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汇 查看内容

王万举答客问9:再答“为什么听不懂儒学”?

2020-5-29 21:38| 发布者: 萧雪原创| |原作者: 郝小学来自: 原创

摘要: 王万举答客问9:再答“为什么听不懂儒学”?

王万举答客问9——再答“为什么听不懂儒学”?

王万举,著名学者、影视剧作家,文化创意学系列学科创立人(以下简称:王)

郝小学,全国新媒体联盟主席(以下简称:郝)

郝:王先生,上次谈得比较笼统,一大批读者请你展开一些谈。

王:好吧。说到哪儿算哪儿吧。儒学,特别是儒学原典,常常不谈“什么是”而多谈“怎样做”,例如“克已复礼为仁”“仁者爱人”等等,讲解者需要把多处讲“仁”的不同含义统一起来(通过科学抽象),进而告诉听众孔子这种引导的实质。这需要相当强的功力。但如果不这样做,就不算讲儒学。再拓展一点说,讲儒学不是讲故事,也不是讲语言,而是讲义理。因此,讲解者要揭示每条儒学原理的两个思路:一个是从社会生活到思想,另一个是从礼治思想到心理原则“仁”。以礼释仁是当时孔子对华夏民族的心理导引,这一导引的意义重大,儒学讲解者必须说清这一点。而要说清它,又需要培养听课者的抽象思维,并辅之以调动想象力。

诚如梁潄溟所认为,儒学是一种生活。千百年来,它已经成为华夏民族的民俗、实践理性和日用之常。学习儒学的目的,不在于发思古之幽情,而是为了通过揭示其“所以然”,提高个人修养的自觉性,满足实践需求和日用之常。什么是满足实践需求呢?概括地讲,就是在急速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精神文明,助力生命个体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审美)和情丝(非机器化)。什么是满足日用之常呢?概括地讲,就是用常识和常规指导“过日子”。这一点不能忽视,某些人就是不知常识和常规。

总之,儒学既博大精深,又弥漫在生活中。孔子的贡献,就在于将“实然”抽象为“应然”(意识形态上的自觉主张),将伦理提高到本体。

郝:你的观点很深刻……

王:顺便声明,虽然我有阐发,但主要是承继,特别是采用了冯友兰、李泽厚的硏究成果。

郝:我看,这个话题和别的话题一样,常谈常新。不妨先到这儿吧。最后,请王先生“走两步”,讲解几句《论语》。

王(大笑):好吧。我试着讲讲《论语》的开头。学,说的主要是学“做人”而不是学做事,这一点无争议。关键是“乐”。现代汉语有“助人为乐”,不容易做到啊。而一旦做到了,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啊!我们今天地理距离越来越近,而彼此戒备却与日俱增,怎样才能拆掉人心的藩篱呢?“把升职的机会让给本单位的张三”,不亦乐乎!追求一下这种心理,如何?最后一句,看看那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人,他们不但“不愠”,简直就是大乐!

郝:相信读者看了这节谈话和这段“试解”,会满意的。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