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围场满族镶黄旗富察氏源流

2018-11-20 11:45|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富云峰来自: 原创

摘要: ——满族镶黄旗人 富云峰 满族是我县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风民俗,满族镶黄旗富察氏则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自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来,围场距今 ...


                      —— 满族镶黄旗人    富云峰        

      满族是我县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风民俗,满族镶黄旗富察氏则是“满族八大姓氏”之一,自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来,围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我的祖先满族镶黄旗富察氏就一直繁衍生息在木兰围场这片热土上。

     坐落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三义永乡政府西北方,距乡政府三华里有一个小山村名叫营房。在这个满族聚集村,现居住着富察氏、那拉氏、马氏、郎氏等满族的后人们。我的祖先富察氏已在这里生活了近三百年,虽然昔日的繁华,八旗人为驻守边关、安营扎寨的情景已不再现,但这里的七宝丘和泉子沟还仿佛记载这那段行围狩猎、守卫边关辉煌的历史。

     我的祖先,高祖隆达色在京官职“九门提督”。是清朝时期驻京武官,设立康熙十三年,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为“步军统领”。辖制满、蒙八旗步军营及九门官步。同时节制南北巡捕二营,即绿营马步兵,品秩为“正二品,后升为“从一品”。我的第二代祖宗德志,跟随康熙皇帝保驾出口外驻守热河都统府听差大人衙门,代统兵。我的第二代祖宗德恩在隆化唐三营,建正蓝旗营房、白旗关家营,第三代祖宗富天喜率八旗兵来到现在的围场县三义永乡三义永村营房,守塞外边关,营军向金银号,设堂关帝庙正殿,大旗立庙前,庙前空地广场设跑马场,操练旗兵,营房也因此而得名。

      营房建立是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据家谱记载,至今已有308年的历史。(从高祖算起,已有近400年历史)这个小山村依山傍水,后靠的山是座元宝山,村西头是泉子沟水至今泉水兴旺,一年四季流淌。这里可以说是人杰地灵,现居住着“满族八大姓”中的富(富察)、那(纳喇)、郎(钮钴禄)、马(马佳)、关(瓜尔佳)五大姓。过去有“三那两富马半坡、山根底下郎(狼)一窝”的说法,即姓那的有三那,姓富的两大支,姓马的有“半山坡”,在山根有郎姓一大户(狼一窝)。营房镶黄旗富察氏分五大支。营房两支,旧拨水晶宫两支(现在新拨镇旧拨村),西坝底一支(现在姜家店庙子沟村),现在在这五处居住的富察氏总人口有近千人,部分已移居外地,有在北京、广州、廊坊、赤峰等地,在外工作的有公务员、私营企业主、公司高管、还有服现役的。在本县南山嘴乡,还有部分富察氏宗亲,这部分人可能是从隆化唐大营石片分支出去的,和营房的镶黄旗富察氏应该是同祖同宗。

      满族镶黄旗富察氏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传承着许多民族习俗,本民族有传统隆重的祭祀活动。据《富察氏家谱本》记载,有内祭和外祭,内祭为祭祖,设祖宗板子,供三仙女以及范察,肇兴景显等祖先,营房的满族镶黄旗富察氏历史上就有着隆重的内祭活动,曾设有祖宗板子。在1988年设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之前,将祖宗板子拿给县民族宗教局做为向上级申请建立自治县的物证。至今未拿回来,这说明过去满族镶黄旗富察有隆重的祭祀活动,祭祀时,有杀猪、摆供品、叩头等系列活动。外祭为祭天,即祭梭龙杆子,后叫“索伦杆”。

      满族镶黄旗富察氏注重礼仪、传承民风民俗。每年春节都要提前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贴窗花、贴福字、蒸年糕、蒸粘豆包,清晨子时,家家户户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这天晚辈要向长辈叩头拜年,年长要给小孩子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相互拜年。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溜冰。姑娘和少妇们身着满族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现在,在营房每到春节,宗族近亲之间仍然流传着晚辈向长辈相互拜年的习俗。

