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何永利诗词文学研究集《词牌传奇》之一:何满子

2019-11-28 16:05|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何满子《词牌传奇》之一作者:何永利唐开元一年仲秋的一天上午,长安午门的行刑台上,猩红色的毡布中央,在彪悍的手持鬼头刀的刽子手前面跪着一位美丽女子,她身材修长,身着一袭白衣皓裙,容颜憔悴之中难掩娇美,乌 ...

唐开元一年仲秋的一天上午,长安午门的行刑台上,猩红色的毡布中央,在彪悍的手持鬼头刀的刽子手前面跪着一位美丽女子,她身材修长,身着一袭白衣皓裙,容颜憔悴之中难掩娇美,乌黑的长发被风微微地吹起,蓬松着,扬撒着。偶而抬头,便可以清晰得看到她眼眸中噙着的泪水,犹如梨花带雨,惹人生怜。她,就是何满子。


说到她获罪的根源,不得不叙述一段唐朝的历史故事,而这段历史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姑母太平公主。


武则天病重时,太平公主帮助她的三哥李显登上皇位,成为历史上的唐中宗。中宗李显被韦氏和安乐公主谋害后,太平公主与侄子李隆基联手发动宫廷政变,铲除了韦氏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拥护她的四哥李旦做了皇帝。在这次政变中,太平公主的贡献极大,从此她的权势威震天下,被封为万户侯,三个儿子也都做了三品大官。她与睿宗李旦谈论政务,一谈就是半夜。李旦对她言听计从,她推荐的人物全部录用,七位宰相中就有五位是她推荐的。


李旦确定李隆基为皇位继承人,太平公主担心李隆基掌权对自己不利,于是散布“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宜立”的流言,指使宰相提议废除李隆基,又多次派人暗杀,但都没有成功。


后来,李旦将皇位传给李隆基。李隆基做了皇帝后,决心除掉太平公主。他先发制人,于先天二年(713年)七月突然动手,逮捕并处死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太平公主急忙从京城逃入南山,过了三天才敢出来。李隆基派部队包围了太平公主的住宅,逼迫她自杀。太平公主看到没有活下来的希望,最后自杀身亡。在这一事件中,太平公主的两个儿子也被处死,这是后话。


在太平公主阴谋杀害李隆基的过程中,曾构想过无数的主意,其中一项阴谋就牵涉进了何满子。太平公主府中有名心腹偏将唤做马华,乃是河北沧州人士,他献策太平公主道:“阿瞒(李隆基小名)乃是好色沉溺音歌之徒,何不找一绝色女子,加以辅训,送入宫中,寻机下手达到目的呢?”太平公主问道:“卿心中可有足当大任者吗?”马华言道:“末将祖籍沧州,乃是古来学武之地,纵是六岁顽儿,亦习拳脚。佼佼者不乏其数,现常闻有一散乐(杂技)花魁,名做何满子,人俏技佳,才艺双全,且能歌善舞,自谱自唱,名满沧州,不知可否当此大任?”太平公主允诺。


于是,马华便以太平公主名义,回乡传付懿旨,将那何满子骗到了平康里的镇国公主府。来后,并不曾交代究竟是为了什么,除了教授一些宫中礼仪外,又请武功高手传授一些暗器功夫,别的一概不提。何满子心中纵有千般狐疑,也不敢多问一句。太平公主与马华一直认为时机未到,迟迟不肯泄露这偷天换日之计,也不放她走出府门半步。就这样,何满子在未揭锅的阴谋诡计中混混沌沌地生活了三个月。

 

其间,太平公主多次找到唐玄宗,言道发现一绝色女子想献于皇上,想那玄宗何许人也,虽然风流倜傥,爱色如命,但也是绝顶聪明,睿智过人,早对公主产生了怀疑,焉肯轻易就范,便一直婉言推辞。后来,太平公主假借召见机会,带何满子见玄宗,玄宗出于惮忌仍不为之所动,但已对满子有了深刻印象,后来平定了太平公主之乱,因忙于国事便忘记了此事,故一直未曾提起。


