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何永利诗词文学研究集《词牌传奇》之二十七:望海潮

2021-4-15 10:34|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宋真宗咸丰末年,大词人柳永正值青春风华,他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当时正值中秋,钱塘佳处,一片兴旺繁华的景象。钱塘江潮的雷霆震撼更是刺激壮观。观潮风俗到宋时更盛,年年八月中旬,居民们倾城出 ...

宋真宗咸丰末年,大词人柳永正值青春风华,他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


当时正值中秋,钱塘佳处,一片兴旺繁华的景象。钱塘江潮的雷霆震撼更是刺激壮观。观潮风俗到宋时更盛,年年八月中旬,居民们倾城出动去江边观潮。江中激浪滔天,江岸上则绮罗珠翠、红男绿女,俨然一个盛大的节日。宋人本来就爱过节,城里人除了过农时节庆,更有许多这样自娱自乐的日子。柳永白天在城中街市徜徉,晚上到江边船上饮酒听箫。他见到如此的美景盛况,心中感慨万分,激动不已,柳永此时眼中的杭州,不亚于瑶台仙境,杨柳轻笼,如烟似雾;彩桥如画,凌波飞跨;大街小巷,清风送爽,户帘道道,迎风轻摇;碧纱重重,摇曳生姿;屋宇错落,鳞次栉比。是十万人家簇成的天堂!更有那烟云笼罩,嘉木环绕的江堤,大潮汹涌,波涛飞卷,白浪滚滚,那一道天堑际空而去,迫向了天涯。

那热闹的集市上,珠宝玉器,琳琅满目;家家户户,绫罗充盈,说不尽的豪华,比不完的奢侈。那蕴涵着南方诗味的湖光山色更是迷人,里湖与外湖相连,近山与远山相叠,分外秀美,格外佳丽。那三秋的桂树,香远益清;那初夏的碧荷,亭亭玉立;娇艳的荷花,铺展十里。横笛悠扬,飘荡在丽日晴定;渔歌互答,荡漾在皓月幽湖。尽情嬉乐的是那垂钓的渔翁,恣情欢歌的是那采莲的姑娘。


突然,一阵喧哗,众人纷纷闪避。只见千骑相拥,彩旗飞舞,马队踏踏而过,好不威风。柳永急忙避在一边,他向路边卖水果摊的一位老叟问道:“敢问老丈,那红鬃高马上之人是何人呢?”

老叟稍微打量了他一下说道:“小哥不是本地人吧,他就是钱塘太守孙何啊。”
“哦”,此时杭州归属钱塘所辖,这么说他就是此地的最高政首了,柳永若有所思的念叨着:“孙何”、“孙何”……
“老丈,莫不是荆门汉公么。”荆门孙何字汉公。老叟点点头答道:“是啊,就是他啊。”
柳永“哈哈”大笑,一拍腿:“巧也!巧也!”大步向旅店走去了。
列位看官,那孙何乃不是凡物,故事讲到了这里,为了清楚前因后果,少不得要把孙何事情也叙他一叙:
孙何,北宋大臣,荆门人,是荆门知军孙镛的长子。与其弟孙仅、孙侑合称“荆门三凤”。

孙何十岁上便识音韵,十五岁就能撰写文章且引经据典,尤以文学、经史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丁谓齐名,历史上合称“孙丁”。相传孙何、丁谓同时参加科举考试,孙何中头名状元,而丁谓榜列第四。丁谓颇有点不服气。宋太宗幽默地说:“甲乙丙丁嘛,既然姓丁,中第四名也不冤枉,有什么好怨的!”


