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何永利诗词文学研究集《词牌传奇》之十六:永遇乐

2021-4-15 09:53|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晚唐洛阳城的朱雀街,在云坊的南头有一片民宅,顺着径路进入第三家,就拐进了一所空旷的院落。院子很大,到处长满了芜草和野藤。院落深处,仅有一排被梅树围绕的精致小房。它背靠着一座富丽堂皇的住所,可被环围着的 ...

晚唐洛阳城的朱雀街,在云坊的南头有一片民宅,顺着径路进入第三家,就拐进了一所空旷的院落。院子很大,到处长满了芜草和野藤。院落深处,仅有一排被梅树围绕的精致小房。它背靠着一座富丽堂皇的住所,可被环围着的一人高的花墙婉约地隔开了。午夜了,墙那边已经悄无声息,墙这边的小院里只有一间屋子还亮着烛光,透过折花雕木的外方内圆窗棂,可见到院外黑枝绿叶的清雅梅影。一个女子在这个小房前徘徊着。她白色的衣裙在月色下显得甚是醒目,那瀑布般的长发在风中飘散着,终于,她抬起了纤巧的柔荑,轻轻叩响了房门。


里面先是一阵男子的咳嗽,然后一个羸弱的声音传出:“谁啊?”姑娘没有回答,怯生生地慢慢推开了门,探首进去:昏暗的烛光下,一个青年男子在被中支起身来,他身体单薄,脸色苍白,左手中还拿着一本书,看着眼前这位仙子一般的姑娘,他一下子就坐了起来:“你是……”


姑娘的脸色通红,悄声说:“妾乃苏香,是公子的前邻。”“哦,是苏小姐啊,失敬,失敬,请坐。”他指了指床前的凳子,自己也疚臊了起来。原来屋中仅有的一个凳子被他放着衫衣。姑娘赶紧说道:“没有关系,我自己来。”她拿起衣服轻轻放到了床上,身子坐了下来:“病了吗,两天了没有听到公子读诗,想来看看发生什么事情了。”公子说:“偶感风寒,累小姐惦记,谢谢了!”


看官可能不知,夜深人静,缘何一位姑娘深夜造访一位独身公子的住所呢?欲详闻此事,当从两家讲起。


这位年轻的公子姓杜名章字秘书。父母双亡后,靠叔叔养活,因一心读书,痴迷于诗词歌赋,便于家中生计一窍不通。婶婶是个尖刻之人,常常嫌他手无缚鸡之力,不思劳动,免不得牢骚白眼对待这个杜秘书。家中只有几亩薄田,生活过得十分艰辛,父亲生前,是秀才出身,被一财东聘为西宾教习子女读书,家中也未留下丰厚积蓄,两年前瘴病流行,父母同时染上,久治不愈,双双亡故,只留下他和这几间旧房。他每日须去隔壁的叔叔家吃饭,每次都要看到婶婶的白眼,不去也无人过问,就这样有一顿无一顿地生活着。但杜秘书学业甚精,尤与那诗词结缘,沉浸其内,作乐其中,每日都写出诗词,独自在夜深人静时在于月下读诵。

这位姑娘是杜秘书一墙之隔的前邻,她的父亲叫苏万鹏,是个珠宝商人,于洛阳和长安都开有分号,可以说是富甲一方了。苏万鹏娶有一妻二妾,生有一子一女,其女苏香是二房小妾所生。这个小妾是买的一个读书人家之女,故熟读诗书。在母亲的影响下,苏香从小就能背诵不少流传的唐诗,也很有天分。她恰好住在花墙的对面,与杜秘书近在咫尺,每天深夜,她都能听到杜秘书读诗,虽然未曾照面,但对那声音却是十分得熟悉,由于爱好相同,她便常来隔墙听诗,这一听竟然听成了习惯,每天此时不来,竟心烦难忍,不能入眠。