      满族镶黄旗富察氏有敬老尊上的风尚,青年人见了长者要垂手站立并和颜悦色地回答长者的问话,对老人三天请小安、五天请大安,请安礼男的有“问安”、“打千儿”、“叩头”,“问安”,是请小安,垂手站问好,“打千儿”是请大安,也叫“单腿跪”,满语为“埃拉塔拉米”、“叩头礼”即磕头,一跪三叩或两跪六叩,新年请安“首必四叩,至三则跪而昂首,若听命者然,尊长者以好话祝之,乃一叩而起,否则不起也”。对神佛、祖先、帝王则三跪九叩。女人礼仪不同于男人,有蹲安礼,俗称“半蹲儿”,妇女相见兴手拉手之礼,俗称“拉拉礼”,现在三义永营房满族镶黄旗富察氏中那(纳喇)、郎(钮钴禄)、马(马佳)仍行请安礼。如“打千儿”过年拜年时仍然流传着。

      丧葬风俗,一般人家老人去世后,在嘴里要放个铜大钱或者小硬币,叫“含殓”。死者去世后,要停灵三天,第一天,报丧,通知远近亲友,当晚家人不能睡觉,叫做“守灵”,死者头前放一盏豆油灯,豆油灯一夜不灭,俗称“照尸灯”,死者一般要在屋里停放一夜,第二天入殓祭奠,当人们抬尸首时,不能走门,要走窗户,因为门是留给活人走的。第三天,出灵,即:出殡。亲朋好友祭奠时要献上“账子”和礼钱,“账子”就是整尺白布上也写大字“某某千古”“某某万世流芳”等,丧家把账子挂在灵棚里,子女和家人跪在棺材两旁,叫做“陪孝”来吊唁者要磕头,出殡的时候,长子手举“灵子幡”,走在灵车前头,其它子女打着“铭旗”,现在出殡有所变化,有重孙子的要有“香幡”,孙子辈的举“白幡”,儿子辈的举“花幡”。抬棺材的分“十六杠”、“三十二杠”、“六十四杠”。据我父亲回忆,我的一名祖大爷去世,是从旧拨抬到三义永新店下葬的,当时送葬是六十四杠。送葬的队伍有几百号人,声势较大,据说,现在从三义永拐步楼三拐到营房所走的部分山路就是当时送殡时由于规模庞大而专门拓宽修建的。这表现出当时满族镶黄旗富察氏家族隆重的葬礼。丧葬如祭日“一七”也叫“头七”,以及“三七”、“五七”、“七七”,烧“百日”,婚俗如拜天地都是满族留下来的,有的至今还流传着。

      满族镶黄旗富察氏的后人们一直在为保持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弘扬满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做出努力。我的父亲富学文是满族镶黄旗富察氏第八代人,今年86岁高龄,现在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他可以说是第八代看围人,随祖辈一直生活工作这个八旗开围设营的地方。父亲一九五二年参加工作,一九五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供销社、公社、乡政府、区公所工作,担任过售货员、干事、公社主任、乡党委书记、副区长、区长等职务。一九八九年自己向组织提出要求,回家乡三义永乡包村,在包村期间,为家乡办了很多实事,在办电、引自来水、修路、调解邻里纠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十里八村有一定的威望。由于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乡政府工作和包村期间受到市、县、乡的奖励,受到地委、地区行署奖励三次,其中一九八八年被地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奖,受到县委、县政府奖励八次(包括记功、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工作者),他为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做出了应用的贡献。父亲一生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乐于助人,热爱劳动,工作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团结同志,即服从组织,勤奋工作,又树立了良好的家风,为满族镶黄旗富察氏的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弘扬了民族的传统美德。

      历史已载入史册,一个金戈铁马,开围守疆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已渐渐远去,但它所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留下的传统文化却闪耀于世。今天,这个民族仍然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简介:富云峰,男、1963108日出生,满族,本科学历。先后在乡镇政府和县委机关工作,曾任秘书、武装部长、副乡长等职,现在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委政法委工作,任县委政法委委员,主任科员。本人爱好书法、文学,书法方面,自幼开始练习书法,以习练王曦之、米芾、赵孟頫字体为主,以追求凝重、浑厚、洒脱、流畅为主要风格,以书写楷书、行书、篆书为主,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文学方面,本人以散文、诗歌以主,追求原生态、生活气息化为主要风格,有作品发表。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