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散文:沉睡的小山沟醒了

2021-1-31 09:52|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武文君来自: 原创

摘要: 那晚,我坐在教室靠窗的座位上欣赏着夜色的静谧,楼道里隐约能够传来阵阵读书声。我痴痴地望着窗外,模糊的月影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叫做“海外天子”的地方。突然振动的手机把我拉回到当下,我一看原来是妈妈打来的 ...

图为作者和父母在家中合影,她是该村唯一走出去的大学生

那晚,我坐在教室靠窗的座位上欣赏着夜色的静谧,楼道里隐约能听到传来的阵阵读书声。我痴痴地望着窗外,模糊的月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叫做海外天子的地方

突然,振动的手机把我拉回当下。我一看,原来是妈妈打来的电话,不过来电显示的是我给妈妈手机的备注带着疑问,我匆匆忙忙又蹑手蹑脚地跑出教室找了一个人少的地方接了电话。

“喂,妈妈,你干啥去了?这么晚,上梁了吗?

“没有,没上梁。

“那你手机怎么有信号呢?”我疑惑地问。

“哈哈,你猜猜我在哪儿呢?”

“那就是没在梁上。你出门了?上谁家了呀?家里有啥事了又?”

“没有!”此时的我已经感受到妈妈在电话那头正压抑着的喜悦,而这却让我越发好奇。突然,妈妈补充道:“我在咱家炕上坐着呢。

“真?假?怎么可能!是不是今天咱家那刮大风收到信号了石家庄这几天天气可好了,挺暖和的,你们从家多穿点儿衣服。哎,也不对,这信号还挺好,到现在还没卡呢。

“不是!”妈妈像好心情想要分享又不被理解似的对我说。

电话那头的爸爸按捺不住分享喜悦的心情:“咱们这儿修信号塔了,我们俩在家呢!”

听到这个消息的我起初有点儿恍惚,接着像中了彩票一样,想笑又不敢声张,实在不敢相信爸爸说的话是真的。

“没想到吧?我们在家能给你打电话!”

“真想不到!是真的吗?”

“老丫头,那能骗你吗?!这也能人看人了!今天你老舅妈还跟你妈试来呢。”爸爸接着说。

“人看人?”我疑惑地问道。

妈妈抢话说:“你爸不懂,瞎说呢。啥人看人,我今天问来,人那叫视频通话。”我当时可以脑补妈妈递给爸爸的白眼。

此时的我睁圆了眼睛,抱着怀疑又期待的口吻问爸爸妈妈:“咱家有网了?”

“嗯,对,能上网了!有无线,上网不花钱,就是每个月都得交网费。”

我感觉他们说的跟真的似的,越说越真实。但是,我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你们先等会儿,我先挂了,一会儿给你们打过去。”因为我这时头脑十分清醒,我想起妈妈用的是我原来的手机,我有原来手机的微信好友,于是我给原来的手机发起了视频通话。

结果,真的想起了熟悉的铃声。通了!竟然通了!真的通了!

“哎,老丫头,看着人了吧?”爸爸在那头憨憨地着。

“是真的。咱们这竟然通信号了,还有网了,我回家再也不用被与世隔绝了!”我开心地回答。

事实证明,疫情防控期间,因为有了网络,我们可以在微信上拜年,方便了亲情的联络,学生用手机在家上网课,不用到处求人。

“别不相信,这多好。以后就视频,还能看看我老丫头。”老爸自豪的声音。

“那咱们什么信号呀?移动还是联通”我问。

“联通的。可别说了,修个信号塔多不容易,先还不给,嫌咱们屯日常人少20多口人用手机的也就10个人不到。”

就咱们一个屯子用这个塔呀,听说是省文化和旅游厅主要领导出面协调省通信局才建设的帮扶真正帮到点子上了。”

妈妈又跟我说了这个信号塔有多不容易,有了信号之后他们有多满足。我真的很感动,因为还有人真正地为我们操心,真心帮助我们这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说实在的,实现通信畅通是我们这个小山沟沟祖祖辈辈多少年奢望的梦想啊,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也可以坐在炕头上和亲友唠唠家常,隔着屏幕面对面互诉衷肠,联络感情。在这个位于河北省最北端的东北部内蒙古只有一山之隔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山村里,村民们也能通过手机了解外面的世界,审视时势变化,开拓眼界

从此,村民们知道:公路可以又宽阔又平坦,汽车会在高峰期堵得水泄不通,买东西可以用网购,不做饭可以叫外卖;手机上的各种消息代替了电视机,成为休闲娱乐的主阵地;挣钱不光只有种地、养牛这两种方式……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重视与关爱,这里再也不是被人忽视的海外天子”。

“这回你放假再回来看看吧,路那叫好走,都铺上水泥了。”

现在的我被接二连三的喜讯冲昏了头脑但是我的心里莫名地划过一丝伤感:多少年了呀,我们盼了这条路多少年了!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的村庄正好印证了这一句话。我们在草地上走出了一条条弯弯曲曲的,在满是石头的沟塘子里轧出了一条能走的车道。不是村民懒惰,实在是适合修路的地方不多。春秋季节还好,夏天的洪水将车道冲得乱七八糟,一场场的洪水过后,我们努力的成果都会回到解放前。每次都是村长带着村民拿着铁锹修路,当初跟着修路村民玩耍的小孩现在也变成了修路的主力军。到了冬天大雪积满了道路村民还是一起来疏通,如果不巧赶上过年回家大雪封路,也得徒手搬行李,家里人走着出沟来接,一走一个雪坑,这一走就是20里的山路。

“妈,我们的理想终于实现了!”电话这头的我压抑着激动的心情。

“是啊!”妈妈深有感触。

一句简短且意味深长的“是啊!”承载了我们这个贫困村多少代与命运抗争的辛酸回忆!