事发后,王毛仲和高力士负责调查此案,并奉命清除其余党羽。马华为了脱身立功,将太平公主欲用何满子的弑君阴谋全盘托出,但隐匿了自己于此中的勾连,一股脑儿地推给了太平公主与何满子,并嫁祸何满子是此谋主犯。这样,何满子自然也就成了此案要犯,经无数次拷打审讯后,她一直喊冤,道自己实不知情。但谋害君王,罪不可恕,官家哪由你申辩半句,一年后,何满子终于落判秋后处斩,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临近午时,监斩官问她有无最后的要求,何满子道:“奴家实为冤枉,但天不容辩,也罢,于死前唱一首自己谱曲填词的歌,来告别这个昏暗的浊世吧。” 监斩官答应了她。于是,一曲长歌带着委屈,带着悲愤,如激流喷涌,凄婉清绝,激荡在长安的天空,令人肝肠寸断,闻者无不潸然泪下,刹那间天地昏暗,凄风四起,刑场顿时哑然无声。


此时,唐玄宗正在兴庆宫憩息,突然,一阵凄婉的歌曲如天籁之音,袅袅飘过,直令殿风习习,窗棂簌簌哀响,顿见两只麻雀在歌声中撞壁而死,他惊诧极了,顿命太监出去寻找声迹。片刻,太监回报,乃是斩决女犯何满子最后终曲。玄宗立身而起,大声言道:“速传口喻,刀下留人!”可惜,晚了一步,何满子已经香消玉殒,身首异处,只剩下汩汩流血的娇躯和那远抛的红颜。说也奇怪,那凄楚哀绝的玉面上,大睁着的美目中依然不住地滚落着珍珠般的泪滴,那红唇酥口依旧张合着,翕翕颤动着,幽幽地唱着那首未尽的哀伤词曲,真个似余音绕梁,久久不绝。太监流泪了,众人流泪了,连最后听到回旨的玄宗帝也流泪了……


玄宗乃历史上著名才子皇帝之一,他音乐上的才华丝毫不逊于其政治才干,史称他“性英断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即说他是一个英武果敢,多才多艺,精通音乐与书法的全才。他也擅舞,十六岁时常为祖母武则天表演唐代著名歌舞大曲《长命女》,会奏多种乐器,尤其是羯鼓敲得特棒,练习时敲坏的羯鼓就有四大柜,他称羯鼓是“八音之领袖”。认为各种乐器都不能与它相比,演奏技巧之高超被宰相宋璟形容为“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即使在上朝时玄宗也怀揣玉笛,其手指不停地在笛孔上按摸新曲。在听政之暇,亲自训练了一支3O0名乐工的乐队,被称为皇帝梨园弟子,“梨园”作为音乐乃至戏曲的别名即出于此。他亲自教他们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时,有一声误必立觉而正之。他还颁布曲名,把原为汉文音译的少数民族和外国曲名改为具有内容的汉文曲名,还常举办宫庭器乐合奏,正是由于这位皇帝音乐家的喜爱和重视,盛唐音乐,以及与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达到历史的顶峰。

 

唐玄宗一生作有无数曲子,闻名于世的有《紫云回》、《龙池乐》、《凌波仙》及五十六岁时遇上杨贵妃后作的《得宝子》等,最著名的就是歌舞大曲《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是音乐舞蹈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乃至名传后世。


当爱乐若此的唐玄宗得知错失了这样一位美丽的天才女知音时,他伤感的心情可想而知了。他是个音乐天才,问明实情后的懊恼后悔、相见恨晚的痛惜油然而生,激荡着,震撼着,淌流着,借着这种灵感,挑弦序歌,瞬间,依着回忆将那首天籁之音谱写出来,将那哀伤的词句逐一寻回,一遍遍地弹弄着、吟唱着……


于是,这首千古的词曲就诞生了,唐玄宗亲自为此词曲取名为《何满子》,用以纪念那位无辜的才女,并教习宫中梨园时常演奏。


白居易所记载此事则与之相谬,在诗中他是这么写的:“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并且在“何满子”后自注说:“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免。”在白乐天的诗中,既发泄了对唐玄宗没有赦免何满子的不满,又描述了这首歌曲感动了宫中的宫女、歌妓,还有历代敏感的诗人,兴许有借他人哀伤哭自己衷肠之意吧。


