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十三章:商代子姓燕国与周初姬姓国

2013-9-8 16:17|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秦汉以来所传文献中燕国的“燕”字均作“燕”,但是西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燕国的“燕”字均作“匽,战国时又加邑旁作“郾”。于是遂有人认为“匽”当是“燕”的本义。其实“匽”仅为“燕”的假借字,方濬益《缀遗斋彝器 ...
《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

张京华著

第十三章: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商代子姓燕国与周初姬姓国
 
 

讨论了先商及商代方国与都邑的背景,现在再回过头来,接着前面风姓、姜姓、姬姓三大部族及风姓部族鸟图腾信仰的线索,来探讨燕国的起源。

 

首先来看燕国的“燕”字。

 

秦汉以来所传文献中燕国的“燕”字均作“燕”,但是西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燕国的“燕”字均作“匽,战国时又加邑旁作“郾”。于是遂有人认为“匽”当是“燕”的本义。其实“匽”仅为“燕”的假借字,方濬益《缀遗斋彝器考释》匽侯鼎释文引潘祖荫(伯寅)说“此匽当为燕之假借字”,是对的。但是在商代燕国的“燕”究竟作何字,是作“燕”抑或作“匽”,则至今未能找到并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国名称谓。

 

如前所述,北京房山琉璃河董家林古城址的发现说明在西周以前当地已有一座具有都城规模的城邑存在,这座城邑非商代燕国莫属。又从商代以及先商今河北北部方国林立交错等情况来看,这一商末存在的燕国其始建及延续的时间如果上溯到晚商、早商以至先商时代,其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其实商代晚商时期(自武丁至武庚)作为燕国国名的“燕”字早已见到,并且为人们所熟知。这个“燕”字既不作假借的“匽”字,而且和后来写定的“燕”字字形也略有不同。在商代青铜器的早期(包括武丁、祖庚、祖甲)铭文中,已见到有“亚④”二字。在甲骨文二期(包括祖庚、祖甲)卜辞中,也有某某日“卜④贞”的记载。

 

“亚”字在甲骨文、金文及周初史籍中常见。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常和方国国名

 

连写,有时与方国名笔画相连,有时将方国名框在“亚”内,成为一种合文的符号。在周初史籍中,有“惟亚惟服”、“侯亚侯旅”等句,与服并称,与侯连称。唐兰《武英殿彝器考释》据金文、甲骨文中“诸侯大亚”、“多亚”等语,认为亚为爵称,说:“凡此亚旅之文,前人多不得其解,得甲骨金文互证,始可定亚为爵称。”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进一步根据甲骨文、金文资料,认为亚为商代内服的诸侯。丁山说:“殷商王朝‘邦畿千里’之内,实分田、亚、任三服。”“甲骨文的‘多田亚任’决可当以《尚书》、金文所谓‘侯甸男’。”“就甲骨文以论商代的封建制度,应该是邦内甸服,甸外亚服,亚外任服。”依丁山的解释,亚服即是侯服。商周的分封制度是以都城为中心,按照距离的远近划成一个个的同心圆。王畿之内称为邦内,是畿服、甸服、多田。此外是侯服、亚服。再外是男服、任服。这三服是内服的三服。内服以外,又有“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的外服。在《尚书·禹贡》中,甸服、侯服、绥服(男服)、要服、荒服之间的距离各为五百里,其中从王朝的都城到侯服即亚服的距离是一千里至一千五百里。据此,亚就是商代侯国的爵称,可以称为侯的封国同样也有资格称为亚,而亚与侯国名称的合文符号也就是这一封国的徽号。 卜辞中的“卜”和“贞”字之间的一字,最初曾以为是地名或职官名。董作宾《大龟四版考释》(1931)首先确定这一字为贞人名,说“贞上一字……可知其决为卜问命龟之人。有时此人名甚似官名,则因古人多有以官为名者”。又说贞卜时,“有时王亲为之,有时使史臣为之”。在以后的甲骨文研究中,又逐渐知道了贞人并非普通史官的身份,他掌管命卜和刻辞,而这一职事有时又由商王亲自承当,说明能够担任贞人的人也必定是王朝中的重臣,其中也包括从各方国中征召而来的诸侯,其身份类似周初及春秋时在周王室任职的三公和卿士。王献唐《黄县█(上己下其)器》就认为甲骨二期中的贞人“④”既是贞人,又是█(上己下其)国侯爵。在武丁时他是█(上己下其)国侯爵,在祖庚、祖甲时是贞人,在商王身边。他是武丁、祖庚、祖甲三朝旧臣,深受重用。武丁之妻妇好在世时,他还曾将“亚其”铜器进献给妇好,妇好死后该铜器被放在墓中陪葬。


12345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