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汇 查看内容

网络诊病,心理干预——特殊时期“隔空问诊”的“最美村医”周松勃

2020-2-21 17:12|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来自: 涿州发布

摘要: 在涿州的刁窝镇刁窝村这个普通村庄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网红村医,他曾被评为“全国最美村医”,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的事迹多次被全国各大媒体报道。特殊时期,他依然坚守岗位,创新工作方法和诊治手段,通 ...


“让他多陪孩子玩玩,做做饭,拖拖地,收拾屋子,干点家务,转移注意力,那个药让他别等犯病的时候吃,每天吃三顿,量不要变,饮食上还是以杂粮、蔬菜为主,最好做的松软一些,多喝粥!”

“好的,你伸出舌头我看看,最近怎么样,药按时吃着吗,晚上能睡几个小时?吃饭怎么样?”

我们采访时,周松勃医生正在接电话,还不时通过电脑视频连线“望、问”。

他用这种“隔空”的方式为四邻八乡的百姓们诊治病情,解疑释惑。周松勃医生和他的医疗团队每天要处理100个电话或视频连线,完成患者以及家属的咨询和求助。


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由于“封村”和医院针对慢性病的多种限制及患者心理上的一些障碍问题,病人,特别是慢性病病人遇上了“不愿出村看病”“不能出村看病”等诸多问题。

“很多慢性病人在这个特殊时期会产生焦灼不安、恐惧害怕等心理,有的患者每天量十几次体温,有的因为对疫情的恐惧而加重了病情。每天打电话发视频咨询病情的患者和家属特别多。”


“战胜疾病,心理因素非常重要。我每天24小时随时接电话,随时对患者和群众进行诊断和心理疏导,对每位患者都耐心的询问,倾听他们的诉求,指导病人以及家属日常保养和保健方法,指导他们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心理调整好了,病人就大大缓解了病痛。”

这是村医周松勃对记者说的一番话。

在涿州的刁窝镇刁窝村这个普通村庄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网红村医,他曾被评为“全国最美村医”,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的事迹多次被全国各大媒体报道。特殊时期,他依然坚守岗位,创新工作方法和诊治手段,通过“网上医院”,一如既往地做好村民身边的“120”。

他就是刁四村范阳医院的村医周松勃。


村级医疗机构全部停止接诊以后,他和他的医疗队便转变工作方式,他跟患者之间的联系没断。最近,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网络远程诊病。通过电脑视频来询问患者症状,问病情,看舌苔,给患者进行一些日常调养指导和心理疏导。因为不能坐诊,只能通过电话视频诊病,因此还把很多平时不外传的偏方秘方直接发送给了患者,他说,特殊时期,只要为了病人,他付出多少都愿意。

每天24小时为乡亲们诊疗,每天接诊百余例,不收一分钱。就是我们采访时,他接诊五例,电话咨询始终没停。


周松勃平时一直注重对病人心理干预,有很丰富的经验。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对这些病人的心理干预,起到了很大的社会作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经常去全国各地调研,为了不耽误病人,他每次外出总是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通过网络视频来诊病。平时在村里,对于一些路远的,工作忙的,或者不方便出行的,他也是通过电脑网络诊病。网上诊病快速便捷,给医患双方都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已经成为他将来发展和推广的一个大的诊疗计划。他计划专门开设网络医院,通过网上挂号、网上诊疗来为患者治病,让一些病人少跑腿,也方便给一些外地的患者进行诊断。由于这些长期的积累,在这个特殊时期,他的网络诊病就发挥了很大作用。每天通过电话、视频接受他和他的团队诊断和心理疏导的患者有近百人。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周松勃作为一个从医30多年的医生,对疫情反应敏锐。第一时间带领全院医护人员组建“涿州范阳医院志愿医疗队”,他们每天三次,定时对本院及刁窝镇商业街进行喷洒消毒,负责起了对返乡人员逐户走访登记和体温监测。

同时,周松勃紧急采购消毒液、体温计、口罩、八宝粥、方便面、矿泉水等防疫和保障用品,捐赠给刁窝镇16个村的一线执勤人员,目前他已先后捐款捐物累计近4万元。每到一村,医疗队员还给乡亲们用大喇叭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每天还担负交通检查站点的执勤任务。


周松勃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他愿意做政府在基层的听诊器,传话筒,不仅为老百姓诊病,还把老百姓的声音传递给党中央,把党中央的好政策传递到百姓中间,最大化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他自筹资金建成了4000平230张床位的医院,目前装修完毕,置办医疗设备,来改善乡村医院的就医环境,让老百姓能够在更加舒适的环境里看病。

患有严重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刁四村农民张大爷打电话告诉我们:“我七十多了,周大夫给我看病已经连续十多年了。他诊所里,光我的病例就有一尺高了!没有他,我以后的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


今年年过50的周松勃从小立志学医。“生命是不允许出错的,错了就再也改不过来了。”周松勃以此警醒自己,从1987年从医开始,每诊治一位患者都要做病历记录。

在周松勃的诊室,笔者看到了他精心保留的病历册,摞在一起有一人多高。打开病历册,上面工整地记录着每个病人的姓名、住址、就诊时间、症状、用药等情况。其中,由于时间的原因,一些病历册的纸张已经变脆。

周松勃说,近30年来,他整理记录了219本病历册,涉及病历40多万份。刁四村的乡亲们称他为村民健康的“活档案”,因为他对乡亲们的既往病史、用药过敏史、家庭病史和健康状况了如指掌。


从医近30年来,对那些经济困难的,他都是先看病不收钱,到现在,很多患者几十年也没有还钱,他从来不“要帐”。多年来,他的行医理念是: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有钱没钱都看病,花小钱看大病。


他遵循这条准则一路走来,赢得了民心;他说,今后还要这么走下去:做人,走一条仁爱之路;治病,走一条科学之路,时时创新。

乡亲们为什么离不开他?是因为他心里装着每名患者的“人生健康档案”,是因为他把做人和行医治病用良心统一了起来。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