑,甄家广有储谷,甄宓劝母亲将谷物赈济亲族邻里,广施恩惠,得举家称善。汉献帝建安年间,袁绍之子袁熙聘娶甄宓为妻。及曹操平定冀州,攻破邺城,曹丕纳其为夫人,生曹睿及东乡公主。黄初元年曹丕在洛阳登基,史称魏文帝,汉献帝进献郭氏、李氏为嫔妃,二妃受宠,甄后失意,有怨言,曹丕大怒,于黄初二年六月派人赐死甄后,葬于邺城。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谥她为文昭皇后。宋代诗人杨仲困因曹植《洛神赋》而作《水仙花赋》赞美甄宓,从此,后人称水仙为“凌波仙子”。

不管怎样说,可以断定这都是由民间传说引来的故事。二十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其中,就有一首无名氏填写的《临江仙》:“岸阔临江底见沙,东风吹柳向西斜。春光吹绽后园花。莺啼燕语,缭乱,争忍不思家。每恨经年离别苦,等闲抛弃生涯。如今时世已参差。不如归去,归去也,沉醉卧烟霞。”


这阙《临江仙》里,春光多么美好,那游子却说,不如归去沉醉的好。行旅不是常情,是抛弃生活的行为,是暂时的现象。“岸阔临江底见沙”,《临江仙》的曲子便由此而生。


与现实生活中一样,邻家有一位漂亮的姑娘提亲者总是络绎不绝,很多美男的家长也都纷纭而动,想把这位美丽少女招纳进自己的家门。很多诗人都依照这个绝尘的词牌,增减词谱,填写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词句。不说别的,苏轼、晏几道、李煜、李清照、赵长卿等就都非常喜爱这个词牌,依据自己品位,修改曲谱,为这个词谱改变了数十个名字。不得不说是特例。


那么,究竟是谁将《临江仙》首先传流起来的呢?史无记载,传说不一。我们就依据《钦定词谱》的说法来定位吧!


《钦定词谱》将和凝的《临江仙》列为正体,依据是:“起于唐时,惟以前后段起句、结句辨体,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七字者,以和凝词为主,无别家可校。”没有任何人来效仿的原因除了词牌产生的早以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在内,片刻便表。

 

《钦定词谱》把张泌作为《临江仙》第二发明人推出,说《临江仙》词牌:“其前后两起句七字、两结句四字、五字者,以张泌词为主。”依据是,以后诸多词牌都是以他的为基础增减字而成。至于历史上最喜欢填写《临江仙》的牛希济,是“添字类列”并且定言:“此即张词体,但前段起句用韵。按,《花间集》牛词七首皆然,惟一首前段起句……已见张词,故不复注。”不肯承认他是《临江仙》宗祖之一。可能已经预料到后世关于此词出处的纠纷吧。最后郑重地申明:“盖词谱专主辨体,原以原始之词、正体者列前,减字、添字者列后,兹从体制编次,稍诠世代,故不能仍按字数多寡也。他调准此。”意思是,原始的《临江仙》为和凝和张泌的是正体,至于别人的都是增减字而来,世代都不可翻案也。


有了依据,某家的故事也就有了切入点,下面敲板起词,开始叙述《临江仙》故事:

花开千朵,先表一枝。我们就从和凝讲起吧。和凝(898—955年),字成绩,郓州须昌(今山东东平县附近)人,唐五代的著名词人。他出生时的皇帝昭宗,是被宦官拥立为帝的,生活于风雨飘摇、战火连天的晚唐、五代时期。他一生历经梁、唐、晋、汉、周5个王朝为官,最初在梁为官,是义成军节度使贺瓌从事。唐天成中(926—929年),拜殿中侍御史,历任礼部员外郎、知制诰,累官至翰林学士,兼知贡举。明宗时,迁中书舍人、工部侍郎。由唐入晋,拜端明殿学士。天福五年(940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入汉,封鲁国公。入周,为侍中。唐朝的晚期吏治败坏,宦官擅权,阶级矛盾异常激化。《全唐文》这样描述当时的宦官腐败和阶级矛盾:“食禄之家凡有八入,即节度使奏改,用钱买官,诸色功优,从武入文,虚衔入仕,政伪为真,媚道求进,无功受赏”。“居要位者,尤纳贿赂,遂成风俗”。宦官贪赃枉法,横征暴敛,人民“畏之如豺狼,恶之如仇敌”,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相继爆发了王仙芝、黄巢农民起义。到公元907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唐王朝终于被朱温的后梁所代替。此后,一直到公元960年正月,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了北宋政权,前后50多年间时局纷乱。可以说,动乱与分裂割据的生存环境,伴随了和凝的一生。


