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文化中国 查看内容

王竞:中国电影主流观众是屌丝文化阶层

2015-1-21 16:17|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来自: 共识网

摘要: 中国电影的主体观众是平均年龄21.7岁的城市青年,而不是仅限于北上广,北上广的城市青年和其他城市的青年接受层次不一样。如果只在北上广发行,一部电影可能有几千万或者一亿的票房,想让这个片子有好几个亿以上大票 ...
 

受访者:王竞,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主要讲授《纪录片创作》《故事片创作》等课程。在创作实践中,积极涉足编剧、导演、制片、广告等多个领域。

 

主要纪录片作品:《爻》,《爱丁堡的天空,2008年参与创作《永恒之火:北京奥运会官方电影》并任创作总监。

 

主要故事片作品:《方便面时代》,《圣殿》,《一年到头》,《无形杀》,《孩子那些事儿》,《我是植物人》,《万箭穿心》,《大明劫》。

 

电影是作者与观众之间的游戏

 

共识网曹乐溪:我是通过电影《万箭穿心》认识您的,直到此次看到后浪出了您的新书《纪录片创作六讲》,才知道您对纪录片颇有研究。想问一下,纪录片和纪实风格电影之间的区别是什么?作为普通观众,感觉现在故事片常在借鉴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而纪录片也是有很多情节设置的,真实程度的高低似乎不足以辨别两者。

 

王竞: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应该先讨论几个概念,它们看上去很相似,但仔细区分的话则有非常严格的界限。比如说真实,这是一个非常笼统、非常模糊的概念。有的人们说真实其实指的是可信,你能不能在我看电影的此时此刻让我对眼前的影像信以为真;有的真实指的是客观,比如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否客观公正;还有真实指你拍摄的行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这里有好几个不同的概念,你要是做电影或者研究纪录片的话,应该把这几个概念严格区分清楚。比如说对于可信这样一个概念来说,无论虚构和非虚构都存在可信不可信的问题,在007电影里,邦德开着车追飞机,飞机掉到悬崖底下了,他跳悬崖爬上飞机,最后把飞机从悬崖底上开上来。这样的情节明明是很扯的,甚至007本身就是虚构人物,但观众能够通过演员以及情景展现的细节,比如跳崖时双腿收紧减少阻力的动作,来感受到某种信以为真的刺激:在大情境的虚构前提下,你只要骗我一秒钟,实际上我是不会去追究你是否违反了逻辑以及物理学原理的。

 

对于纪录片来说,这个真实也有不同的尺度,比如有些纪录片在开始后,试图让你相信整个拍摄都是真实发生的,摄制组只是跟着被采访对象一起深入到某个事件中来,假如在这个过程当中突然出现一个镜头:被采访人推开门进屋,一台摄像机已经架在屋内,这样一个镜头出现的时候,观众立刻就会把刚才对你建立的信任感破坏掉,他会觉得摄影机怎么跑到动作前头去了?你的摄影机不是应该在动作后面么?整个事件是不是刻意安排的?

 

我们可以把每一个不同的影片理解为一个观众和作者之间的游戏,所谓真实的尺度,实际上是每个不同的游戏设立的契约,即在影片开头几分钟先建立一个游戏规则,所谓真实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违反契约。一些纪实风格的故事片,有人把它叫伪纪录片,这类片子的真实尺度有一个大前提,比如《总统之死》里面小布什被暗杀了,大家都知道小布什在现实中没有被暗杀,因此再怎么采用纪录片拍摄方式,它终究还是一个虚构的叙事,只是做成了纪录片的样式。又比如《第九区》,外星人被地球人隔离的情节肯定是假的,但是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去展现,我们可以理解为真实在这里只是一个噱头,骨子里它的实质还是一个虚构的电影。

 

反之,有些纪录片也会采用故事片的手法,比如用演员去再现已经发生但是没有拍到的场景,比如电影《细蓝线》用演员再现过去发生的凶杀案。像我的书里提到的,这种情景模拟有严格的规定,它会以假定性的方法让观众知道,尽管影片中的这个部分是事后扮演的,但讨论的这件事情是真实存在的,使用演员重现只为了清楚理解案发当时的空间关系、现场气氛。比如在文物修复的时候,面对一堆碎片,非专业人员想象不出它曾经有多么精美华丽,但你在一个合乎逻辑的原理上把它重新建构复原了,让大家看到原来它是这么一个形状,从而填补和丰富了观众的想象。但严谨的文物修复会把修复过的部分用不同材质标示出来,让观众知道这个完整性是建立在假定性基础上的。如果没有标示出来,就有欺骗的嫌疑。纪录片中的重现也是一样,没有标示出来的再现,会受到真实性的质疑。


1234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