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汇 查看内容

王殿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用传统文化留住“乡愁”

2021-4-12 11:19| 发布者: 萧雪原创| |原作者: 郝小学来自: 原创

摘要: 王殿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用传统文化守望“乡愁”

王殿明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用传统文化留住“乡愁”

文\翟新建 图\郝小学

始建于2005年,由河北省和谐文化研究会王殿明会长规划设计并投资兴建的邢台临西县万和宫,旨在弘扬中华优秀“和”文化,助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进而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

  万和宫东瞻岱岳,西倚太行,北通京津,南达殷墟,是在孔子讲学途经之地、盛唐佛寺留存遗址的古老大地上孕育诞生的,沐浴着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的光辉,折射着燕赵文化与齐鲁文化的智慧。

  万和宫建有儒学文化区、佛学文化区、道学文化区、民俗文化区、幽默文化区,以及万和碑林、万和碑廊、中华孝道园、中华传统美德碑、祈和殿、名人苑、文化站、讲和堂、感恩堂、民族园、家庭展馆等景点。2007年建成开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数百万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好评,被誉为“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

  万和宫建设初期,是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整好的五大关系为基本思路,不断充实展示内容的,以“和”为精髓,包含了上下五千年、纵横东西方的多元文化形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为了进一步拓展以和文化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建设,万和宫还作了一个占地十平方公里的中华尚和园建设规划。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旅游发展中心协助做出了《临西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万庄村旅游发展详细规划》、《中华尚和园旅游发展详细规划》。把中华尚和园作为一个和谐社会实验区来规划建设,是对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做的积极的实践探索。

  万和宫位于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的故乡,紧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地之气。按照党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建设的伟大号召,万和宫以建设文化农村、发展文化农业、培养文化农民,以及旅游兴农、文化惠农的基本思路,以景区建设为基础,开始着力打造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相继开发建设了文化站、讲和堂、新民居、敬老院、农贸集市、特色关爱教育等项目,扩大了文化旅游景区,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使万庄村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了集文化产业、观光旅游、教育基地、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新农村。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刘健生考察后说:万庄是一个和谐文化的典型,也是在燕赵乃至全国都少见的和谐文化村落。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白石称赞万庄是:和谐之村、文化之村、文明之村、生态之村。上海社科院蔡丰明博士还把这种“文化立村,文化惠农”的现象总结为“万庄模式”。万庄村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河北省政府研究室《调研内参》以《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一个范例》为题向省委、省政府做了汇报。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万和宫的建设定位又做了进一步调整,提出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和”文化为核心,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文化支撑。围绕这一定位,万和宫相继开发建设了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要展示内容的景点。如古二十四孝群雕、新二十四孝事迹、十二德碑、四美公园等,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大地的宣示教育,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留住了“乡愁”。

  万和宫是和文化的大观园。景区运用建筑、雕塑、碑刻、书法、绘画、影像等多种方式与手段,展示和文化的理论研究成果,拉近了人们与和文化的距离,让和文化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使人们在生活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和文化的熏陶。万和宫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创新、发展与弘扬“和”文化,成为闻名全国的“和”文化名片。多次召开“和”文化讲座、书法、摄影等比赛,举办了五届“和”文化节,为“和”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成为名符其实的“和的圣地”。

  万和宫从创意建设到今天,已经十多年。多年来,万和宫在一步步影响着万庄、影响着社会、影响着中国。万和宫从无名到盛名,从起步到跨越,从粗浅到厚重,走过了一条艰难、误解、波折的艰辛之路,浸透着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王殿明会长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冥思苦想。十多年来,万和宫已经在学派林立的文化重围中成功突围,开启了和学的新时代,构筑了文化领域内厚重的一个分子。万和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了社会的尊重、认可与理解。十多年来,《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新闻报》《中国改革报》《中国文化报》等报纸,《环球人物》《中国新闻》《共产党员》等杂志,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凤凰网等网站,中央电视台、阳光卫视、旅游卫视等电视台对万和宫做了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报道。万和宫还成为河北师范大学、石家庄市和平东路小学等学校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文化是一个民族繁衍发展的命脉,传承“和”文化的重任便是万和宫矢志不渝的信念与追求。万和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和”文化留住“乡愁”,将会走得更高、更远。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