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汇 查看内容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参观一大会址感怀 为武汉加油系列报道之七十二 上海行之三

2020-4-15 23:57| 发布者: 萧雪原创| |原作者: 郝小学来自: 原创

摘要: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参观一大会址感怀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参观一大会址感怀
为武汉加油系列报道之七十二 上海行之三

媒体联盟讯(郝小学 李凤梅)本次上海之行,尤其是能到党的一大会址参观,我要感谢上海金汲投资公司李贵波总经理的邀请。在见证了他的公司要助力抗疫、进军大健康产业的战略签约仪式后,他问我,到了上海,想到哪里转转?身为一名具有几十年党龄、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意家协会的党支部书记,我不加思索地回答,去瞻仰一大会址。

于是,在4月8日武汉市解封的当天,面对疫情这个大考祖国已取得非凡胜利、具有历史纪念之日,一行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开车前往这个心中的圣地,去实现自己实地参观的夙愿。

会址位于黄陂南路374号,我们在十字路口处下车,步行往里走,老远就看到心中熟悉、专程第一次来参观、醒目的建筑——一栋青红砖镶嵌的2层楼,心里已是格外的激动。

由于尚处于疫情期,参观人员数量受到限制,规定每日接待量不超过一千人;顺着围挡线,前面没人我们很快走近大门,进入时则需要进行特别的安检,查验进沪的健康码(健康信息承诺书、重点地区来沪人员信息登记表等);因场馆暂停讲解服务,我们只能戴着口罩自行参观。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这座楼里召开,后因躲避搜查转至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开完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13位国内代表和2位国外代表,他们代表当时全国53名共产党员在此召开的开天辟地的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自此,有了党的坚强领导,制定出重要纲领,奋斗目标,以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当初的弱小发展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党组织,而肇始者就是这十几个人。自此,伟大的党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经过无数先烈前赴后继献出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赞歌!铭记下壮丽诗篇!自此,掀开了近现代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渴求复兴、为民族解放和重新崛起不懈斗争的卓绝画卷;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新中国,把理想变成现实。

在二楼我们参观了专门纪念周恩来总理的展馆,缅怀开国总理的丰功伟绩。临别时我们在纪念卡上写下了“敬爱的周总理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敬仰话语,并郑重地挂在展馆中央的樱花树上,以示对老一辈革命家的敬仰之情。

略感遗憾的是,由于受疫情影响不让进入空间小的地方,没能进入、参观到真正的一大会址(闭馆),只能在外围瞻仰,这只有下次来再弥补这个缺憾了。

为了留下珍贵的纪念,在展馆之间设立的纪念物、书籍展示区,我和翟保民先生分别购买了多套书,并请售货员在每册图书上盖上了参观留念纪念章,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纪念馆看着那些珍贵的文物,回顾那峥嵘岁月,我们自觉地接受了一次红色文化教育,为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再次充电。通过瞻仰参观,使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新中国的建立是多么的艰难与来之不易;警示我们要更加珍惜当下和平、安乐、幸福的生活,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牢记“我们党的全部历史,都是从中共一大开启的。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在武汉解封之日,参观党的一大会址,感受党的伟大,祖国母亲的可敬可爱,这个春日刻骨铭心,没齿难忘!特作七律藏头诗一首,以纪念。

七律 参观一大会址感怀(中华通韵)

参 瞻胜境孽除期,

观 看丰碑忆往昔。

一 道翻身求解放,

大 德强本拒寒悽。

会 纲英略蓝图绘,

址 地神威史册仪。

感 涕先驱拯华夏,

怀 恩勋烈赋新诗。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