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散文:我所认识的一位塞罕坝知青老大娘

2020-12-23 08:36|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二 拐来自: 原创

摘要: 2014年,我腿重伤在家生活无人照顾,住进老年公寓,渐渐的和对门比较健谈的大娘走得很近,经常在一起聊天。当公寓的老板告诉我,这位大娘是塞罕坝植树造林大半生扎根在机械林场的知青时,我不由得心中增加了对大娘的 ...

               

2014年,我腿重伤在家生活无人照顾,住进老年公寓,渐渐的和对门比较健谈的大娘走得很近,经常在一起聊天。当公寓的老板告诉我,这位大娘是塞罕坝植树造林大半生扎根在机械林场的知青时,我不由得心中增加了对大娘的敬重。

“大娘,您和我聊聊在塞罕坝的故事吧。”“这么多年过去了,没什么可聊的”。“有!肯定有!没有你们知青这代人的艰苦奋斗,百炼成钢精神,哪有今天如此壮美的塞罕坝?——您的脚步从那段光辉的岁月走来,定然有常人难以经历的故事”。听到我对她们第一代植树人真诚尊重话语时,大娘终于打开了话匣子。

“我是十八岁上坝的,正值初春。初到坝上,放眼望去,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满目苍凉,人烟稀少,夸张一点地说,光秃秃的山像一张大羊皮覆盖一样,春风夹杂着沙尘,吹在脸上如针扎似的。上边领导给我们女孩子住了相对好一点的茅草房。虽然来时做好了思想准备,可现实比我想象的恶劣很多。

那个火红的年代,推动着我们活力四射的激情。当我得知被分到浇树组时,由于风沙太大,天天洗发不方便,鼓起勇气,狠下心来将养了多年的长发剪成了所谓的青年头

说到这里,只见大娘回忆的神情中,透露出兴奋的目光。

“那时浇树都在山下河里,往山上拉。我拖水管各个树坑里浇的时间长了,司机师傅车有毛病修理拉水车时,我也帮忙搭把手,有时我也学学开车,渐渐地,开车、倒车很熟练。记得有一天帮忙修车,到中午吃饭时间,我只洗了手,心想吃完饭得帮忙修,忘记了修车时曾用满是机油的手,擦拭过额头的汗,脑门儿上留有废机油黑色的印记。当我端着碗从伙房走出来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惊讶的目光投向我,这怎么回事?我正在纳闷时,一个天津籍男知青小刘说:哪来的野小子?今天是嘛日子,也没有加餐呀!想给灶王爷磕头,也不用往灶门子上碰嘛!

这时,一个河南籍的接口取笑道:我的娘,你什么眼神,这分明是为省雪花膏用的废机油,只不过是没抹匀罢了!再说,这哪是什么野小子!不如叫二虎妞更为恰当......

那时我做事风风火火,说笑时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他们才敢这样取笑我。那时,我想,说说笑笑一起更能增深友谊,还能给平淡的集体生活带来青春活力的氛围。当时我经过两秒钟尴尬之后,指着他俩说:我如不看咱们天南地北走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不容易,今天我就用左脚将你踹回天津卫,用右脚将你这个河南佬踢回老家!我多卖些力气,摔掉门牙,让你们真正能满嘴跑火车!

以后的日子很多人叫我的绰号二虎妞。有时打闹一阵子,我也不在意,当我听见比我年龄小,去了字光叫二虎姐时,心里还是很莫名受用的。

记得那是我上坝第三年,树栽的面积越来越大,天气出奇的旱。队长找到我问,愿不愿意做一个拖拉机手?——当时我高兴坏了,我们大队那时还没有女孩子开拖拉机。我兴奋地向队长说:这是我盼望已久的,没想到到来的这么突然。

当天,队长就给我拍板,让我带一班人,负责浇五道岭山上的树苗。嘱托我,今年大旱,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浇好树苗,保证成活率;开车时注意安全;爱护拖拉机要及时保养。临走时,我激动地拍着胸脯说:我一定投入百分百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请领导放心!

最难忘的就是我开拖拉机的第一年。天越来越旱,我们一天工作十四五个小时。七月底,八月初。那天下午六点多了,天气有点阴,以前阴天也没有下雨,寻思下山再去多拉一趟。可刚到山下河边,就沥沥拉拉地掉起雨点儿。我想,下场雨也能让我们的工作轻松一点儿。穿上雨衣,正准备空车返回时,只见西北的天空浓厚的乌云压了过来,霎时间雷电大作,顿时豆大的雨点先是羞羞答答,稀稀疏疏,紧接着雨水像断了线的珍珠倾泻而下。

这时我猛然想起,柴油机和水泵离河心只有七八米。所谓的河心只不过是比放水泵的地方低三四十公分,仅有七八尺宽的一条小河罢了。这样的大雨一会儿就会从上游发下大水,趁水没下来,我赶紧将车靠在抽水设备前,虽然有随时拖走的装备,可一个人根本穿不上销子。这可怎么办呀?!急得我不知所措,来回跺跺脚......回去喊人根本来不及——怎么办?!怎么办?!

