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燕赵历史文物之:沧州铁狮子

2013-7-22 13:51|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仗七尺,长一仗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下各有'狮子王'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漫漶不全, ...

 

沧州铁狮子又名镇海吼,位于河北省东部的旧沧州城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铸铁物件。1961年,沧州铁狮子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沧州铁狮子身高5.4米,体长6.3米,宽3.15米,总重约40吨。它的体态魁梧,头南尾北,四肢叉开,神态作疾走乍停并张口怒吼状。狮子头部的毛发呈波浪式地披垂在头颈上,狮身披有障泥,前胸和臀部铸饰了束带。狮背上背负着一座可拆卸的仰莲圆盆,高0.7米,底部直径1米,上口直径2米。在铁狮的头顶以及项下各有“狮子王”三字,右颈、左肋和头内还分别有“大周广顺三年铸”、“山东李云造”、“窦田、郭宝玉”等字样。狮子的腹腔内铸有隶书《金刚经》文,但多已剥蚀而无法辨认。

 

根据狮身上的铭文可知,沧州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其用途历来存在着多种说法。一说是后周世宗北伐契丹时,为镇沧州城而铸造的铁狮。另一说则认为铁狮位于沧州开元寺前,腹内有经文且背负莲花宝座,故应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还有人根据铁狮的别名“镇海吼”,推测是当地居民为镇海啸而建造的异兽。

 

据《沧县志》记载:"铁狮子在旧州城内开元寺前,高一仗七尺,长一仗六尺,背负巨盆。头顶及项下各有'狮子王'字,右项及牙边皆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左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腹内、牙内外字迹甚多,然漫漶不全,后有识者谓是金刚经文。头内有'窦田、郭宝玉'字,曾见拓本,意系冶者姓名,字体为古隶。相传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后有考据家辩云,罚罪人之说不足信,周世宗素不信佛,狮在开元寺前,且背负巨盆,当即寺中物或李云捐造以壮寺观者,是说较近情理。清嘉庆八年三月,大风倒地,口吻腹尾残缺。据郡人张岩《幞沧杂记》又有相传康熙初年,怪风自东北来,风过狮仆一说,然其它所记较前为详。光绪十九年暑州事宫昱遣圬者(泥瓦匠)扶起,以砖石补其残,然已失原状态矣"。又民间流传旧沧州一带滨临渤海,经常发生海啸,洪水浩劫,民不聊生,当地劳动人民为消除水患,自动捐钱,请名师李云铸此狮,以镇海啸,名曰"镇海吼"。从狮身外面铸有农民捐钱姓名和具体数字来看,即可证实这一说法。

 

在19世纪前,沧州铁狮子历经了八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始终安然无恙。清嘉庆八年(1803年),铁狮子被大风吹倒,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方被扶起,其下颌、腹部和尾部都已被严重损毁。1956年,为保护铁狮,曾建造了遮风挡雨的建筑。但后来发觉在半封闭环境下锈蚀反而更加严重,于是只得在1972年拆除了建筑,恢复为露天状态。1984年因狮足长期陷于土中,而在狮旁新建了一座2米高的台座,将铁狮挪置其上,同时往其腿内灌注水泥加固。然而这次修补也使水分进入了铁狮的体内,经过冬夏季节不断的热胀冷缩,最终导致了数年后的狮腿酥裂。从1995年起在铁狮的体外安装了保护性的钢管支架,并修补了残缺的四足。但由于有许多水泥块难以取出,而使得目前铁狮的表面又出现了数十处裂缝和残洞。

 

河北民间将沧州铁狮子与定州市开元寺塔、正定隆兴寺菩萨像并称为“河北三宝”(“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一说“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沧州的别称“狮城”也由之而来。铁狮使用的铸造工艺是“泥范明浇法”,在铸造过程中,共用去了30-50厘米见方的铸范600多块。它为研究中国古代的冶金、雕塑和佛教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世界冶炼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