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史 查看内容

张京华《燕赵文化》第一章:上古生态的辉煌梦境

2013-9-7 19:24|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张京华来自: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在北方行走,常常可以见到许多条干涸、宽敞的古河。在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的各个山脚,在华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河道常有数百上千米宽。有时在开阔的河道中间还存留着一道小河,成为河中之河,但是多数地方在多数季节 ...
《燕赵文化——一个北方平原地区汉族旱地农耕文化的历史》
 
张京华著
 
第一章:草木畅茂,洪水横流——上古生态的辉煌梦境
 
 
在北方行走,常常可以见到许多条干涸、宽敞的古河。在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的各个山脚,在华北平原的腹心地带,河道常有数百上千米宽。有时在开阔的河道中间还存留着一道小河,成为河中之河,但是多数地方在多数季节滴水皆无。废河道上碎石层层堆积,小路沿着河道中的硬土带弯曲向前,有时河道上完全是干燥的散沙浮土,就根本没有路,步行非常艰难。坚厚的长桥空空架在无水的河滩上,附近的农民在河底翻砂。在山脚河谷中,往往可见河岸的断壁上显露着河卵石与河砂陈陈相因的沉积层,一般都有两三米高。史书上载,至少在一千年以前的唐代,北方地区还是林深草杂,虎狼熊罴出没,如今这里只有干旱,只有衰老。在很久以前的上古之际,史载“河菑衍溢,害中国,故禹抑洪水,导河自积石,历龙门,南至华阴,东下砥柱。至于大陆,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勃海。九州既疏,九河既洒,诸夏艾安,功施于三代”。而今大河纵横流水滔滔的丰沛生机早已不见,所剩下的只有毫不掩饰地裸露着的英雄的晚年。历史上的燕赵不是后世所见到的这种状况。古代燕赵地区流传着两个极具魄力的传说,一个是沧海变桑田的传说。它说陆地每千万年就要变为沧海,沧海每千万年又要变为陆地。晋葛洪的《神仙传·王方平传》中说,神仙麻姑和王方平相会,麻姑自称从上次相见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真可以说是阅尽沧桑了。这个传说虽较后起,但是形象、清朗,不陷于神,不失于玄。沧海桑田的传说虽是一个神话,但是其中也有虚有实。最早对沧海桑田神话作出科学解释的是北宋人沈括,他在《梦溪笔谈》中指出:“太行山以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状。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根据现代地质学的描述,在最古老的太古代和元古代,河北平原正是一片浩瀚无垠的沧茫大海,没有飞鸟,也没有游鱼。古生代以后,又过了几亿年,海水逐渐变浅,海洋生物开始繁殖。 到距今四亿年的时候,河北大陆才从海水中显露出来,出现了两栖动物和原始森林,但初生的大陆经常出现间歇性下沉,海水时走时来,海陆交替频繁。在距今两亿多年的中生代,又经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北部和西部的燕山、太行山多次抬升,河北大陆的地貌方始初具现在的雏形。这一时期气候湿热,雨量充沛,陆地上森林茂密,森林中生长着巨大的食肉恐龙和鸟类的祖先始祖鸟。在河北省张家口的南天门曾经发现过食肉恐龙的化石。

 

另一个传说是大禹治水。传说在尧舜时期黄河中下游曾经发生过大洪水,黄河分裂为九条支河,播散开来流过华北平原。《尚书·益稷》说当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连山陵都淹没了。战国时形象生动地追述大洪水的有《孟子》和《吕氏春秋》,《孟子》中有“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之说;《吕氏春秋》中有“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之说。孟门山在今陕西宜川、山西吉县之间,龙门之北,绵亘于黄河两岸。古书中所记夏禹的活动多在南方江淮流域如涂山、会稽等地,所疏导的黄河的关键之处是孟门、龙门、砥柱等地,但是河水所泛滥的地区即九河流经之处却正当燕赵区域。《尚书·禹贡》记载当时黄河流至下游平原地带以后,“又北播为九河”。据《尔雅·释水》解释,九河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九条河,全都覆盖在华北平原的东部。《禹贡》中提到燕赵区域的地名还有衡漳(衡水漳水)、恒卫(恒山卫水)、大陆(大陆泽)、碣石(碣石山)、太行(太行山)等多处。《史记·夏本纪》还记载说:“禹行自冀州始。”《尔雅·释地》:“两河间曰冀州。”今黄河下游所经为古代济水的河道,古代黄河经龙门南流过王屋山以后北流,经今海河河道自天津入海,冀州之地在济水、黄河二河之间,正包括了今河北平原之地。

 

先秦汉初禹治洪水的传说流传极为普遍,记载其事的不仅有《尚书》、《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还有《管子》、《墨子》、《论语》、《孟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诸子,以及《诗经》、《楚辞》、《山海经》等诗歌和神话著作。一般来说古代史书和儒道墨法各家的著书态度都是比较客观谨严、具有清醒理智的,但是现代学者对此多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疑古派学者顾颉刚认为禹是在殷周期间流传于长江流域民间神话中的神,由于长江流域特殊的地理条件,即森林、野兽、沼泽的威胁与洪水灾害,特别是钱塘江的洪水灾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治水的急迫要求,就产生了关于禹和洪水的传说。黄耀能《中国古代农业水利史研究》(1978)也说:“夏禹治洪水说颇可怀疑。”然而,上古时期黄河流域的气候正是大致类似于现在长江流域的气候,这也为不少学者所承认。所以至今也还是有一些学者(如孙淼)认为在古代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洪水为害,可能是事实。

 

大洪水是作为严重的水灾加以记载的,但是从另一方面看那却是一个很优良的生态环境。大河条条纵横,宽阔的两岸河水注满,草木畅茂,禽兽繁殖。水灾的影响是短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却是长期的、根本的。古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丰沛的水源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使大地充满了活力,也促进了人文文化的产生和繁荣。

 


123下一页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