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刘剑新散文:仙台山记

2020-11-18 17:30|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金秋十月,河北作家采风团一行二十余人,乘车从行唐神树湾景区出发,前往井陉仙台山。本应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因了途经大山,手机信号不好,导航有误,夜幕降临时,方抵仙台山。迎迓我们的,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 ...

 

    金秋十月,河北作家采风团一行二十余人,乘车从行唐神树湾景区出发,前往井陉仙台山。本应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因了途经大山,手机信号不好,导航有误,夜幕降临时,方抵仙台山。迎迓我们的,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打铁花的壮观场面。

                         
    我们下车后,迅即雀跃地加入欢快的人群,冲向前边拍照,并与游客一同高声呼喊,为表演助兴。身穿消防服、头戴安全帽的老艺人们精神抖擞,尽情地挥舞着手中的“利器”,将丝丝铁水划向漆黑的夜空。霎时间,一束束金色的铁花在天空绽放。那热烈的场面,震撼着游人的心旌;就连天上的星星,也羞涩地隐藏起来。我们不约而同地说:晚到一个多小时,却能看到精彩的打铁花。真好!


    那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打铁花,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今,仙台山景区将井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吸引着八方游客;同时,也极大的丰富了当地农民的文化生活。可谓一举两得。

 

    翌日,我们乘坐的景区观光车抵达仙台山麓。山腰灌木丛中,六个醒目的大字“国家森林公园”最先映入眼帘。字体中央下方有一圆形“仙台”徽标。此山可有神仙?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登山寻幽,溯本追源。要以强者的勇气攀登,方能掀开仙台山神秘的面纱。


    登上石阶,步入山门。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秋日的仙台山,满山遍野,层林尽染。那或深红或浅红或深绿或淡黄的秋色,俨若一帧精美的油画,赏心悦目。


    梵呗声声,禅音袅袅。一座观世音菩萨庙宇,掩映于万绿丛中。面向菩萨,我虔诚祈祷,唯愿岁月宁静。行至庙后,大家发现,庙顶琉璃瓦缝隙,几丛黄菊怒放着鲜亮的花朵,斜逸的枝杈向外伸展,仿佛向游人招手致意。我抬头仰望,盛赞其生命力之顽强。或许某年某月某日,有只神鸟飞抵这里,谛听禅音,将身上携带的黄菊种子,抖落于此吧!
                      
    我们以今人的脚步丈量古人的足迹,沿着庙后的山坡继续攀登。仙台山极具历史韵味的人文景观刘秀洞,展现在我们面前。


    俗语云,“一山不容二虎”。相传西汉末年,王莽追杀刘秀至仙台山。刘秀躲进此洞,才得以脱身。当他登基坐了东汉开国皇帝,人们便把这里称为刘秀洞。现在,每当游人走进这个天然形成的巨大的石龛洞,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洞内高数丈、分上下两层,上层终年不竭地流淌着一股清泉。因泉水中碳酸钙的常年沉积,最终形成了一个高三米多、直径五米多的莲花状小山,宛如盛开的一朵硕大无朋的芙蓉。下层的三个小洞,洞与洞相连。洞顶含珠欲滴的钟乳石,晶莹剔透,蔚为奇观。


    刘秀洞紧依古刹护国院寺。据史料记载,公元880年,唐僖宗在位时,黄巢起义,仙台山高僧敬恩和尚曾预言皇家必能击败黄巢大军。唐王得胜后,于公元884年御笔亲封仙台山红岩寺为“护国院寺”。古寺历经朝代的更迭,几经毁坏、重修。如今建筑物不复存在,仅存殿基。我们寻幽探踪,在遗址上发现唐天佑元年(904年)经幢1件,元、明、清重修寺院碑文数座。我与几位老师阅读石刻碑文,感悟历史遗存的文化价值,寻觅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有关仙台山的故事。

                      
    我们按原路返回山麓,沿着南面山径向仙台山顶峰前进。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对我来说,上山也何其难哉。行至平缓地带,大家稍事休息。或坐在凉亭内观景,或与卖货者聊天,或在“仙台奇柏”下拍照留念。这株与崖壁成垂直方向、生长在岩石上的柏树,堪称奇木也。


    仙台山山峰巍峨,层峦叠嶂。我们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攀登,走走停停。痴迷于枫树秋叶的秀美,感兴于黄栌秋叶的俊俏。突然,萧瑟秋风刮起。霎时,成千上万片树叶,齐刷刷地从参天大树上飘落下来。这些小精灵们,在空中吶喊着,飞舞着,奔向大地,俨若一群群翩翩飞舞的蝴蝶。


    上山的路上,一位上身穿驼色毛衣,下身穿迷彩裤,足蹬绿胶鞋,手里拎着一个白色编织袋的清洁工人,不经意间闯入我们的视线。他一路之上,跟在游客后面,细心捡路边、树丛中的垃圾。景区的环境美,离不了清洁工人的辛勤劳动。我们把手中的空水瓶递过去。李老师和他攀谈,得知这位员工叫李顺喜,是仙台山脚下五公村的村民。他今年65岁,到景区做清洁工已有20多年了。老人家说着话,手中继续捡着垃圾。李老师用相机给他拍照,记录下仙台山这位普通劳动者的风采。下山之际,我们向老人家挥手话别。

                       
    深山有嘉木,林中有美景。仙台山每一处景物,都别有韵味。我伫立于鹿鸣翠谷,遥想多年前这里或许是梅花鹿出没的地方。而今,它们去了哪里?正思量着,见同行的两位老师在此休憩。他们相对而坐。那泰然之态,犹如正在博弈的道长,契合了仙台山的仙意。


    仙台山植被茂盛,树种繁多。这里还有大片的紫藤。藤条与藤条相互缠绕,那婉约之态饶有意味。岩石上,有文字记载:“紫藤,原产于南方,有好事者,移栽于此。树皮纤维可织物。”这紫藤,更增加了仙台山几许韵致。


    旖旎仙台山,金秋更斑斓。当我们到达仙台山锦秀峰,站在河北、山西界碑处,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仙台山乃全国十大红叶观赏区之一。这满山遍野的黄栌秋叶和枫树秋叶,陶醉游人的心旌。我不顾脚下的荆棘,进入茂密的树林深处,体悟“一叶知秋意,一树识菩提”的妙谛。继而站在一棵火红的枫树下,轻轻抚摸着心仪久矣的红叶,默默地与之对话。红叶呵,你可知否我心中的诗情画意?

        2018年10月30日

【作者简介】刘剑新,笔名剑新。原籍河北蠡县,现居河北涿州。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化名人公益联盟副主席、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北京《新老年》杂志副主编。主要致力于散文创作和文学评论,兼写散文诗、微型小说和报告文学。2018年荣获第四届河北省七夕“才女星”荣誉称号。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