幼时读书认字,颇得周围的人喜欢,又生了一副清秀的面容,家里人都认为这个孩子必能光耀门庭。和凝也并没有让家人失望,十七岁那年,他考中了后梁的中明经试。两年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他又考中进士。和凝的父亲和矩,嗜酒成性,不拘小节,然而独独喜欢礼遇文士,常常倾其所有来交友,所以和凝能够很小就有了与文士交游的机会。他很像父亲,性子急,义气,不拘小节,能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后来,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他为幕僚。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的时候,贺瑰战败逃走,只有和凝跟随,贺瑰回头看见和凝,叫他离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者死,我只遗憾没有得到为你死的机会,怎能离开你呀!”不久有一个骑兵快追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叱也不停止,就拉开弓射杀了他,贺瑰因此得安全退走。贺瑰回去后对他的几个儿子说:“和先生,是有志的义士,以后必然富贵,你们要好好待他。”因此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天成年间,和凝升为殿中侍御史,又升主客员外郎,主管制诰,当翰林学士主管贡举。

代时期的贡举和太平年月的贡举完全不一样。在太平年月,大家都去考进士,因为进士科才真正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并且一旦考中,仕途之路就为自己打开了。但也正因为有这些好处,所以进士科非常难考。五代时期任何一朝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进士对人才的苛刻要求导致了人才的供不应求。皇帝知道这种状况,举人们自然也知道,所以许多举人都去考明经科。明经科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要考试帖经(主考人将应试人所习的专经文句,遮掩其前后文,留下一行,令其诵读全段,以测验其记忆力,并定出优劣,名为“帖经”)。由此可知,只要肯下功夫,任何人都能考中明经科。考中的人自然就有官做,于是大家都想,既然这么容易就能做到官,为什么要舍弃容易(明经科)而求难(进士科)呢?


朝廷基于这种想法,举人们也基于这种想法,所以明经科成了热门,进士科被冷落了。进士科遭受冷落并不代表就没有人来考,许多举人往往瞧不上仅靠死记硬背就能有功名的明经科,而是选择了进士科。但是,五代的进士科并没有因为“情势”已经发生变化而随之变化,它还是那么让人难以考中。所以,每次进士科考完在贡院门口发放成绩时,没考中的举人性子一急就开始冲击贡院,扔石头、吐唾沫的事情时有发生。朝廷当时为了防止这些落第人士闹事,就在贡院门口放置了许多棘条,书生都害怕疼痛,看到那些带刺的东西,当然就不敢向贡院门口冲了,只能在外面骂两声发泄一下,然后就走了。


当和凝主持贡举事务后,就让人把棘条撤走。有人跟他说:“那些读书的人性子都急,一旦落第就跟疯了一样,还是小心为好。”和凝却说:“没有关系,我招生光明磊落,性子比他们还急,没事。”果然,那些落第的读书人并没有闹事,因为他们知道,和凝是个有真本事的人,为人公道,不会营私,主持的审卷肯定公正,他们没考上就证明自己能力还不够。最后,录取的进士都是当时的俊秀,人们称赞他选中了人才。看来,一个人一旦公正,他就能把想要找自己麻烦的人死死地给堵上嘴。


这里说的性子急,和凝还真是个性子特急的人,有件事情可以证明:冯道与他同在中书省为官,他是个急性子,而冯道恰好是个慢性子。两个人在一起做事,正好在性格上达到了互补,所以,倒还算融洽。有一天,和凝到冯道家里做客。两个人正说着话,和凝突然指着冯道的一只脚,问道:“冯大人,你买的这个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冯道看了看自己的靴子,就抬起右脚来,说:“你是说它吗?不多,九百文。”想不到,和凝一听,顿时跳了起来,回头就骂跟来的仆人:“你这蠢货,冯大人买的靴子和你给我买的那双靴子一样,为什么你花了一千八百文?”