两天了,杜秘书一直没有出来朗读,苏香寝食难安,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夜,实在忍不住了,便不再顾及女孩子的颜面,不知从哪来的力气,搬过了一个梯子,攀过矮墙,来到了杜公子的住所,才发生了刚才这一幕……


杜秘书问道:“小姐如何知道小可两天没有读诗呢,莫非……”苏香红着脸儿,两手不住捻着自己的裙角,不好意思的回答道:“我……我的闺房正在公子的对面,故时常听到公子读诵之声,苏香亦是十分喜爱诗词,背过不少公子的佳作呢。”


“背过?”杜公子十分吃惊,自己只是每日写完,细细推敲一天,于晚间感到成熟才在月影下朗读,况每次都是读诵一遍,她怎么可能背过自己诗词呢?他迟疑地看着苏香。


苏香点点头:“是的,我来给背几首公子的大作吧,这几首都是我非常喜欢,时常背诵的。”她轻启红唇,字正腔圆地朗读了起来:


“燕语莺啼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熳。留住九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真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


杜秘书呼道:“我的天仙子!”


苏香点点头,继续背道:“芳林玉露摧。花蕊金风触。永夜严霜万草衰。捣练千声促。


谁家台榭间。嘹亮宫商足。暮恨朝愁不忍闻。早晚离尘俗。”


“喜秋天,前天写的!”


苏香颦眉一笑:“风送征轩迢递。参差千里余。目断妆楼相忆苦。鱼雁山川鳞迹疏。和愁封书。春色可堪孤枕。心焦梦断更初。早晚三边无事了。香被重眠比目鱼。双眉应自舒。”


“年少征夫军帖。书名年复年。为觅封侯酬壮志。携剑弯弓沙碛边。抛人如断弦。迢递可知闺阁。吞声忍泪孤眠。春去春来庭树老。早晚王师归却还。免教心怨天。”


杜秘书眉色渐开,是啊,都是他的作品,天啊,好一个聪慧女子,竟然过耳不忘,真是旷世奇女啊!他慢慢地听呆了。


“日暖风轻佳景。流莺似问人。正是越溪花捧艳。独隔千山与万津。单于迷虏尘。梅雪落停愁地。香檀枉注歌唇。拦径萋萋芳草绿。红脸可知珠泪频。鱼笺岂易呈。”


“这首……”杜秘书迟疑道:“很陌生,不记得我写过”


“是苏香学写的《破阵子》,献丑了,请公子雅正。”

杜秘书更是吃惊,没有想到这样一位美丽的女子,能写出这般词句,比自己的诗词韵调更要高上三分,他呆呆地看着苏香说不出话来。
就这样他们认识了,说来真怪,这样一交流,竟把杜秘书高兴得病也好了。夜半,杜秘书恋恋不舍地把苏香送上了花墙,让她神不知鬼不觉得回到闺房。
从此后,苏香经常攀越花墙而来,与杜秘书谈词对诗,十分相洽,日子就像糖伴着蜜般一天天过去,杜秘书和苏香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痛苦,整日沉浸在幸福的切磋交流之中。常言说,孤男寡女,犹如干柴逢烈火,直到有一天,两个人终于抑制不住感情,走出了诗词交流的界限,拥抱在一起,深深地相爱了。
这种事情,只要发生一次,就与那魔鬼的诱惑一样让人不能摆脱,两个人总感觉相聚的时间太短,总有那说不完的话,就不再满足半夜那一时半刻的欢娱,有时候晚上就宿在了墙的这边。有一天清晨,她早早起来爬上梯子悄悄回到墙的那边,可恰好被巡值的家奴刘四看到。这个刘四是个嘴尖舌薄之人,平时就喜欢东家长西家短念叨市井的蜚短流长,这样的机会他焉肯放过,便悄悄在苏府奴仆中添言加语地当作笑话传播开来。一来二去,这样的风流韵事就传到了苏万鹏的耳中。苏万鹏初听到此消息有些不信,就转着弯训了苏香一次,警示她收敛自己的行为,莫做出让人背后戳脊梁骨的事情来。可苏香哪里肯听,她已经深深陷入了爱的旋涡之中,照样我行我素。


