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汇 查看内容

王万举答客问15:谁来“管管”翻译?

2020-6-25 13:14| 发布者: 萧雪原创| |原作者: 郝小学来自: 原创

摘要: 王万举答客问15:谁来“管管”翻译?

王万举答客问15:谁来“管管”翻译?

       王万举,著名学者、作家(以下简称:王)

       郝小学,全国新媒体联盟主席(以下简称:郝)

       郝:王先生,听你的老同学们说,你的俄语很好,大学时期便有翻译《苏联人口学研究的总评价》发表。很多人托我向你提问:现在的汉语新闻中,英语缩写夹杂得越来越多,这样好吗?

       王:当然不好,很不好!这是译人缺乏作为、无力的表现。

        郝:那么,你认为它的害处有哪些呢?

       王:首先,影响传播效果。不是所有人都懂英文;而且,用英文缩写是建立在精通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比如“院感”这样的词在专业之外用多了,也会影响传播。即便大家都懂点英语,如不精通,缩语用多了,也不好。其次,汉语的发展有古为今用、地为国用、民为官用、(科)学为俗用、教俗互用、学科互用、洋为中用等途径,如果不注重翻译,就封死了汉语发展的“洋为中用”这条路。新文化运动以来,“干部”、”科学”及数不清的哲学、政治、心理学、经济学词汇的汉译,大大丰富了汉语体系,助其不断自新、势若洪流。第三,与以上相联系,会极大地影响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

        郝:依你看,怎样才能做好外文的汉译工作呢?

        王:这是个系统工程,我是个草民,只能提出几条儿。

       全社会特别是学界,要十分尊重翻译家。好的翻译作品比东抄西抄的“论文”要强百倍。

       要有人管(此点恕我不展开了)。前几天还有人问我:川普和特朗普是不是同一个人?

       郝:哈哈!几十年前,你就说高尔基的《在人间》译为《走向社会》或《在人群中》更好些。这类事是否也包括进应该“管”的范围?

       王:我不是专门家,那也是一面之词。因为“人间”在汉语里和“天堂”“地狱”相对,而结合高尔基的三部曲,童年生活之后的“走进人们中间”就是走向社会。要开展学术论争,在没有达成“共识”之前争取有正确的共识。

       郝:谢谢你!我们开个头儿,抛砖引玉……

       王:既然“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那就应该学学建设!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