他说完就去揪住仆人,脸红脖子粗地要打仆人。冯道站起来,慢条斯理地说:“和大人先别急,我刚才还没说完,”他又指了指左脚,“这只也是九百文。”和凝尴尬地站在那里,不作一语。一般来说,急脾气的人都非常耿直,起码,和凝算一个了。


和凝很新潮,喜欢赶时髦,很多习惯都遗留给了现代人。比如,他喜欢装饰自己的车子,喜欢把它打扮得非常醒目招摇,并不断更换名车,与现代人一样,从奥迪到劳斯莱斯,再到宝马、凯迪拉克换个没完没了;频繁地更换服装,流行什么就穿什么,可惜那时候没有古琦啊、阿玛尼啊、夏奈尔和柏帛丽什么的,真是遗憾了。他写文章以多为好,写了集子百余卷,不是找官家印刷,而是自己刻版刊行了送给人看,这可开了历史先河,见到的人有许多非议,说:“你看这小子写的糟东西,谁看啊,只有自己花钱印书送人,真丢人。”这些都是他的缺点,当然,缺点与优点是同样明显的。然而在优点诱导下,缺点看来都是非常可爱的,甚至掩饰了缺点。比如他率性乐善,喜欢夸赞后进之士。他主管贡举后,发现了一个考了第五名,叫做范质的考生,因为没有考上前三名很是沮丧。他就鼓励范质,说自己当年也是考了第五,只要努力就别怕不能成功。后来范质当了宰相,封鲁国公,做官做到太子太傅,心里特感激他。


到了后晋,石敬瑭称帝后,和凝以其公正的做人和做事态度被拜为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石敬瑭有事无事地就把他叫到自己身边,问一些时事。和凝对时事的看法很中石敬瑭的心意。940年,他又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有一天,石敬瑭将要到邺都,当时在襄州的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说:“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石敬瑭说:“你看该怎么办?”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的人,就能制服别人。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石敬瑭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邺,石敬瑭就授给他诏书。等到了邺,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石敬瑭刚刚去邺,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石敬瑭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出帝即位,加授和凝右仆射。一年后,免掉他的平章事官职,升为左仆射。到了后汉刘知远称帝,和凝依旧还做官,以其才能被封为了鲁国公。


和凝一生著作颇丰,其分为:《演纶》、《游艺》、《孝悌》、《疑狱》、《香奁》、《籝金》六集,自为《游艺集序》云:‘予有《香奁》、《籝金》二集,不行于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疑狱集》,共搜集了一百多个疑难案例,目的是使法官懂得如何判断案情,少用严刑逼供,少造冤假错案,这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不多见的例子。著有《宫词》百首,《全唐诗》留其词24首,是被选入《花间集》的唯一中原词人。


和凝的词,就是在这样的社会风气和文艺风尚之中产生的。因此,他的词风不可避免地受到与他同时代的韦庄、李煜等大家的影响,具有曼声吟唱的传统风格;其词的题材、内容多为闺情离愁、游乐感伤、绮罗香泽等“花间派”词人的“共同语言”,难怪后人把他的词编入《花间集》了。


在唐五代及宋初,词的名称还没有确立,一般都把词称作曲子词,亦有称作曲、曲子、曲词的。曲子词则是词最确切的全称,它比较准确地显示出了词的性质,说明了词和曲的关系。曲指的是音乐部分,词指的是文辞部分,而起初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唐代时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词由于要配合曲调歌唱,音律、字句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由于配合不同的乐曲歌唱,每调的句数、每句的字数以及用韵的位置、字声的平仄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初期的词都可配乐歌唱因之称为“曲子词”。既然要歌唱就有了各种不同的乐谱代表着一种格式,给它取个固定的名字就是词牌。


而和凝正是曲子词的大家。五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记载:“晋相和凝,少年时好为曲子词。”和凝的词创作于晚唐、五代“绮丽靡软”的时代风格,所以承秉了时代的风格,即词藻华艳,冶淫讴歌。他擅长于把华丽的词藻随手拈来,度入音律,且炼句精巧,曲尽其妙,并广为流传。和凝当了宰相后,文人要脸面的本性表现了出来,他生怕自己写的短歌艳曲有损宰相的名德,于是,就派人到处收取后烧掉。契丹知道此事后,便诬称和凝为“曲子宰相”。但他的著作在民间流传的太多,一时也收不回来,再加上他又想留传于世,可又怕惹人议论,在这样左右为难的情况下,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安到了唐末人韩握身上,说是他作的。所以我们现在所见韩握的《香奁集》,就是和凝之作。