终于有一天,苏万鹏和二妾特意半夜去苏香闺房查看,果然见苏香不在房中,他顿时勃然大怒,厉声喊来几个奴才,翻过墙去,把杜秘书和苏香堵在了被中。苏万鹏首先冲苏香脸上狠狠地抽了几个耳光,大骂着:“不要脸的东西,把我苏家的脸全丢光了,看我怎么收拾你!”然后,拎起只穿着内衣的杜秘书来到了院中,那时节,正是初冬,簌簌的寒风吹来,杜秘书蜷曲着发抖的身躯,跪在了冰冷的地上。苏万鹏对杜秘书一顿拳打脚踢,并破口大骂。杜秘书咬着牙,一声不吭地忍受着。直到苏万鹏打的没有了力气,对刘四喊道:“去拿刀来,我先杀了苏香这贱女,再零剐了这狗东西!”说着,便又向屋内的苏香奔去。

在半昏半迷中,杜秘书听到了苏香痛苦的喊叫声,他慢慢睁开眼睛,吃力地向屋内爬去。他看到苏万鹏拼命地踹着柔弱的苏香。苏香此时已是三魂离去快没有了呼吸,杜秘书扑上前去,使劲抱住了苏万鹏的腿,哭着喊道:“苏老爷,求你饶了她吧!她是无辜的,是我爬墙过去逼她来的,是我强迫的她,你饶了她吧,求你了!”


苏万鹏停住了脚,问他;“什么,是你去我家劫持的她,对吗?”杜秘书流着泪连连点头:“是的,是我做的,与苏香无干,我愿意承担一切,苏老爷,求你饶了她吧,都是我的错。”苏万鹏咬了咬牙道:“你个狗东西,我不会放过你的,来人,把他送到衙门,告诉老爷是这个混蛋逾墙行奸,苏香宁死不从,要严惩这个败类,要求以他园子赔偿我苏家名节损失。”


就这样,杜秘书被送到了官府。自然是严刑拷打最后被治罪了,杜秘书咬紧牙关,只招认“是自己入户劫持强奸”。他的叔叔婶婶巴不得去了这块心病,入监后并不曾来探望一次,更别说托人替他开脱。那苏万鹏花费银两,定要取这杜秘书性命,以绝后患。内中详情无须再表。这个杜秘书也算命大,赶上了好时候。因为在唐前面的汉代和唐后面的宋代,犯了奸科罪要治严刑的,定死不疑。可唐朝对男女情事造成的犯罪很是宽容的,这个与朝廷的淫乱风气是分不开的,大家知道,在历史上唐被称为“唐乌龟”,连皇帝都可以公开与小姨子淫乱,更有则天武后,公开宣淫朝廷,风流韵事被列为美谈,所以类似这样的罪过自然被减免三分。那时候的《罪律》规定:“合奸”被判刑一年,如果女方有丈夫,便再加一年徒刑,等于给丈夫所受侮辱的补偿,而“强奸罪”只是在合奸基础上加一倍处罚,也就是最多判四年苦役。杜秘书当不死也,最后官府判定没收家产赔偿苏家,杜秘书发配河朔。哪里是河朔呢?对这个称呼,累代所指不同,但唐代所称河朔三镇是指庐龙(或称幽州,今北京及长城附近一带)、承德(庐龙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地区。发配流放一般是在承德地区,那时候这个地域很是荒凉,属于藩镇地面,兵荒马乱,法纪不存,被称为“死地”。

半月后的一天,细雨潇潇,杜秘书被两个官差押解出了洛阳,他衣服褴褛,身上伤痕累累,勉强拖动脚步踯躅地行走在官道上。当来到了洛桥中间时,他实在走不动了,望着清澈的河水和两岸的翠柳,它们是那般的深沉。他扶住桥栏,回过头去想与自己的家园和心爱的苏香道个别,刚一转身,就吃惊地呆住了,只见苏香跌跌撞撞地从桥的那头跑过来,后面还追着刘四和另一个家奴。杜秘书大喊向她扑去:“苏香!我朝思暮想的苏香啊……”


