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燕赵文化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查看: 102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变了,我的家乡

[复制链接]

84

主题

2601

积分

论坛副总编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1 23:16: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  者  柏  洋
psb (3).jpg

  我一九七二年出生。十八岁时家庭出现了变故,十九岁就离开了家乡,这些年一直在外地。二零零三年意外出了事故,造成二级残疾。因为伤残无所事事,经常回想家乡的情景:由于植被遭到严重毁坏,眼前呈现出光秃秃的荒山,下面是靠天吃饭的二十几亩坡地。父母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从春忙到秋,收获的粮食除留下家里来年的口粮外,所剩无几。家人过年换身衣服都是难题。村中很多低矮破旧的房屋,泥泞的土路。

    尽管这样,还是经常有身形佝偻但目光坚毅的老人对我说:“孩子,咱们这里会好起来的!”那时,我想那只不过是遥远的理想罢了。

  当时,有人生病,方圆几十里缺少医生,缺乏医疗设备。大家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好,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治疗。我父亲就是由于缺医少药,家庭困难原因而过早去世,年仅四十五岁。比现在的人均寿命至少减少七、八岁。贫穷的家乡,凄凉的身世,用满目苍凉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回来吧!家里每个村都有城里来的驻村干部,这几年发展得很快!妈妈怕我不相信,又说:“在家里住几天,如果看到没有变化,那你再走。”

    接完妈妈的电话,我感到怀疑:几年前我回去过,也没见有多大的变化,是不是她年龄大了想儿子心切的借口。在外地,我见过城市绿化、棚户区改造,可那是经济较好的市区。在电视上,我知道有驻村扶贫干部。可我的家乡地处河北省最北的一个村——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三义永乡拐步楼村,自然条件恶劣、生活艰苦。这里与城里熟悉的工作,便捷的环境,家人的陪伴相比有天地之分。

    抱着安抚妈妈和回家仔细看看不行再走的心思,我只带了一身初秋换洗的衣服,于二零一八年月六日买了回家的车票……

    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硬化的路面上,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树木覆盖了多年光秃秃的荒山,无法机耕的山坡地变成了整齐的梯田,胸中豁然开朗。村里建起了卫生室、图书室,通了自来水。今年厕所改造,路灯、活动广场,陆续建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危房改造正在有序进行。
psb (4).jpg
    我们三义永乡拐步楼村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没有任何经济资源,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为找资源,一次又一次地入户落实扶贫政策。没有他们无私的奉献,没有节假日的付出,村里这些天翻地覆变化是很难做到的。我亲眼看到驻村工作队工作起来很辛苦,陌生的工作氛围,对农村生活和百姓需求的不了解,村组住户的居住分散,都使他们工作开展起来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这样的烂摊子工作,如果没有点付出精神,担当的胸怀,即使来了,心也很难放在琐碎的工作上,只是充充样子罢了。

    工作队和村里给我建好了新房,政府给予了很多救助。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拐步楼村第一书记冯国芳和村主任自己掏钱包给我送来了米、面、油、棉鞋、棉衣,事无巨细地关心我。我因此也结束了四处漂泊的生活,在越变越美的家乡幸福生活。
       psb (6).jpg                

                                                              2019.12.20于拐步楼村
                                       

84

主题

2601

积分

论坛副总编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沙发
发表于 2019-12-21 23:25:26 |只看该作者
  作者以质朴的语言,亲身的经历,说出了家乡经过精准扶贫以来发生的天翻地覆变化,令人信服。俗话说:真实的东西是最有生命力的,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欢迎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燕赵风骨文化论坛 ( 冀ICP备15011684号-1  

GMT+8, 2024-4-26 14:09 , Processed in 0.1088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