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三清茶山来 郝小学

2019-9-3 23:47| 发布者: 萧雪原创| |原作者: 郝小学来自: 原创

摘要: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三清茶山来 郝小学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三清茶山来

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作家江西采风系列报道之七

        文\图 郝小学 李凤梅

      己亥年盛夏末,愚怀着敬慕和好奇之心,千里赴江西上饶三清山“游击垦殖场”采访,观野生茶山,开阔眼界,访年轻女强人争创茶之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受益匪浅,特写此嵌名七律(平水韵)以作纪念。     

    夏千寻赴上饶

   吟魂牵不遐遥

   峰叠镜天涯绝

   道投书海角潮

   苑野生任自长

   江熟识凭他挑

   民喜爱争相宠

   妪脱贫铺虹桥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国度。今天要采访位于江西上饶境内的名山三清山和茶山,唐代 “茶圣”陆羽的《六羡歌》和其创编《茶经》的惊世之举随浮入脑海,不得不思之加以纪念,不得不对中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予以回瞻。茶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茶经》经过陆羽这位被遗弃孤儿的艰辛寻访、归纳总结提升,使其成为华夏乃至世界的饮食和精神缩影,是世界上第一部茶百科全书。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列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作为采访报道几十年茶文化的一名老记者,吾体会更深的是在我们老少咸宜均嗜茶的国度里有必要强调,饮茶必须思源。

     神奇东方树叶的渊源

        据史料记载,唐代陆羽也就是陆鸿渐是茶之使用第一人,在其之后,才有茶字,才有茶学。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所作的的《六羡歌》,成为我们诗词国度诗与茶结合的经典之作,此诗表明了其恬淡的志趣和高风亮节的精神,他不羡慕荣华富贵,念念不忘的是故乡的西江水。在此,余借用其“西江水”为“江西之水”,以为本文所用。其超凡脱俗之意境,令吾钦佩之至,也启迪今人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

       陆羽所著《茶经》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他躬身实践,勤奋学习,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亲揖而比”、“亲灸啜饮”、“嚼味嗅香”,又遍稽群书,潜心求索,百折不挠,广采博收茶家采制经验的结晶。全面叙述茶区分布、茶叶的生长、种植、采摘、制造、品鉴,许多名茶也是被他首先发现。按现代科学划分,包括了植物学、农艺学、生态学、生化学、药理学、水文学、民俗学、史学、训诂学、文学、地理学以及铸造、制陶等多方面的知识,丰富异常,成为享誉世界的奇书。

       《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一之源,概述中国茶的主要产地及土壤、气候等生长环境和茶的性能、功用;二之具,讲当时制作、加工茶叶的工具;三之造,讲茶的制作过程;四之器,讲煮茶、饮茶器皿;五之煮,讲煮茶的过程、技艺;六之饮,讲饮茶的方法、茶品鉴赏;七之事,讲中国饮茶的历史;八之出,详细记载了当时的产茶盛地,并品评其高下,记载了全国四十余州产茶情形;九之略,讲饮茶器具何种情况应十分完备,何种情况可简略,野外采薪煮茶,火炉等不必讲究,临泉汲水可省去若干盛水之具,但在正式茶宴上,“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缺一则茶废矣”;十之图,他把以上各项内容用图绘成画幅,张陈于座隅,茶人们喝着茶,看着图,品茶之味,明茶之理,神爽目悦。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以茶示礼,“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礼仪之邦的真实反映。

     《茶经》除了用详实的内容吸引受众外,茶圣还造了二十四件茶具做规范。远近的爱茶者都钦佩、羡慕,喜欢逐新者家里也都收藏了一套这样的茶具。有个叫常伯熊的人,又根据茶圣的论说作了修订补充,于是王公朝臣均效仿,没有不喝茶的,还要按一定规矩“吃茶”,于是乎,茶道在中国盛行起来。