孙何很有真知灼见,他的一些治国安邦建议很受皇帝赏识。咸平元年(998年),孙何向宋真宗献“任人唯贤”的《五议》,即皇帝应选派有胆略的文职大臣执掌兵权;世家子弟应送入太学接受教育,贫穷家庭的优秀书生应由州、县推荐任用;禁止花钱买官禄;恢复考试录用制度;推行乡饮的宾仪制度,尊重读书人;按才能任命官员,不应凭恩典照顾提拔升级。真宗对此深表赞同。咸平二年(999年),孙何再次上奏,改革人事制度,裁汰冗馀官员;调整国家职能部门,把三司所辖的部门和机构归还给户部,逐步恢复六部,各司其职。这些建议被真宗采纳。同年冬,孙何随同真宗巡视大名府(汴京的门户,今河南、河北的交通要塞)。途中,真宗向孙何咨询边防局势和对策。孙何列举当时军队、政府腐败,将帅无能,守关统帅贪生怕死,边将守城轻敌等一系列弊病。真宗十分嘉许,并根据孙何建议,将守关边将傅潜以抗敌畏缩不前和贻误军机的罪名给予惩处,流放房州。

景德元年(1004年),孙何奉旨回京任太常礼院士,执堂三班院。又嘉升为知制诰,赐金腰带,紫蟒袍。孙何因操劳过度,身染疾病,年仅四十四岁就撒手尘缘,英年早逝。


孙何一生笃古好学,著有《两晋名贤赞》、《宋诗十二篇》、《<春秋>意》、《尊儒教仪》、《驳<史通>》、《西桓集》及《孙何文编》四十卷。有《读杜子美集》等存世。《宋史》为其列了传。


他的两个弟弟更是了得,孙仅,北宋大臣,孙何的大弟。孙仅少时勤奋好学,在荆门东山书院攻读时,与其兄孙何闻名一时,宋真宗咸平元年中进士,点为甲科状元。兄弟先后中状元,震动荆门地区。景德元年(1004年),北宋与辽国媾和结盟,互派和平友好使者,宋朝首先派孙仅为“国母生辰使”,前往辽国为萧太后祝寿。孙仅严于律己,施政于无为而治,被封为刑部员外郎,主管审刑院,尔后封为谏议大夫和集贤院大学士,理政开封府,又封为左谏议大夫,官至给事中。孙仅待人接物采取中立态度,遇事容忍,不与人争论,谦厚温和,受到朝廷以及朝野人士推崇。孙仅对儒学造诣颇深,他的著作被辑录为《孙仅文集》五十卷;另辑有《甘棠诗集》流传,其中《题李德裕荆门蒙泉诗碣》、《咏惠泉》、《勘书堂》堪称名篇;其《骊山诗》上下篇是出任陕西转运使时所作,被宋代文学大师欧阳修收入《归田录》,其中有“秦帝墓成陈胜起,明皇宫就禄山来”的佳句,暗喻宋真宗等封建王朝不顺应时代潮流,劳民伤财大造宫室陵墓,会导致叛乱。

孙侑,孙何的小弟,为北宋良臣名儒之一。孙侑少时聪明伶俐,读书一目十行,对经史子集、上下古今、伦理道德的悟性很高。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中进士,与孙何、孙仅同被列为荆门乡贤,孙侑官至殿中丞,著作颇丰。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有孙侑文集流传,荆门州尚有刊本。崇祯战乱,散失殆尽,清初文学界、史学界人士叹惜不止。


“荆门三凤”,何等了得,当时被传赞朝野,当时的翰林大学士王禹伺感叹道:“天地间的钟灵秀气,全部聚集到荆门孙家了。”看人家的孩子是怎么生养的啊,一时羡坏了多少人间父母。

闲话少叙,言归正传,那柳永听到是孙何,如此兴奋,那孙何究与他有什么关系呢?这说来要从他们父辈讲起,他们是世交,拿现在话说,就是子一辈父一辈的交情。孙何的父亲孙镛祖籍是蔡州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在荆门任职期满后不回河南,落籍荆门,所以孙何兄弟三人都注以“荆门”人,而柳永的父亲曾在汝阳做个县令。虽然孙何比柳永大了14岁,但小时候在家乡度过,两家早有往来,孩子们在一起玩耍也是经常的事情,拿现在话说,他们是“发小”。很熟悉的。因为时间长了,于对方情况只能知道个大概,没有想到在杭州得到了孙何的消息,十余年不见了,柳永焉能不高兴。


第二天一早,柳永就兴冲冲地赶到了太守府衙,可门人出来,上下打量他半天,看他一袭旧衣,鞋子陈旧的样子,斜着眼问他:“找谁啊?”