两个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苏香浑身颤抖,口中只是叫着:“杜郎、”杜郎……”两个差官被刚发生的情形惊住了!这时候,刘四他们也赶了来,上前用力的拉着苏香。苏香瞪大了眼睛,对他们大声说道:“狗奴才,住手!”他们看小姐恼怒了,也就松开了。苏香对他们说:“你们听着,我只是来与杜郎一别,说完了话随你们怎样,若你们横加干涉,我就跳河死给你们看,看你们如何交代。”


两个奴才大吃一惊,连连说:“别,别,我们容你道别,千万别寻短见。”苏香没有再理他们,紧紧抱着杜秘书说:“杜郎,你吃苦了,都是苏香不好,连累你如此。”说着,呜呜地哭起来,杜秘书说道:“苏小姐,此事全怨杜章,我好痛啊。你回去吧,从此后休再念着杜秘书,有机会……”


苏香纤手一下捂住了他的嘴,抽泣着说道:“杜郎,近日爹爹与我找了个京内的中郎去做妾,我宁死不肯答应。我苏香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是娘心疼我,偷偷告诉我你今天离开,特意赶来与你一别。”杜秘书紧紧拥住她叫着:“苏香,我的好苏香……”


苏香说道,杜郎,你最后再给我做首词吧,好吗?”


杜秘书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说道:“监中苦思,作词一首,今天就吟给你听吧!”说完,凄然吟道:

“风朔云寒,怨生薄水,悲落幽梦。吹罢别萧,点驻苍苔,寂寞谁人共。新欢易蓦,故朋难弃,万里烟波独痛。夜茫茫,重觅无处,三生就此诀竟。萍逢无憾,红尘余咽,不道诗词薄幸。梅苑空宅,锦衾凉枕,来去休说命。月疏日远,风平浪恶,无语且当击磬。暂存起,相思离泪,来生互奉。”
那苏香流着眼泪问道:“杜郎,词名……”


“唉。杜章今生无福与小姐共结连理,盼望来生一起快乐吧,此词便唤做‘永遇乐’吧。


“永遇乐”、“永遇乐……”苏香呜咽着,把那词纸轻轻地仍向了洛河,那张纸在风中飘摇着向河水落去,此时,苏香大声吟唱着这首《永遇乐》的词句:“风朔云寒,怨生薄水……”


她哭着吟了一遍又一遍,声音越来越小,到第三遍刚刚吐完“相思离泪,来生互奉”的最后一个字,身子一歪,倒下了。杜秘书感觉到她已然没有了呼吸,抱起了她大声喊道:“苏香!苏香!”可她已是香魂玉销,哪里还能再回答半句。刘四和差官都围拢前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杜秘书如同疯了一般对他们喊道:“休要过来,不许你们碰她!”众人看他瞪着满是血丝的眼睛,简直要吃人的样子,都被骇住了,谁也不敢动弹半分。


他把嘴慢慢地附到苏香的耳边,轻轻地说:“苏香,别害怕,我陪你去,我们再不会受罪了,我们去求来生吧!”


说完,抱着苏香纵身一跳,落入了滚滚东去的洛河之中……


此段故事并非某家杜撰,毛氏《填词名解》有分教:“永遇乐歇拍调也。唐杜秘书工小词,邻家有小女名酥香,凡才人歌曲悉能吟讽,尤喜杜词,遂成逾墙之好。后为仆所诉,杜竟流河朔。临行,述﹝永遇乐﹞词决别,女持纸三唱而死。第未知此调,创自杜与否。”所引故事不可考;大抵创自唐之中叶。万氏《词律》引晁无咎《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是此词又为越调也。


自此后,杜秘书所创的这首《永遇乐》的曲子词就在民间和着这个故事传流起来,使我们今天依旧可以感同身受。至于《填词名解》说的“歇拍调也”是什么意思呢?待某家细细道来:

古代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箫,自度曲,被歌声。”应勘注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苟悦注曰:“被声,能播乐也。刀臣喷注臼:“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度曲。自度曲亦称“自度腔”,吴文英西子妆慢注曰:“梦窗自度腔。”张仲举虞美人词序云:“题临川叶宋英《千林白雪》,多自度腔。”也有称“自撰腔”的,张先劝金船词序曰:“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苏东坡和作序亦云:“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这是说:劝金船是他们的朋友杨元素自己作的曲调,劝金船这个调名也是杨元素取定的。自度曲有时亦称“自制腔”。例如苏东坡翻香令词小序云:“此词苏次言传于伯固家, 云老人自制腔。”又黄花庵云:“冯伟寿精于律吕,词多自制腔。


这个《永遇乐》便是杜秘书的自度腔曲子词。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谓之结拍或称歇拍。杨慎《词品》有云:“秦少游水龙吟前段歇拍句云:落红成阵飞鸳甃。”这显然是以末一句为歇拍。但歇拍本来是大曲中的一遍,在曲将终了时,它的后面还有煞衮一遍,才是全曲的煞尾。宋人词中亦曾有歇拍这个名词,其意义是歌唱的时候停声待拍,例如张仲举词云:“数声白翎雀,又歇拍多时,娇甚弹错。”此处的歇拍,就不是一个名词了。郑文焯校《清真集》,称词的上下遍末句为煞拍。这个名词,如以大曲的煞衮为例,也可以成立。蕙风论词云:“曲有煞尾。有度尾,煞尾如战马收僵,度尾如水穷云起。煞尾犹词之歇拍也,度尾犹词之过拍也,如水穷云起,带起下意也。填词则不然,过拍只须结束上段,笔宜沉着;换头另意另起,笔宜挺劲。稍涉曲法,即嫌伤格,此词与曲之不同也。”但后来的歇拍名词则不止于结尾而言,将上遍的结句也称为“歇拍”。其实古人唠叨了半天也就一句话:到段落结尾时候,停顿一下,该另起唱词了,这个就叫做“歇拍。”也就是《永遇乐》,是用一种调子组成的曲子词,中间有停顿的“歇拍”,但是没有换调的讲究。

后来这个词又到了晁补之手里过了一遍水,改变了摸样。晁补之的生平故事,在《摸鱼儿》里已有叙述,故于此不复赘言,只讲述本词改编经过罢了。


大家知道,宋代在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时朝政黑暗,以苏轼为首的很多政治家受到排挤打击,许多词人便作归隐之计,高歌隐逸田园之乐,其中时时仍不免夹杂着无奈和感伤。归隐,是中国古代文人仕途失意、失望后的退路,是饱经沧桑心灵的抚慰,所谓“穷者独善其身”。此时,他们往往要突出隐居生活的清心寡欲、环境的秀丽宜人、田园的自在潇洒,以反衬官场的黑暗,以及尔诈我虞之可笑。晁补之这次被罢官回家以后,“葺东皋归去来园,楼观亭台,位置极潇洒,尽用陶(渊明)语命之。自画为大图,书记其上。”(陈鹄《西塘耆旧续闻》卷三)“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陶潜为人。”(《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晁补之传》)平日吟咏消遣,自得其乐,创作上反而进入一个高峰期。他晚年隐居东皋一直未出,虽然偶尔还有“儒冠曾把身误”、“功名浪语”的愤激语,但是,总体上已经从仕途的失意中超脱出来,他是最能得苏轼“旷达”真味的苏门弟子,寄情于洁身自好的生活,悠然忘机,心胸之豁达坦荡,直逼东坡。晁补之徽宗年间词作,承苏启辛,在词的流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晁补之写东皋隐居之乐的词作,保存至今的还有17首之多,如“东里催锄,西邻助饷,相戒清晨去。”(《永遇乐•东皋寓居》)写耕作之乐;“趣腊酒深斟,菖菹细糁,围坐从儿女”(《消息•东皋寓居》)写人事之乐;“藓井出冰泉,洗瀹烦襟了”(《生查子•东皋寓居》)写消夏之乐;“何妨醉卧花底,愁容不上春风面”(《梁州令叠韵》)写宴饮之乐等等,都表现了词人清高脱俗、昂首尘外的自在生活和开阔胸襟。


