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名人 查看内容

涉县古稀教师吕兰生捡破烂做低碳工艺品

2013-9-13 15:38|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来自: 燕赵都市报

摘要: 在美丽的山城涉县,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投身教育四十载,桃李芬芳遍地开花;他,甘当伯乐,慧眼识马,任人唯贤不计回报;他,热心废旧工艺制作,低碳环保屡出奇作;他,数九寒冬文化下乡,自费画展百姓称赞。他就是 ...

在美丽的山城涉县,有这样一位人物。他,投身教育四十载,桃李芬芳遍地开花;他,甘当伯乐,慧眼识马,任人唯贤不计回报;他,热心废旧工艺制作,低碳环保屡出奇作;他,数九寒冬文化下乡,自费画展百姓称赞。他就是涉县教师——吕兰生。

 

 

 

  -为师者四十载鞠躬尽瘁,桃李芬芳遍地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吕兰生,正是这样一位传道授业解惑的“德教楷模”。

 

  1963年,21岁的吕兰生毕业于邯郸师范学院。毕业之后,他便分派到涉县台村完全小学教书。在涉县这所偏僻的小山村里,由于师资匮乏,中文专业出身的他,只能既当语文老师,又兼代课数学老师,而且还是每届毕业班的班主任。

 

  与山里的孩子相处了6年后,恰逢国家提出“教师下放本村”的政策,27岁的吕兰生怀着为家乡教育事业做贡献的热情,回到了生养他的土地。前脚刚落停,吕兰生就萌生了在西鹿头创办中学的想法。在鹿头乡周边有很多村庄,壮口、杨家寨、后寨等六七个村庄的小学毕业生只能削尖脑袋挤进东鹿头国办中学。“僧多粥少”终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吕兰生向鹿头乡政府的领导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正巧乡政府也有这个意愿。双方不谋而合,西鹿头永红联合中学在一年内便建设完成。1970年,吕兰生又成为了这所国办中学的教育顶梁柱。

 

  在那个年代,不仅老师少,学生也少。一个班有好几个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一同上课,吕兰生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避免知识的流失,他亲自撰写了《小学复式教学问答》,为那个特殊时代下的教育工作留下了一抹鲜亮的色彩。文革期间的作文手法,大多是“前面戴个帽,中间抄段报,后面喊口号”,吕兰生看到了学生们这种“投机取巧”的作文手法,在自己的作文课上屡次强调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不要说假话、空话。

 

  由于吕兰生的文笔流畅、才思敏捷,1973年,河北省教材编写组从涉县这个山坳坳里选中了他,作为邯郸组的成员开始了教材的编写创作。1974年,从河北省编写组结束工作后,吕兰生被调到了涉县文教局教研室工作。自此,吕兰生离开了教师一线岗位,退居二线搞教研,这一干就是30年。

 

  在教研室的30年,吕兰生走遍了涉县的山山寨寨、沟沟坳坳,涉县近400所学校都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而且每所学校他都不止一次地去过。记者问吕兰生:“您这30年辛苦吗?跋涉山城路途艰难,那时您有什么交通工具吗?”吕兰生告诉记者“这30年教研跋涉,我基本是靠徒步加骑车。一来到偏远的小村庄,一听说是县里来了‘领导’,村里人都喜出望外。为我接风洗尘,只备一碗香喷喷的大碗面我就很知足了。”

 

  骑一辆二八自行车,吕兰生走遍了涉县近400所学校,进行了上千节教学的听课、评课。1983年,吕兰生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深思熟虑之后,提出了小学语文“三线六环单元教学法”。之后,该教学法首先在涉县实验小学试点,然后在全县推广。1987年,涉县各城镇小学的统考成绩提高了20%,升学率提高了60%,吕兰生的教学法荣获了河北省优秀教研成果二等奖。1988年,在一次全国的教学教研交流会上,吕兰生代表涉县教师发言作报告,会后安徽省阜阳、山西省长治、福建省福安、江西省临川、河北省唐县等地的教育届代表,纷纷向他索要材料,至此,吕兰生的“三线六环单元法”在全国得到推广。随后在教研室工作期间,吕兰生独立编著了《小学语文教学问答》、《小学数学教学问答》等教学参考用书,作为小学教师的“辅导书”指导日常的教学工作。

 

  “就像电视机出了故障,我就是这个修电视的人”,吕老师满脸骄傲地说道,眉宇间流露出的尽是喜悦和自豪。

 

  “我好多的教育方法都是跟吕老师学的”,涉县更乐镇的一名老师不胜感激地告诉记者。经了解才知道,吕兰生还是一位“老师的老师”。40多年,他为涉县教育战线培养骨干、人才。经他亲手培养的尖子老师就有500多名。可谓是校校有骨干、乡乡有典型、区区有标兵,绝大部分的老师仍坚持在为涉县的教育工作辛勤耕耘着。

 

  40载的孜孜不倦,吕兰生培育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更是不计其数。小至涉县医院的医生,大至中国财政部的处长,可谓是桃李芬芳遍地开花。同时,40载的求贤如渴,吕兰生举荐的各类“千里马”不胜枚举。小至涉县教研室德才兼备的教研员,大至武安市委副市长,可谓是任人唯贤、不计回报。回顾这40载春华秋实的从教生涯,吕兰生笑意盈盈地说:“无论是当老师,还是搞教研,我都无怨无悔。虽然当老师搞教研都不是官高位显的职业,但是我觉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能够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我感到很幸福。同时,后一代人对我很尊敬和爱戴,在客车上有人主动给我让座,主动给我代买车票。走在大街上学生喊我一声‘老师好’,老师喊我一声‘主任好’,我感到太自豪,太光荣了。”


12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