“孙何孙大人,他是我的故交。”
“故交?”门人心里嘀咕着,心想太守能有这样的故交啊,巴不成是来冒名借钱求职的无赖呢。便眯缝着眼答道:“不在!”
柳永小心翼翼的问道:“那他什么时候回来呢?”
“没准,也可能一天,也可能10天,公事忙啊。”
“好吧,麻烦差爷等他回来后,言一声柳三变柳七来访。”
“知道了。”门人心想:像你这样来讨饭吃的每月不知道来多少呢?谁能替你通报,找骂呢。扭头回内门了。柳永无奈,只好回去了。

就这样,一连四天,每次去都是一句话:“没在。”就这样。柳永一直在吃闭门羹,虽然他觉得很窝囊,但想当年自己跟孙太守可是哥儿们,而现在就是想见他一面都那么不容易,心里真的很不平衡。柳永的性子就是执拗,执拗的简直脸皮很厚,直到后来多少人当面嗤笑他与妓女一类人他都不在乎,你就可想他的性格了。越是别人说不可为,他就偏是不信邪,南山撞破也不回头,决意耗下去,抱定了不见孙何不离开的念头。

这一日,他先去太守府点卯后,得到“不在”的答复后,他就去见了杭州名妓楚楚。柳永那时候虽然还不甚出名,但会面之下,几首妙词就打动了楚楚,她很惊讶,世界上竟有这样的奇才啊,不由不生出仰慕之心,于是,一个风流才子,一个是美妙佳人,二人一见如故,情投意合。楚楚要柳永即刻做一首歌吟杭州的新曲词给她,只见那柳永展纸泼墨,瞬间写出一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最后,用三个遒劲的草书风龙舞凤地结尾——望海潮!写完,掷笔案上,纵歌而唱,真个是曲尽婉转,词调云水,早将个楚楚小姐听的如醉如痴,她不待柳永声落,急忙调弦转调,轻声哼唱起来。唱完一遍又唱一遍,连连称妙。柳永一旁看她唱着词入迷的样子,庆幸自己受到了知音,欢笑间,柳永说出自己欲见孙何,却没有门路,多次被拒之门外的事情,楚楚杏眼一转,莞尔一笑,说道:“柳相公如此奇才,还愁欲见无门吗?既然如此,我愿为相公架桥。”
“不知小姐用何方法?“楚楚说:“过两日,便是中秋佳节,孙太守要在家中宴请宾客,已令我前去侍奉。到时候,我就在酒席上唱柳相公的这支《望海潮》,孙太守亦是风流雅客,深谙曲词,听到如此好词,定会询问是何人所作,我便说相公。何愁不能得见,必定欣然相邀。”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孙何的后园中发散着浓重的桂花的芳香,凉亭一长案,布列上各种时令水果,几位杭州的名人雅士正围坐案前赏月。孙何非常高兴,与客人推杯换盏,谈古论今,欢欢喜喜地共享良宵,忽然,侧旁传来一阵莺声燕语,几个歌妓正你推我让地争着什么。孙何转头问道:“你们几个这么高兴,是有什么喜事吧?”一个红衣女子抢着说:“楚楚新得了一首好词,说今晚要唱给太守听,我们正催她呢。”孙何一听,非常感兴趣,道:“楚楚,难道还要学那琵琶女子,千呼万唤始出来吗?快来,老爷我已好久没听你唱歌了。”

楚楚抱着月琴坐在当中,月光斜射在她身上,轻风拂起她的白纱衣,犹如仙女下凡一般。“-------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歌声飘荡在庭院中,众人听得入了神。孙何听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句,已禁不住叫出好来。曲罢,果不出楚楚所料,孙何叫住她问:“你这歌词是谁人所做?”“他乃柳公子柳三变。”孙何一听,竟是老朋友到此。楚楚接着说:“柳公子已多次来拜见相爷,都被守门阻挡,才出此投词问路的下策。”孙何面有愧色,追问道:“柳三变现在何处?”“城南桥头客栈。”


