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燕赵故地之:石邑故城

2014-6-23 11:45|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石邑故城遗址位于封龙山北麓的鹿泉市南故邑村西北,是创建于春秋、延续至隋朝的一座千年古城。当地民间误把它和隋末农民起义军窦建德联系起来,说该城是窦建德所建,称“窦王城”。在20世纪80年代初,城垣遗址的轮廓 ...

石邑故城地理位置


石邑故城遗址位于封龙山北麓的鹿泉市南故邑村西北,是创建于春秋、延续至隋朝的一座千年古城。当地民间误把它和隋末农民起义军窦建德联系起来,说该城是窦建德所建,称“窦王城”。在20世纪80年代初,城垣遗址的轮廓还基本完整,西门、北门及西、南、北三面城墙遗址尚存。城址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后来,因烧砖取土,城址遭到破坏,东半部被夷平,西半部尚存。城郭全为夯土筑成,在部分残垣断崖上可明显看出不同时代夯筑的界限。西城墙残高3~6米。城内取土断层中有深厚的烧土层。在烧砖取土过程中不断出土地下文物,其中有青铜短剑、铜矛、铜镜、箭簇、铁权、铜权、带钩、玉佩及战国至新莽时期货币等等。而不同时代的陶片、陶器、瓷片、瓦当、砖瓦等随地可见。由于缺乏保护,大量文物散失或毁坏。经对征集到的残破文物鉴定,有战国铜矛、战国和汉代铜带钩、汉代铜镜残片、汉代羊型铁权等。现存的陶片以黑陶、红砂陶为多,纹饰以绳纹、草纹、布纹、云形纹、雷纹为主。还有部分瓷片和釉陶残片。还发现有草纹、白虎纹及莲形瓦当残片。通过对这些文物的鉴定、考证,遗址内曾建有不少大型建筑,可以推断,早在战国、秦汉时期,该城已具相当规模,是这一带的中心城市。

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石邑,春秋为晋国城邑,战国时期属中山国,公元前305年被赵国攻占。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之后,曾在石邑铸过货币——“妬邑”三孔布。秦灭赵之后,在这里置石邑县,在石邑开矿冶炼,铸造兵器。一个佐证是,1957年在辽宁省宽甸挂房村东山岗下发现一处秦代重要窖藏,出土两件铜戈。其中一件刻有“元年丞相斯”、“石邑”、“武库”字样。这些文字表明,这是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李斯监造、在石邑铸造的兵器。秦王朝之所以在石邑铸兵器,设“武库”,一是因此城为战略要地,扼井陉东口;二是因附近铜矿丰富,有悠久的冶金历史和高水平的技术。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石家庄一带不仅是战略要地,而且生产力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

秦末,六国贵族复辟,李良曾附赵攻秦,据石邑。汉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韩信背水一战大破赵军,石邑归汉。北齐时曾将石邑、井陉二县合并为井陉县,县治在石邑。直到隋初,井陉、石邑两县分置,石邑县治迁于万夏(今振头)。从此,石邑这座千年古城逐渐衰落。

12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