而他作此首《永遇乐》的时候,正是不知道苏东坡与其他几个同门兄弟的下落,虽然绝了那仕途之念,但朋友的境遇却使他十分担心,正是惦念友谊的尘缘未了的表现。在这一年的端午节上,他用这个《永遇乐》的曲子也作了一首词,取名叫做《消息》,即挂怀这些朋友们,想听到他们的消息之意,并且将原来的宫调改为了越调。其词如下:


消息(同前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端午)
红日葵开,映墙遮牖,小斋端午。杯展荷金,簪抽笋玉,幽事还数。绿窗纤手,朱奁轻缕。争斗彩丝艾虎。想沈江怨魄归来,空惆怅、对菰黍。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蜡酒深斟,菖葅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算何须、楚王雄风,方消畏暑。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自过腔”,“自过腔”与“自制腔”不同,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也就是要换调。“鬲指”者。指吹笛的指法可以高一孔,或低一孔。指法稍变,腔调即异。姜夔有一首湘月词,自序曰:“予度此曲,即念奴娇同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便能过腔也。”据此可知,晁无咎的《消息》,就是用鬲指声来吹奏的《永遇乐》。姜夔的湘月词,句格仍与念奴娇一样,晁无咎的《消息》,句法亦与永遇乐没有不同。我们从这里可知,所谓“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变,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因此万树编《词律》,径自以《湘月》为《念奴娇》的别名,而不再另外收录《湘月》这个曲调。万氏解释云:“白石湘月一调。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其字句无不相合。今人不晓宫调,亦不知鬲指为何义,若欲填《湘月》,即仍是填《念奴娇》,不必巧徇其名也,故本谱不另收《湘月》调。”万氏亦不收《消息》,即在《永遇乐》下注云:“一名消息。”其解释云:“晁无咎题名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故知入某调即异其腔,因即异其名。如白石之《湘月》,即《念奴娇》,而腔自不同,此理今不传矣。后世词家,已不懂宋词音律,作词只能依照句法填字。《念奴娇》和《湘月》,《永遇乐》和《消息》,句法既然一样,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妨说:《消息》即《永遇乐》。至于二者之间,腔调不同,却不能从字句中看得出来。


《词律》、《词谱》,只能以词调的句格同异为类别,无法从句法相同的两首词中区别其腔调之不同。可是,周之畸的《心日斋词选》、江顺詒的《词学集成》,都极力排低万树不懂宫调。其实,万树在《词律》卷端《发凡》 中已明白说了:“宫调失传,作者依腔填句,不必另收湘月。”万氏正因为无法从字句中区别宫调,故只能就词论词。如周之畸、江顺詒之自以为能知二词有宫调不同的区别,但他们也不可能作字句相同的《湘月》及《念奴娇》各一阕,而使读者知其有宫调之不同。不过,以文词句法而论,则《消息》即《永遇乐》,从音律而论,则《消息》亦非《永遇乐》,他们的区别只有在演唱时候才能区分出来,明白它们是由宫调变成了越调。至于音律知识,后代填词已多不讲究,某家道出只供列位参考罢了。

《永遇乐》一词历代佳词甚多,但广为称道的要数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了。其词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但也有不同的意见,岳珂在《桯史•稼轩论词》中说:他提出《永遇乐》一词“觉用事多”之后,稼轩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余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人们往往从这一段记载引出这样一条结论:辛弃疾词用典多,是个缺点,但他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创作态度可谓严肃认真。而这条材料所透露的另一条重要消息却被人们所忽视:以稼轩这样一位语言艺术大师,为什么会“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想改而终于改动不了呢?这不恰恰说明,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能代替的。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