但无论如何掩饰,他的很多艳词还是被流传了下来。他亲创的《临江仙》便是其中一首: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榖空濛。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讲完了和凝,我们该讲《临江仙》的传播者张泌了。张泌这个人,可是把后代研究诗词的人折腾得迷迷糊糊,他的名字一会在唐末出现,一会在南唐露面;一会是南阳人,一会又变成了淮南人,把读者看得眼花缭乱。由于把自己搞的太过神秘,以至于后来的史家都无从考察他的生年卒月。据有心人考证说:“《全宋诗》卷14收有南唐入宋之张佖诗20首,其中前18首,实误收张泌诗。其所据乃《全唐诗》卷742。《全唐诗》断例甚严,不收入宋之人(除非失考)。今考此实乃唐末五代初人张泌作品。张泌和张佖乃判然两人,早有学者已论定。如陈尚君《花间词人事辑》断言:张泌约唐末至五代初在世,非南唐入宋者张佖。《全宋诗》所录前18首诗,见《才调集》卷4,为张泌诗无疑,张佖似今已无诗传世。第19首题为《送容州中丞赴镇》,乃误收杜牧诗,见《樊川文集》卷2。最后1首《赠韩道士》,又为误收戴叔伦诗,见《才调集》卷4。《全宋诗》均沿《全唐诗》之误而失考。《全宋诗》编者又误据《续补遗》卷15辑入张泌《岳阳楼》诗佚句一联,实乃误中有误,已将张佖、唐五代之际张泌及北宋张泌混为一谈。今考此联见于《舆地纪胜》卷69,乃宋人张泌佚句之误收。此张泌,字顺元。宋建州浦城人。大中祥符(1008~1016)间进士及第,仁宗时终官给事中、刑部尚书。事具《八闽通志》卷64及嘉靖《建宁府志》卷15、卷18等。其生活年代与上述唐末、五代之张泌相距近百年之久。而此宋人张泌,《全宋诗》却又失收。”


不知道别人清不清楚,反正某家到现在是很迷糊,闹不清楚这个《临江仙》是哪个张泌写的。不管是谁吧,反正是他们之中一个写的,这个是没有错的。干脆,快刀斩乱麻,就把他们当作一个人对待,按一种说法,强加在他的头上,如果错了,希望他们的在天之灵能够原谅,因为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张泌,字子澄,唐末重要作家,生卒年约与韩偓(842-914)相当;张泌与南唐李后主时代的张佖互不相干。张泌的籍贯在南阳郡泌阳县,在唐末时曾登进士第。张泌今存曲子词28首,诗19首;小说2篇,即《韦安道传》和《妆楼记》。其诗歌名篇《寄人》入选《唐诗三百首》,曲子词名篇《浣溪沙》(晚逐香车)被鲁迅先生翻译成白话文后取名《唐朝的钉梢》(收入《二心集》);小说名篇《韦安道传》,又名《后土夫人传》,被唐末陈翰收入小说集《异闻集》,在唐末五代流传甚广。唐亡前后,张泌主要活动在武安军节度使马殷统治的湖湘桂一带,曾与《兵要望江南》的作者易静等人共同推动了武安军(湖湘桂一带)的文艺繁荣;唐亡后最可能事马楚为舍人,也不排除事前蜀;张泌又曾较长时间滞留长安,短期逗留成都、边塞等地,与唐末罗隐、韦庄、郑谷、牛峤等绝大多数诗人一样,为博得一第而滞留长安,四处漂泊,传食诸侯;他的诗词小说绝大多数作于唐末时期,尤以写湖湘桂一带风物的作品为多。其词大多为艳情词,风格介乎温庭筠、韦庄之间而倾向于韦庄。用字工炼,章法巧妙,描绘细腻,用语流便。张泌生平前人多与五代南唐张佖相混,《全唐诗》小传亦错误。