还记得小时候姐姐和爸爸去赶集,要走到好远的地方,带回来的东西也不是很多,不仅是因为路不好走,不方便携带,还因为家里经济状况着实窘迫。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这条我们盼了几辈人的路修好了,我们的经济跟着有所好转,日子也愈渐红火。现在不一样了,农民的手里有闲钱了,置办了很多物什,想要出去买东西,骑上摩托车就走。不想出去的话,来卖东西的货车一两天一趟,可以直接在村子里买要知道以前的货车可不愿意来这里,如果偶尔一个月左右有来卖东西的人还会抱怨“这条路真不好走,我永远都不想来了,认准这钱不挣也不来了!”。每每听到这样话,我的内心总是在翻涌,我那就立志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一定给家乡修一条路。但是,这个理想在我上大年级这一年提前实现了,我不是出资人而是受益者,这要得益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

以前的日子和现在比不是差了一点儿半点儿,村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这条路带给我们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也是由衷地感谢国家,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

这条路从山沟修到大川,连接了落后与发展,将一个深度贫困村推向了通往幸福康庄大道,帮助我们统一理想与现实,外面的世界不光是别人描述丰富多彩,而是自己眼见的绚丽斑斓。

“妈,以后我们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的,等我毕业了,我也要为家乡做贡献!”

爸爸在电话那头插话:“等你有能耐了,帮上忙的地方也少了。”

“怎么可能呢?咱们村通网了,修路了,可是你看看环境呢?那些牛粪我早就想利用起来了,省得都堆放在河塘子里,又味儿又脏的。我想以后给村修一个化粪池,生产出气,家家户户还可以用气做饭。多美呀,废物利用!”电话这头的我信心满满。

暂时不要说了,倒是在你四哥牛场东边,国家生态环保部正投资建设一个年产1500吨的有机肥加工厂,既可保护水源,又可为绿色有机作物提供肥料,可真是一举两得。”

为了脱贫致富,除国家帮扶外,社会力量也在助力。为调整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安国药材基地已落户三义永乡,天津爱心团队还资助了全乡2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国家的富民政策和社会组织的爱心温暖着曾被遗忘角落村民们的心。是追梦人,总是能帮助我们老老少少,祖祖辈辈实现梦想。

“妈,家里发生了这么多好事,我也要跟你分享一个事儿”这回轮到我先发话了。

“啥呀?说来我听听。”妈妈好奇打探。

“这学期的助学金下来了,还是那么多。”我自豪的告诉妈妈。

“又下来助学金了,真好。”妈妈骄傲的语气。

“而且主任说让我去学院楼办公室做兼职,每天都有补助,我的小金库又要鼓起来了。”我补充说。

“哈哈,你自己都留着,在学校里用。这都是国家给你的,我们不要,你好好学习,以后咱们再回报社会去。”妈妈电话那头高兴得合不拢嘴。

“嗯,对!”我赞同。

想想我的求学经历,上初中时,父母为了供我上学,爸爸给村里的人放牛,妈妈把家里家外的活全都包揽下来,尤其是春播和秋收的时候,妈妈是最累的。每次我放假回家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我的心好像被刀划过沁血一般,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虽然我上高中的时候考的是免费的,但是父母为了给我一个更好的生活,免去我的后顾之忧,做我最坚强的后盾,爸爸妈妈还是坚持着这样的营生,到了我高三那年才结束了这样忙碌且疲惫的生活。看着他们伛偻的身躯,我深深地知道,他们该停下来歇歇了。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考上了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小村姑”。在大学期间我就享受着国家的照顾我们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学校里有“三免一助”的补助,大学四年中有三年没有交过学费,每年还有3000元的助学金,学院里有什么兼职还会首先想到我这对本来不富裕的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试问,成长在这样慷慨国家,大力实施精准脱贫政策,我们有多幸福啊!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每个人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丫头,什么时候放假?”妈妈问。母女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话。

“得到腊月二十多号吧,得等到学院的工作结束了。

“嗯嗯,我们在家等着你。”

“好,我回家就要吃饺子,酸菜篓的。”我咽了下口水。

“好,给你包,小馋猫。”

“好嘞,爸妈,我去学习啦,拜拜!”

“拜拜!”

挂了电话,我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分不清是激动还是伤感抑或发自内心的喜悦。回到教室之后,内心瞬间又变得无比安详,坐在座位上,我看向窗外,心想:故乡的月亮肯定特别圆。随后我拿起笔,继续写我没有写完的作业,补上没有记完的笔记……

同时思绪万千。通讯自由,我们的距离不再只有方圆百里,而是近在咫尺;道路顺畅,我们的经济不只满足于温饱,还在实现腾飞;工程建设,我们提升的不仅是环保意识,还有为家乡做贡献的精神;政府补助,不仅帮助我们充盈物质,更重要的是挺直我们的脊梁。

我的家乡,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三义永乡三义永村脱贫了,下一步就是乡村振兴。我明年就毕业了,正好赶上这伟大的历史洪流。我深知家乡实现脱贫是党的好政策扶持,更有各级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几年辛苦付出。省文旅厅驻三义永村工作队,从第一书记尹长森到普通工作队员,常年驻扎村里,风里来雨里去,上项目,搞建设,为我们穷山沟脱贫致富呕心沥血,深深感染我。

明年,毕业了,我不管身处何种岗位,一定要学习驻村工作队踏实肯干,真正为民扶贫脱贫精神,为家乡振兴,为强大祖国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