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散文:父亲的稻田

2020-10-30 16:33|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孙周海来自: 原创

摘要: “还是滦河大米香啊!”记得小时候每当在家吃起米饭,父亲就对自己种植得大米称赞不已!父亲的稻田位于老家河北承德的滦河岸边,那里盛产大米,滦河大米在当地最为出名。父亲是个老庄稼把式,修理稻田是行家里手。育 ...

 

 “还是滦河大米香啊!”记得小时候每当在家吃起米饭,父亲就对自己种植得大米称赞不已!父亲的稻田位于老家河北承德的滦河岸边,那里盛产大米,滦河大米在当地最为出名。

父亲是个老庄稼把式,修理稻田是行家里手。育苗、插秧、施肥、川水、晒池、打药,样样精通。没事他就往稻田跑,那一亩三分地的稻田被他老人家修理的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杂草;稻苗茁壮生长,绿油油的,远看像一副水墨丹青画,漂亮极了。看到这样,父亲很满意,这时候他来到稻田就咧嘴笑了。

其实不然,早先这一亩三分田是小队里最差的地。土壤贫脊,沙石裸露,大集体时种得是大田,并不打粮食。以致后来分田到户时没人愿意要,它成了一块“臭地”。这让我们小队的小队长颇头疼,后来是父亲找到他,主动提出想要,小队长乐了,于是赶紧做个顺水人情。

父亲有自己的小九九,他并不傻。那块地虽说不咋样,但它离滦河水近,能引水灌溉。如果栽上水稻,家里便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那是他做梦都想的事呀!他早琢磨过了。春日葳蕤,地分到手后,父亲没停歇,马上就进行了改造。拉土、垫地、平整、打池埂,每道工序都干得一丝不苟,没多久这块地就彻底脱胎换骨了。做完这些他又挖渠引来河水,这块地就变成水田了。人勤地不懒,父亲没白干,第一年这块土地就给了父亲大大的惊喜——收获1300斤稻谷。父亲呵呵笑了,从没见他这么开心。

留点自己吃的,其余的加工成大米后都推到集市上卖了,除去各种花费,一算账净赚了一大笔。这块田种了两年,每年都收获满满,令父亲兴奋。尝到了甜头,他的干劲更大了,离这不远有挺大块荒滩,他想开发这块荒滩,再种成稻田,狠赚一把。只是这片荒滩条件更差,与之前的那块稻田都无法比,地表面全是沙石,没丁点土。有人冷嘲热讽:说父亲是不是疯了,就那破地也想开稻田?简直异想天开!父亲是个实干家,他没有理会这些冷嘲热讽,闷声不响地就干了起来。累了,他坐地头抽袋烟解解乏;饿了,啃口随身携带的玉米面饼子充饥;渴了,就喝口滦河水。

起早贪黑地忙了半个月,奇迹出现了,一大块崭新的稻田映入人们眼帘。大伙惊愕了,嘲笑他的人也目瞪口呆。父亲高兴,完工当晚, 他吩咐母亲炒两个菜,还烫一壶酒,一个人全干了。也许那些天太累了;也许是他不善饮酒的原因,那晚父亲睡得很早,一会就进入梦乡。梦里他望见自己的田里满是稻穗,稻穗露着锋芒,阳光一照黄灿灿的,他怎么捡也捡不完……

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新稻田开好后不久,便到了育秧的时候。育秧是在那一亩三分的稻田地里进行的。父亲选的是优质水稻种,产量高米质好。播种后扣好暖棚,不几天种子便发芽了。像新出生的婴儿,在父亲的精心呵护下,秧苗长势良好,一段时间以后,它越来越养眼,越来越茁壮。布谷声声,到端午节时,秧苗便长大了。这时正好也到了该插秧时候,插秧时,全家老少齐上阵,父亲分好工,远苗的运苗;插秧的插秧,大家各司其职,都忙了起来。