这时,急中生智,我想起何不把设备上的三角带扒下来,当时穿着雨衣呼呼啦啦也碍事。反正衣服已被汗水湿透了,索性脱下来,也感觉不到冰冷的雨水无情地击打着我的身体。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想办法保住这台设备!最后,用一个扳手柄左手往外别水泵上的三角带,右手从柴油方向往后拉。由于心急用力过猛,虽然三角带扒下来了,但我右手中指肚子也被水泵轮子和三角带咬开了三分之二。

当我把设备拖到安全处,可能是因为终于松了口气吧,才感觉到手指钻心地痛,赶紧用手绢包扎上。又感到雨水拍打在身体上刺骨的冷,重新又穿上雨衣。泥泞的土路太滑,车根本开不到营地。只能迈着两条灌了铅似的腿,筋疲力尽地往回走。

刚走到一半,队长领着我们班的人冒雨跑了过来。队长见我如此狼狈,手指透过手绢还在滴着血,紧张地问:没事吧?用不用背着?

不用不用!没事,我还能走!我倔强地回答,在大家连扶带拽下回到了驻地。

换好干爽的衣服,队里卫生员缝了六针,才将我手指包扎好。休息了一会儿,麻药劲没过,手指头不痛了,精神好了很多。队长问了问当时的情况,嘱咐我按时换好药好好休息。这时大家凑过来,有说我胆儿大的,有说我勇敢的,当有人说我聪明时,河南那个给我起外号的知青又挤眉弄眼揶揄说:额滴娘!那还算聪明的吗?扒三角带将手指弄成那样,看着都让人心痛,不如用裤带呢。

我当时开玩笑地对他说;哎,哎,哎——怎么刚唱上曲就跑调了?干点正事!去伙房给姑奶奶弄口吃的也算正事!——这个人就是我扎根林场大半生的老伴儿。”

说到这,大娘顿了顿,眼睛从我眼前移开,望向窗外,一丝自豪和甜蜜在大娘脸上荡漾。

转瞬,甜蜜消逝。提及老伴儿大娘的脸上流露出了12分伤感,但是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继续慢声唠起。

“老伴走了四年半了,为了共同热爱的事业,共同喜欢的工作塞罕坝林业,我们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现在儿子成了林场工人,孙子正在读农业大学准备回来也在林场求职。

虽然我和老伴扎根在当初艰苦的塞罕坝,但我们无怨无悔。那时我们做的就是总书记如今讲的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神圣事业。塞罕坝毕竟没有辜负我们,河川苍翠,群山锦绣。何况我也在塞罕坝收获了爱情,儿孙满堂。

虽然现在早已退休,总场却没有忘记我们,逢年过节送来慰问品。每当我去故地重游时,站在高高的塞罕塔上,眺望逶迤壮美的林海,近听百鸟啼鸣时,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真想大声呼喊一声:塞罕坝,谢谢你!因为你,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青春无悔——我做到了!”大娘满是核桃纹的脸上,因为兴奋而泛起红晕。

听完大娘叙说,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没想到在这整日沉默寡言的老年公寓里,还藏着这样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后来得知,大娘由于身体不好,家里子女工作忙,顾不上,才执意住进老年公寓疗养一段时间,还是要回家的。

作为晚辈,大娘她们那个年代的那批人,经历都非同寻常。但不管怎样,她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坚韧不拔,志存高远,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她们的行动大于语言,她们用默默无闻几十年的辛勤耕耘,创造了今天“地球卫士”塞罕坝林海奇迹。他们的事迹正在激励一代又一代林业人和世人!

当时年仅四十出头的我,在住进老年公寓疗养短暂的灰色时光里,也因为结识知青大娘而有了正能量,化消沉为鼓舞,人生有了前进的方向。

青春无悔——是这位大娘由衷的心声!

人生何处不逢春?——感恩岁月。

知青大娘:认识您,真好!


                              字数:3000

          2020.12.20

作者简介:叶建明,笔名,柏洋,本名网(艺)名二拐,1972年9月出生,蒙古族,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三义永乡拐步楼村6组村民,肢体(腿部)二级残,丧失劳动能力,属于建档立卡户(享受低保)。2018年,落实国家政策,给二拐盖了新房,也终于有了安身之地,不再四处漂泊。围场县2020年春晚小品《二拐脱贫》人物原型。平时喜欢读书,爱好文学。自2020年伊始,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工作队鼓励下,在围场县作家帮助下,开始尝试写作。

     截止目前,二拐已在《燕赵文化网》、公号《扶贫最北端》《哨鹿呦呦》等各类网站、媒体发表正能量散文随笔作品16篇,累积3.3万字。成为文化扶贫,扶贫扶志(智)的典型。

     散文作品《变了,我的家乡......》被中共承德市委宣传部收录《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评论集》。他的励志文学事迹被《承德日报》五版“文化视野”栏目2020年12月21日整版报道。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