张泌是当时的曲子词大家之一,与他本人一样,他的作品也喜欢将景物渲染得朦胧迷离,追求意境的凄迷。他的作品清新活泼,写情微妙,浅而不俗,但更多是写轻狂冶游,因而此类作品倒显得表现技巧虽然不俗,思想感情却流于浅俗,显得平庸了些。他也写艳词,但读起来很有新意。似乎可以随意撷取一些景事入词,扩大和延伸了词的题材。他很注意地方风土人情,但从不对这种场面进行渲染描写,而仅仅是将它作为一个背景,来渲染人的情怀。比如这首自和凝创成《临江仙》曲子词,和词由于音色艳靡,柔软绵力,故一直传流不开,他只看一眼,就借用典故放手一改,曲子悠远绵长,浩邃炯幽,那洞庭湖畔,黄陵庙内,娥皇女英的神话故事,本就扑朔迷离,一经张泌的渲染,自然更是空灵缥缈了。

“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
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


于是,这首词曲一经出世,便被各地文人争先效仿,借用其调填词传唱。据《钦定词谱》分析,后代所作的《临江仙》大都是根据张词增减字所得。可见张泌对《临江仙》一词的贡献有多大了。


对于《临江仙》曲子词的流传,当时有一位诗人贡献甚大,于此不得不提:


牛希济、五代词人。生卒年不详。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牛希济的人品很正,在历史上多有赞誉之词,只说一件事便可了解他的为人与个性:


同光三年,一次唐明宗让几个蜀旧臣做蜀亡诗,因为牛希济也是随后唐庄宗投降来的,当然也在其中了。其实许多帝王亦曾做过相似尝试。不外想籍此试探前朝降臣对自己的忠诚度能有几分。降臣叛将大多生怕弃暗投明后,得不到新主子的赏识,更担心一个不小心,表现得不够死心塌地,会从此遭到冷遇,甚至直接被拉出去砍了脑袋,故而于此紧要时刻,奴颜婢膝,拼命诋毁旧主。据说明宗是限了韵的,牛希济当时得着的是“川”韵。其他几位降臣的诗作果然激烈,非讽既谤,极力表明自己已经洗心革面,从此便是你唐明宗忠实的一条狗了。惟独牛希济的诗不卑不亢,感慨恳切,随口而出:


“满朝文武欲朝天,不觉邻师犯塞烟。唐主再悬新日月,蜀王还却旧山川。
非干将相扶持拙,自是吾君数尽年。古来今往亦如此,几曾欢笑几潸然。”

别人听到,脸色发白都吓坏了,以为牛希济这下可捅了大祸,必定小命不保了。没想到唐明宗看后非但没有生气治罪,反而感其不忘忠孝,对他着实给予了一番嘉奖。适逢乱世,人命如草芥,伴君如伴虎,拂逆皇帝,一个不高兴就会论罪杀头。未处身其险的人哪里晓得厉害。牛希济的人品性格由此事上可见一斑。


他人品正直不说,同时还文采出众,是一位曲子词的大家,对词的完善过程做出过特殊的贡献。他的词风偏于清丽委婉,不似花间集中多数作品浓媚繁艳,而描写的分寸,也处与含蓄隐约、似笑非笑之间。


据说他最喜欢填写《临江仙》,他感觉张泌《临江仙》起句由于不入韵须用仄声补救,与整词有不和谐之音,便毅然修改成入韵的平声。这样,果然在绵长上增色不少。于是,《临江仙》词牌成为了他的挚爱,一句话,只要有机会填词,《临江仙》便是他的首选。希济词于《花间集》中存十一首诗词.其中临江仙就占了七首。可见他对《临江仙》的贡献了。下面分录如下:


峭碧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谢家仙观寄云岑,岩萝拂地成阴。洞房不闭白云深。当时丹灶,一粒化黄金。
石壁霞衣犹半挂,松风长似鸣琴。时闻唳鹤起前林。十洲高会,何处许相寻。
 
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憀。含情不语自吹箫。调清和恨,天路逐风飘。
何事乘龙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三清携手路非遥。世间屏障,彩笔画娇饶。
 
江绕黄陵春庙闲,娇莺独语关关。满庭重叠绿苔斑。阴云无事,四散自归山。
箫鼓声稀香烬冷,月娥敛尽弯环。风流皆道胜人间,须知狂客,判死为红颜。
 
素洛春光潋滟平,千重媚脸初生。凌波罗袜势轻轻。烟笼日照,珠翠半分明。
风引宝衣疑欲舞,鸾回凤翥堪惊。也知心许恐无成。陈王辞赋,千载有声名。
 
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水精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