于是,孙何立即派人去请柳永,自己亲迎至府门。朋友见面,分外亲热。


这正是:一声叹,缘来故情难招友,两目瞧,还谢新句能诱人。

列位看官,可能以为本故事该结束了,可是有件事情不得不提,只因为柳永的这首《望海潮》,在写出一百三十多年后,引起了一场战争,欲知详情如何,待某家稍费笔墨一一道来:


这首词自从出笼后,很快风靡了整个大宋,不但民间,甚至到皇宫乐坊都争相演唱,久而久之,越传越远,这一天,传到了金国,惊动了一个人。谁?金主完颜亮。


说到完颜亮这个人,那可是当时一混世枭雄,只须看他经历就能知道他有多么野性,

完颜亮,亦称海陵王。字元功,本名迪古乃。金太祖阿骨打庶长孙,辽王宗第二子。自幼聪明好学,曾拜汉儒张用直为师。天眷三年(1140),被熙宗授为奉口上将军,赴梁王宗弼军前效命。他少年得志,意气风发,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再加足智多谋,被授于行军万户,不久又升为骠骑上将军,皇统四军(1144)又封为龙虎卫上将军,受命守中京。皇统七年(1147)任尚书左丞相,皇统九年(1149)发动宫廷政变,杀熙宗,自立为帝。改元天德。二年(1150),废行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只置尚书省。贞元元年(1153)迁都长城以南的燕京,更名中都(今北京)。为巩固皇权,镇压大批贵族反对派,大批任用汉人、契丹人、渤海人执掌朝政。定五京制,改定中央官制,废元帅府,改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正隆元年(1156)颁“正隆官制”。至此,中央官制的改革全部完成。在位期间继续鼓励女真人南下耕种农田,大量印钞(纸币名为“交钞”)铸钱。其“颇知书,好为诗词,语出辄崛强,慦慦有不为人下之意。”

这完颜亮不但有如此的雄才大略,更是因为他喜欢诗词,听完乐工唱罢此词后,就惊讶得合不拢嘴了——为旷世词人柳永而惊,为词的华美而讶,更为无限繁华的钱塘而诧!其中最令他动心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于是,他再也按捺不住了,再也不满足于他“天似穹庐”的塞外风光了,再也不满足他眼前的骏马与牛羊了!于是,他选派画工中的高手,混入临安,绘了一幅临安山水图带回金国。完颜亮遂命人装裱成屏风,他还嫌不够,于是在画上添加了他全副武装、立马西湖边上的肖像,这还仍嫌不够,便在自己的肖像旁题诗一首: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边,立马吴山第一峰。

“车同轨,书同文”,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一统呀!雄心实在是大,野心实在不小。这首诗,实际就是完颜亮向宋朝发出的宣战书呀,且是不灭宋室誓不罢休的决心书!于是,于正隆六年(1161)征调大军,大举攻宋。直杀的宋朝节节败退,险些亡国。完颜亮的铁蹄滚滚而至,不料天不灭曹,被一介书生虞允文在长江边上的采石矶,把金国的几十万军队揍了个灰飞烟灭,完颜亮也在乱中被杀,到阴间做他的杭州梦去了。南宋文人追根溯源,认为是柳永的《望海潮》逗得完颜亮春心荡漾,才有了这场战争,才丢了性命。为此,宋人谢驿还专门赋诗一首:


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完颜亮地下有知,亦当为他的雄心与野心而自责吧。不,他可能最恨是柳永的《望海潮》诱引了他。然而,历史不可以重新来过,他完颜亮的痴愚和野心早已记入史册而不可更改了。


不可更改的,还有柳七写下的这首《望海潮》,它真真切切地记录了杭州古代悠久的繁荣,曾经的文明历史,直到今天,杭州的出名,也有着柳永与他的《望海潮》一份巨大的功劳。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