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散文:日记文化研究

2020-8-3 22:36|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康殿英来自: 原创

摘要: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往往忽视一些看起来微小的现象,殊不知这种微小的现象却是一种伟大的存在。而这种伟大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改变着客观世界和人们的主观世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日记便是这微小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往往忽视一些看起来微小的现象,殊不知这种微小的现象却是一种伟大的存在。而这种伟大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改变着客观世界和人们的主观世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日记便是这微小而伟大的存在之一。

日记,日之所记,是最具大众化,最贴近普通人生活的、渗透在社会方方面面的一种实用性文体。它的历史甚至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在人类进步与发展历史上,社会生活、文化等各个方面无不呈现着日记一路走来的深刻足迹。就我们国家而言,农学、医学、数学、天文学是我国古代的四大自然科学。这些,无不折射着日记的影子。如: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这些记载或直接描述,无疑是日记的直接表述或是对日记所记内容的高度总结;再如:天文学。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天象观测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项主要内容,包括天象观测的方法、仪器和记录。两千多年来,中国保存下来的有关日食月食、月掩星、彗星、新星等丰富的记录,是现代天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造成的重大影响,为世界科学技术做出的重大贡献,从某种程度来说,源于日记。

在思想文化教育领域,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的《论语》,是一本带有日记明显特征的、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虽然仅仅记录的是言行,但谁又能否认《论语》在历史上的杰出地位和价值呢!

让我们从历史走来,看一看伟人和英模如何重视日记的。

毛泽东主席早在青年时代,就写有不少日记。193821日,他写读书日记,开头这样写道:“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看李达的《社会学大纲》,一月十七日至昨天看完第一篇,‘唯物辨证法’从1-385页。今天开始看第二篇,‘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387-416”以后逐日记了读书进度,316日记:“本书完。”建国以后,他仍有记日记的习惯。 “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这也许是他老人家在实践中得出的高屋建瓴的结论吧。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同志,他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天是阳历的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七年也,我的日记就从今日记起。但愿今日往后,一天不缺……我今年已经十九岁了,想起从小儿到今,真是一无所成,光阴白过。既无脸见死去的父母于地下,又对不起现在爱我、教我、照顾我的几位伯父、师长、朋友。若大着说,什么国家、社会,更是没有尽一点力了。佛说报恩无上,我连恩还未报,又怎么能成佛呢?俗语说得好:‘人要有志气’。我如今按着这句话,也不枉人生一世。”

恽代英同志作为一位革命先驱,从14岁开始记日记。他在1919年元旦的日记写道:“余作日记且十年矣,自去年就业而辍。吾得日记之益大矣,近来私德方面甚为退化,固以无互助社夹持之动,亦未始非无日记以供存省提撕之故也。今特购国民日记记之,誓不中辍,吾以是观吾比性也。”他还印制贺年片,把写日记作为“最良的修养方法”“最良的求学方法”“最良的练习文字方法”介绍给朋友。他认为写日记的头一条益处就是“详于反省则神志清明不昏不怠,反省而未改过莫自绥且加倍责志。”充分说明了日记在修身上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王杰,党的好干部郑培民等英模人物都写日记。日记的作用在他们身上,有着突出的表现。我们以雷锋为例。雷锋小的时候,对党就有着朴素、深厚的感情。在他的成长路上,不断写日记,检视自己,特别是写读书笔记,领会其书中精髓,不断修身自我,终于从对党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党的理性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他在19611020日写下了为大众脍炙人口的哲学名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个飞跃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

日记在多个方面凸显着它的功能,为什么在人们的思想建设领域也有着非常的作用,我们初步研究认为:日记本身存在着除心灵反映的真实性的特性以外,还有至少三大特性:

(一)密集性

所谓密集性,是指日记的连贯性。日记需要逐日记的(当然,个别时候无能为力的断开也是可能的,但主流或主观意向是如此的),正因为逐记日记,时间久了,就会出现下效果。

其一,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原教育部研究室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皇甫束玉同志,从上小学五年级开始写日记。他在1999925日写道:“我已年过八十,还天天在记日记,这个基础就是在青少年时期打下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长期坚持便会形成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出一种自强不息的意志。

其二,保持思维上的连贯。由于日记是逐日记的,昨天的日记与今天的日记常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往往在作者的思维中有着加深印象,不断深化认识的效果。人们思想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思维的连贯性,又恰恰符合人们思想水平提升的特点,只不过,由于日记的连贯性,催发着思维的连贯性,思维的连贯性又加速着思维模式的形成,我们前述的雷锋日记、王杰日记、郑培民日记无不体现着这个特点。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加速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二)反瞻性 

人的思想进步有一个循序近渐过程。

我们知道。日记是一面镜子,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流露。当我们把这一天的所思、所想、所为记录下来以后,这一天这个结果便成为了历史记忆。当我们过几天或数十日或数年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检查一下自己的言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坚守初心,继续前进,无疑有着重要的修身意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如此,便在内心世界筑起一道防腐的坚固长城。

(三)教育深化性

教育深化性与上述的保持思维上的连贯”有关。写日记的过

程,往往就是对某个事物、某种观念、某种行为再思考的过程,这个思考的过程,往往又是对所记日记内容深化认识的过程。各类日记,莫不如此。如记录天气变化的,他会从记录中寻找天气变化的规律,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自然,这个分析的过程,就是认识深化的过程。

同理,在人们的思想领域,写日记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让我们感到可惜的是,由于日记的普通、简单,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特别是在思想领域,很少触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筹建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这一文化创新,就是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收集、珍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党员日记,通过真实史料,了解我们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的历史的了解,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在行动上落实好习近平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号召,激励党员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争当先锋;另一方面,通过大量日记资料,去发掘、去研究、去分析日记的深刻内涵,大力推动日记文化建设,通过日记,纯洁党员心灵,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又通过党员写日记,让孩子们了解党的昨天和前天,了解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壮大的历史,把先进的思想代代传承下去,使中华民族永远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就是我们建设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进行中国共产党员日记文化研究的意义所在。

                                                         20193月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