父亲干活细致,插秧时还挂上线,以保证新插上的秧苗整齐。如果谁不按要求做,父亲就大声斥责,他说干活别糊弄,干就干好,让人看了打心底佩服,知道侍弄这块田的人不含糊,是个老庄稼把式。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想创牌子,给稻田打标签,使自己的大米能在本地卖上好价钱。想着以后家里不但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米饭,还能增收,日子会慢慢变好起来,顿时我们无比高兴,干活都自觉起来。

由于人手多,那两块稻田很快就都插完了秧。有滦河水的滋润,不几日,它们很快又都缓过苗来。父亲修理的好,加之底肥充足,水稻长势一直很好,让人羡慕!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父亲的梦想就会变成现实。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到了汛期,滦河涨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彻底击碎了父亲的美梦。父亲的稻田被冲得稀巴烂,稻苗一下没了踪影……

“我的田……”见此情景,父亲来到稻田,痛苦地喊一声,就瘫在地上。好在暼见原先分得那一亩三分地的稻田由于所处地势高,毫发未损,父亲的心里才稍稍得到安慰。

呆了片刻,父亲站起身,用力拍掉身上的泥巴。他抹一锅烟,蹲在田埂上,一边吧嗒吧嗒地抽,一边出神地望着被冲毁的稻田,想着心事。一锅烟还未抽完,突然,他猛的磕掉烟灰,转身就走了。父亲性格倔强,遇事不服输,我知道他还在打着这块田的主意。不出所料,果然,第二年开春,他又把这块地开成了稻田。不过,这次他投入更大,为了防洪,他拉来石头,竟然在这块地的外面做了防护;这还不说,听说祭河神能保佑水田平安,父亲迷信,他面向滦河,还在稻田里亲自焚香祭拜了它,祁求神灵保佑。

做完这些,父亲感到万无一失了,刚要起身往回走。这时村长来了。他告诉父亲从今年起,为保障向天津供水,国家不让在滦河上游种水稻了。要转产种别的,父亲在村里德高望重,他让父亲带个头。

“啥?不让种水稻?”父亲一听就蒙了。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费这么大劲整地说不让种就不让种了,骗人吧?我不听!我不听!”

“不听也得这么办!”村长说,“这是上边政策,不骗你!不光是你,整个滦河上游都不让种了,你要明白!”

“不让种水稻,吃啥?”父亲白了他一眼,气呼呼说,“光靠买大米,家里哪有那么多钱啊!”见状,村长就掰开揉碎地讲大道理,希望他转变态度,配合村里工作,可尽管他讲得口干舌燥,父亲还是摇头,说想不通。村长生气地走了。

因为父亲不同意,村里其它的水稻种植户都看着他,所以别人也不愿意,这项工作就停滞不前,村长急得抓耳挠腮。    

一天,嫁到天津的大姑回来了。中午家里招待他的主食是米饭,大姑吃的津津有味,不住的称赞。她问,这大米是本地产的吗?父亲点点头。大姑说:“还是滦河大米好吃呀!米香绵润,吃着爽口,真不错!”好是好!突然她叹口气,说:“你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却把我们天津害苦了。因为滦河上游普遍种植水稻,每到灌溉用水时,滦河水流变小,天津用水便告急,城里自来水供应不足。为了吃水,居民只好用器皿在家提前接水,储存起来用,真不易呀!城郊更甭提了,听说为了争水,有的相临两村还闹挺深的矛盾呢!”大姑眼圈红了。

“能有这样的事?你说的是真的?心里咯噔一下,父亲半信半疑。

“是真的!俺不骗你!”大姑沉重地说。父亲神色凝重起来,听完无心吃饭了,他丢下碗筷,就来到院外,两眼望着不远处自己的稻田不禁自责:“我办的是啥事呀!引滦入津工程那是惠及老百姓的民心工程啊!国家投入这么大,我不但不出把力,反为一己之私,不配合工作,这是人干的事吗?”父亲愧疚地低下了头,一夜都没睡着。

第二天一早,父亲起床后直接就去找村长,告诉他新开荒的那片稻田不要了,还给河套,原先种的那一亩三分稻田从今年起则开始拉旱种大田。看他这样,村里其它水稻种植户也纷纷行动起来,不久,滦河岸边都种起了大田。

村长笑了。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