以后的岁月,因为安史之乱流落民间的宫中歌妓,在难捱之际,总会悲伤地唱起《何满子》,感叹世事之难料和生命的无常。后唐文宗逢甘露之变,皇帝自知不免,便让宫人沈翘翘且歌且舞《何满子》,做为自己最后的挽歌。

 

但是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却依据自己的情感愿望,创造了另一个美好的传说,他写道:“何满能歌能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水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玄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谱亲题乐府纂……”


在元稹的笔下,何满子不仅仅因此获释,并且曲名被玄宗御笔钦定,用她的名字“何满子”来命名。在元稹的笔下,这个何满子非但进入了皇宫,并且还受到皇帝的宠爱。他夸耀地写道:“鱼家入内本领绝,叶氏有年声气短。自外徒烦记得词,点拍才成已夸诞。我来湖外拜君侯,正值灰飞仲春琯。广宴江亭为我开,红妆逼坐花枝暖。此时有态蹋华筵,未吐芳词貌夷坦。翠蛾转盼摇雀钗,碧袖歌垂翻鹤卵。定面凝眸一声发,云停尘下何劳算。迢迢击磬远玲玲,一一贯珠匀款款……”在一首长达四十句的长诗中,元稹极力描写了这个叫何满子的女孩出色的音乐技能、美丽的容貌……它不再是一个哀伤的故事,因为它有了一个完美地尤如童话般的美好结局。


但是无论如何粉饰玄宗,如何真诚地祈祝原作者,都不能否认《何满子》这个曲调,始终是一首充满哀伤的词曲,是历来传说中典型的凄悲曲词代表。


随着时间的推移,《何满子》一词在形式上渐渐发生变化,或变为单调三十六字、三十七字,到了宋代,干脆变成了双调七十四字,但是词的主题却依然没有变化。秦少游写道:“衰草寒烟无意思,向人只会凄凉。吟断炉香袅袅,望穷海月茫茫”;仇远则感叹:“闲指青衫旧泪,空连半股鸾钗”;连苏子瞻也说:“试问当垆人在否,空教是处闻名。”


可见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何满子》始终宿命般地承载着人的伤情悲曲。后来又产生的一个更为感人的广泛传说。


“故园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这也是《何满子》所承载的悲伤故事之一,是唐代我们河北清河诗人张祜的著名诗句。

 

这个让《何满子》成为断肠之作的另一个传说来自玄宗之后。武宗时候的一个才人——孟才人,她因为擅长笙歌而受到了唐武宗的宠幸。武宗病重的时候看着她说:“我就快不行了,你有什么打算呢?”孟才人指着装笙的锦囊说:“就让我用它来自缢吧。”武宗哀伤。才人说:“让我来为皇上演唱一曲,以排解您的忧思吧。”于是,她唱了一曲《何满子》,然后气绝倒下。太医检查过说:“她的脉搏尚有余温,但是肝肠已经断碎了。”


怎样的伤离能够让人一曲断肠呢?她,只不过是一个才人,是他众多嫔妃才人中的一个,以死相随并不一定是她的本意啊,但先皇已去,剩下的岁月只是等待白头而已。不过也罢,女人的宫怨是一种极端的生命状态,如果不是因为她的善歌,谁会知道?也许她来到世上只为那最后的一声清绝,就像那只传说中的荆棘鸟,积蓄一生所有的能量只为最后的歌唱——余音缭绕,千载不绝,犹伤至今……


何满子的故事,在盛唐元稹可以给出一个喜剧的结尾;而到了晚唐只能成为女人的悲歌,这也是时运所致,由不得人去选择。


何满子的故事讲完了,不管真假虚实如何,但作为词牌却真实地存在着。让我们在故事的遗痕中,在《何满子》悲愤的词调中,去寻觅,去尽情地倾诉哀怨愁怀吧,那或许也是一种调解和释放……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