      陆羽之神奇。据唐代文人张又新《煎茶水记》载,详细地开列出一张陆羽品评过的江河井泉及雪水等共二十品的水单。如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把扬子江中心的中泠泉(在今镇江,又称南泠泉)列为第七品。更为有趣的是他记下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州刺史李季卿在扬子江畔,遇见了在此考察茶事的陆羽,便相邀同船而行。李闻说附近扬子江中心的南泠水煮茶极佳,即令士卒驾小舟前去汲水。不料士卒于半路上将一瓶水漏洒过半,偷偷舀了岸边的江水充兑。陆羽舀尝一口,立即指出“此为近岸江中之水,非南泠水”,李闻之令士卒再去取水,陆品尝后,才微笑道:“此乃江中心南泠水也”,取水的士卒不得不服,跪在陆羽面前,告诉了实情,陆羽的名气随后被传扬得出神入化。晚唐时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据史料载,他不仅是茶专家,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音韵专家、书法家、演员、剧作家、史学家、传记作家、旅游和地理学家。

      茶的别称有很多,除了我们现今称作的茶外,其名尚有槚、蔎、茗和荈,还有诧、皋芦、瓜芦、水厄、过罗、物罗、选、姹、葭荼、苦荼、酪妈等称呼。茶的雅号有:“不夜侯”,晋张华《博物志》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清友”,据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为茶也”;“余甘氏”,据李郛《纬文琐语》称,“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还有雅称“森伯”、“涤烦子”的。随着名茶的出现,往往以名茶之名代称,如“龙井”“大红袍”“雨前”等,称谓甚多,彰显国人対茶的溺爱。

    “琴棋书画诗酒茶”,这七样嗜好,是历史上中华文人显性特征。在外国朋友眼中,神秘的东方古国,拥有着神奇的东方树叶和同样让他们叹为观止的中华诗词。诗茶交融,相辅相成,从最早出现的茶诗到如今,历时一千七百余年,众多的诗人、文学家,创作了浩若繁星的中华茶诗。其中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写出了文人大彻大悟、超凡脱俗之感,精神得到升华,飘飘然,悠悠飞上青天的精神境界,为世人称奇。他以神逸的笔墨,描写了饮茶的妙处,因其生动地描绘了饮茶一碗、二碗至七碗时的不同感受和情态,故有《七碗茶歌》之称。诗中描述诗人收到好友孟谏议差人送来新茶,享受着茶的神奇:“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两腋习习清风生”一句,成为文人墨客常常引用的佳句。诗传千载,茶香万年,茶香融入诗中,既有茶的芬芳,又有诗的含蓄,茶的独特魅力在诗词瀚海中绽放出异样的光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令国人为之自豪与骄傲,也令外宾欣羡不已。

       茶在中国的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茶人、茶具、茶书、茶画、水泉以及有关茶文化遗址遍布九州。中国的茶文化及饮茶民俗早在汉、唐、宋代就向中国周边地区辐射,明清时更传到欧美,产生巨大的影响。茶不仅可饮、可食,在古老民族的发展史上由于龙的传人对其的酷爱,形成了厚重的茶文化,产生了以茶字为头许多的社会功能: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作礼、以茶联谊、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兴农、以茶促贸和以茶致富。茶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相连,密不可分,对改善和提升幸福指数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江西上饶产名茶

      回顾了茶文化的源远流长,现在书归正传,感受一下江西上饶的名茶、名泉文化。

      贡茶是封建制度下各地方向朝廷进献的土特名贵产品之一,贡茶专供皇室或赏赐之用。贡茶始于西周,兴于东汉,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贡茶的数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愈来愈高,以至广大茶民难以承受。历代贡茶兴起与衰败的史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兴衰。曾被历代皇室列入贡茶的江西茶有: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休茶)、宁红太子茶等。上文已述,“庐山康王谷水帘水”被誉为天下第一水。

      据史料记载,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道教兴起时,就与茶结了缘。道教宫观多建于名山胜处,而这些地方更是盛产茶叶之地。随之,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等,凡有道教宫观处,都在山谷岭坡栽种茶树。栽茶品茶,很自然地成了道士们日常的乐事。上饶三清山这座具有1600余年历史的道家名山,历史上就是产茶的盛地。上饶市,素以"山郁珍奇"、"上乘富饶"著称。这里背靠国家5A级风景区三清山,面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资源丰富,山川秀丽,交通便捷。其因玉京、玉虚、玉华 三峰"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名,如同世外仙境。好山好水蕴育出的好茶——上饶白眉,其主产区就在上饶市的上饶县。

      上饶县产茶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孟郊《题陆鸿渐上饶新开山舍》云:"惊彼武陵状,移归此岩边;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证明茶圣陆羽曾在上饶建屋居住。据明代《广信府志》记载,陆羽的山居,就筑在上饶城北的茶山寺。其凿石开出的泉水,后人称之为陆羽泉,"以土色赤,又名胭脂井";其所建小亭,名为"观泉亭"。由此可见茶仙与上饶的历史渊源。

       游击垦殖场今非昔比 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清山有座山峰被誉为东方女神峰。位于南清园东北,为三清山标志性奇观绝景。原名女神峰,又称司春女神,海拔1180余米,通高86米。整座石峰造型就像一位秀发披肩的端庄少女,天设地造,鬼斧神工,惟妙惟肖。亿万年来,女神端坐山巅,默然注视芸芸众生,神态祥和。世人认为她是东方圣神,春天的化身,因而称之为“东方女神”。东方女神与“巨蟒出山”左右相向岿然屹立,象征宇宙天地阴阳和谐,天缘佳姻美轮美奂。这座神奇的山女神——将为我们今天的采风演绎出新故事。

       盛夏时节,冒着近40度的高温酷热,带着敬佩和好奇之心,河北名人名企文学院作家们在三清媚文学院院长毛素珍的带领下,在“游击垦殖场”郑先荣老场长陪同下,走进三清山茶城、垦殖场,感受那里因实施茶文化所带来的巨变。

      来到毗邻三清山景区的一座中式茶城,笑容可掬、眉清目秀的三清红集团理事长苏梦丽热情地接待了大家。

      步入木屋城,映入眼帘的是满室陈列的茶产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茶香扑面而来。品着他们的专利茶——红茶和白茶,聆听这位身着唐装的年轻美女讲述自己的创业史。她是福建人,十年前,她原本只是在三清山女神峰下卖茶,由于此地的优美环境以及盛产茶叶的独特魅力,让其爱上了三清山。随后她果敢作出决定举家迁至上饶,很快决策与游击垦殖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承包了一大片山,开始了她开创茶事业的征程。经过艰辛耕耘,如今她的茶事业已是风生水起,正在打造成江西的茶品牌,实现更大的梦想。所在三清红集团已成为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省茶叶协会副会长单位,“三清红”成为江西省著名商标,荣获2016“江西茶香天下”上海茶博会优质产品奖,2016中国(济南)第四届茶博会最具发展品牌潜力奖,多项国家级金奖等。三清红的红茶、白茶、绿茶、青茶、野生黄金茶等畅销国内外。

      十年磨一剑,三清红秉持“传承一杯好茶”的理念,用良心做事业做品牌。她解释说,茶,入百草福泽众生;择山、择土、择天、择水、择时、择心循自然生理,乃成茶之良叶,又曰茶之良心;植物的神奇源于天时地理,独有的名山世之稀有,成就独有的云气光照,称之为良气,聚生为良之茶气。自古,茶品皆人品;源于祖制,择良叶、择良法、坚初心,终成茶之良师,实曰茶之良心;“三清红”尊自然,传祖制,只为传承一杯好茶。

      在江西省茶叶协会副会长、上饶市百强企业带头人、高级茶技师、评茶师,品牌创始人元盛兴等团队成员的帮扶下,作为品牌创始人更是品牌代言人的她,在此接待了一批批国内外的贵宾和游客,获得各级领导和游客的好评,现在的她在三清山拥有极高的声誉,也被大家戏称为生活版的三清山“女神”。

      十余年间集团已投资超过6千万元,新建的三清红初制加工厂坐落在信江源头·紫湖镇九龙庙处,通过此目的落地,直接带动该镇75户全国联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年增收2000元的目标,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农户1000余户,把茶叶生产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着力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一位纤纤女子要创三清山新品牌

      一位年轻的母亲离乡背井创业,其胆识令吾敬佩,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其成功也在情理之中——三清山仙道天人合一的极佳环境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的大环境不成功都难。

      山有形兮,茶为魂。自古名山产好茶,好茶向来出名山。三清山为道教名山,是世界级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是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三清宫古建筑群,也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守着这么好的山和神奇的茶资源,这位女强人带着品牌使命感给我们讲述了他们的愿景——就是要以点带面,创建文旅品牌产业综合体,抓住时代机遇,让品牌享誉国内外。

       三清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旅游资源,他们将讲好“以茶讲山,以山托茶”的品牌故事,茶源于山,代表山,更可走出山,是无言的使者,亦是山最好的代言人。植根与此,闻名与此,以此为根基,他们将加快在品牌化市场时代不断整合相关优势资源的步伐。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谋定而后动,则无往而不胜。文 、产、商、学、旅,打造完整文创品牌产业链条,茶山茶园 ,茶博馆,制茶体验,茶树认领,三清民宿,旅游纪念....三清红将各资源梳理包装,以茶为点,从不同维度全面构建展示三清本土文创产业,充分联动多项资源 ,充分调动游客参与性,深刻丰富旅游内容,互动中引发主动传播,引得进来,更要走得出去,以时代为海,筑品牌为帆。凭借过硬的硬件设施:万亩茶山、专业茶厂、女神宾馆、品牌博物馆、品牌直营店、崖尖上的茶舍(三清山网红打卡点)、索道综合店、金沙服务区、三清红品牌专卖店、希尔顿酒店、三清红品牌专卖店、三清红·手工抹茶饼坊、三清山益农社农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和正在建设完善的软件系统:完善的品牌架构、成熟的运营团队、系统的文化打造、线上线下布局整合、专家级品牌团队护航,以茶为中心实现三清山上三清红,实现共生共赢的美丽梦想。  

       听完女强人的介绍作家们已为他们的愿景震撼,随后苏理事长请大家到现场参观他们独一无二的高山茶基地。

       顺着弯弯的小路,我们来到了他们的茶山,让我这个报道茶文化几十年的老记者看傻了眼——这哪里是茶园啊?那整齐划一以条状延伸放射出去的茶园旧象在这里没有出现,想拍张留念图片,人都不好找站的地方,就像是无人管理自由疯长的灌木丛林,这种天树人山合一的原生态之美太出乎意料了,再一次震撼到大家。

      去的时候正值结果期,一串串茶果挂满枝头,这也是咱这位老记者第一次所见,开了眼界,茶果的丰富作用,苏总他们也在开发。冒着酷热她边走边介绍,这个基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当地生产队播撒种子,在三清山花岗岩地质地貌土壤中生成的老茶树,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及各种矿物质。它的连片面积达500亩,属南方灌木树种,任其野生野长;“三清红”茶就生长在“世界双遗产、有着“江南第一仙峰”之美称的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三清山是一个公认的天然植物园,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在2万以上,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清新”标准267倍。三清山万峰叠嶂,植物气息彼此交融渗透,终年云雾缭绕,冬季冰霜雪气,多漫射光,为茶叶茶气的自然长成提供了“顺天时应地理”的稀有环境。茶区海拔在300-1300米,古茶树高2-3米,区内气候温和,日照短,昼夜温差大,云雾弥漫,雨量充沛,负离子密度高。陆羽所著《茶经》所云:“上者生烂石”是茶树生长的优良环境。我们看到茶树干上布满青苔,茶园生态极好,生物呈多样性,百花奇放、名贵的中药材与茶树相伴相生。

       苏总说,在自然环境良好,土壤、水源皆无污染所产出的“三清红”茶,采摘不易,山野气息丰沛,口感醇厚,清幽隽永,是真正稀缺的高山野茶。茶园管理严格实施自然管理——不施肥、不修剪、不打农药,全年只采一次茶,也就是只做春茶,尊自然——不可复采催生,以便植物休养生息,使三清红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硒、锌与多种茶多酚类物质,高达35%的茶多酚含量,国内首屈一指。2013年7月27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报告显示,《三清红茶叶基地》完全符合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检测要求,各项农药残留物均为零,重金属检测值优于国际标准10倍以上。这让我深刻地感悟:道家仙山生好茶,“三清山”氧茶、氧气、养“神仙”。

      面对此神秘、神奇的原生态茶山,苏总充满了自信,我问其开发此山的原因,她不假思索地说:“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三清媚女子文学团队用文学做公益,致富家乡人、助力乡村兴的做法感动着我,她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用茶品牌为名山和百姓做点儿实事”。下山时,苏总微笑着对我说:“我丈夫说这座茶山,就是一个裸体的美女”,淡中品致味,慧心悟茗香,我信然。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分类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