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周力军历史纪实文学《张库大道》第十讲:古迹无言

2018-8-1 11:38|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明清两代,张家口蔚县几乎村村都有人跑草地、出口外、走大囫囵。中国人自古便有富而起宅的传统,这些蔚县人在外面耍手艺、做买卖,挣了钱便回到家乡买地造屋,修桥补路,筑堡建庙,兴建书院。

眼下,新一轮的房地产热方兴未艾,新一代的“地王”、“标王”层出不穷,房价之虚高令人望而却步,那些极大地“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的地产商人们,越来越残忍地把老百姓渴望安居的基本愿望变成“镜中花,水中月”。


在这一点上,这些利欲熏心的地产大鳄们,远远比不上过去的商人。

 


【古庄堡遗迹】


明清两代,张家口蔚县几乎村村都有人跑草地、出口外、走大囫囵。中国人自古便有富而起宅的传统,这些蔚县人在外面耍手艺、做买卖,挣了钱便回到家乡买地造屋,修桥补路,筑堡建庙,兴建书院。


在蔚县,可以说凡有人烟的地方就有庄堡,历史上有“八百庄堡”之说,这是当年的商人为后世留下的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所谓庄堡,简而言之就是村。村就是堡,堡即是村。蔚县庄堡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从南山脚下,到北部丘陵,从壶流河沿岸到小五台山麓,到处可见一座座古老的庄堡 ,东自桃花堡,西至暖泉堡,南至黑石岭堡,北至白草窑堡,城连城,堡连堡,星罗棋布。若是晴空万里,登高远眺,则见阡陌纵横,河如一带,庄堡点缀其间,形成独特的景观。


随着城堡内人口的不断增多,旧堡难以容纳,便再建新堡,于是便出现东堡建西堡,前堡建后堡,上堡建下堡的堡堡相连的现象。

 

 

【西古堡九连环大院】


如今,提起山西境内的宅院建筑,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其实,在张家口境内,可与之媲美的深宅大院也不鲜见。仅蔚县西古堡村现存的古民居就有180多座,其中四合院近百座。村中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是一座九连环的大宅院。


一般的四合院多为两进或三进,但有的大户人家将四合院进一步扩大,建起九连环院。九连环院是在中轴线上建六进庭院,往东或往西再连接三进跨院,构成九进院落,院中套院,院旁跨院,布局曲折回环,令初来乍到者如入迷宫。


张家口的民居大多为砖木结构,木制格窗,木雕彩绘,青条基石,青砖灰瓦,屋顶起脊,上有鸱吻。一般窗户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虽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精细美丽的砖雕木刻,古朴典雅的油饰彩绘仍显示着当年的生活情趣。正所谓“小屋平头墟里落,炊烟起处是人间。”

 

 

【西古堡】


西古堡 ,也称“寨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重建扩建于清代顺治、康熙时期。它集“古城堡、古寺庙、古民宅、古戏楼”四大古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八百庄堡中最具特色的庄堡之一。


“一街一井三道巷,更道绕堡走一趟”是老百姓对西古堡整体形制的准确概括。

 


【暖泉】


西古堡所在的暖泉镇,因镇中一池泉水而得名。此泉三九严寒时节水面热气如蒸,三伏盛夏泉水反觉清凉,泉的南侧就是著名的“暖泉书院”。

 

 

 

【暖泉书院】


暖泉书院是元代工部尚书王敏所修建,至今已经保存了800年。院内正亭前用石条砌成的八角水池,称为“八角井”,水经八角井向南流出,流水汩汩有声,若吟若哦。院东南角建一楼阁,为“魁星楼”,是王敏读书的地方。正亭楹柱上有一幅古人书写的对联:“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小小书院,以南山为友,以池水为伴。夏日,遥望南山,翠绿连天;冬日,泉水潺潺,宛若江南。

 


【抡才书院】


说起书院,不得不提到张家口书院巷的“抡才书院”。


据《万全县志》记载,“抡才书院”系清朝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由察哈尔代都统穆图善和万全县知县尹开先发起,张家口的绅士商人捐资修建。


抡才书院坐北朝南,占地1510平方米,建筑面积775平方米。书院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就像英文字母T,院内有房50多间,两侧还有跨院,青砖瓦顶。“其门第闳峻,东西耳房列整齐,中三进过厅,上房各五楹内外两厢房各三椽垩,完美一新。善哉!天然一书院规模也。”


书院的后院是清朝光绪年间的建筑,后来因学生增多,民国初年又增加了前院的建筑,两种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大门外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两通石碑,各宽约2尺,高2丈,碑顶有二龙戏珠,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左侧石碑上首刻:“张家口新建抡才书院碑记”,上面有650个字。右侧石碑上刻:“抡才书院重约记”,碑文631字,均为规正秀丽的楷书。碑文叙述了书院曾盛极一时、远近闻名的历史。


石碑的对面是照壁墙,高、宽约3丈,底部有3尺高基石,上有青砖对缝,壁上部有假马头,马头上有假三间,并雕刻花卉等,极为精致,反映了清代建筑艺术风格。


抡才书院是社会官办义学,《万全县志》上说:书院是“鉴于张垣之风文不振”而建,也就是说,兴建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振兴张垣文化。建成后,成为学者、文人讲经论道的场所,极盛一时,远近闻名。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当朝礼部右侍郎志锐因弹劾李鸿章而被慈禧发配到塞外守边,路过张家口时,他曾在抡才书院讲过几天学。1923年11月,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受朋友邀请来到张家口,也曾在抡才书院讲演,听讲者上百人。康有为还亲手在抡才书院栽下了一株槐树,以志纪念。如今,这株古槐依然繁茂,每到夏天,槐花飘香,落英缤纷。

 

 

【戏楼】


除了庄堡和书院,张家口人还对戏剧有着近乎痴迷的热情,因此,遍布城乡的古戏楼(台)也就成为了张家口独特的一大人文景观。


戏楼也叫乐楼,古称歌台。宋元时代,一般用木栏杆搭成台架,用布围起三面,留一面用来表演,称为勾栏。到了明代,逐渐演变为砖木结构的固定戏楼。
在张家口,尤其是在蔚县,无论高山平地,也无论丘陵河川,只要有村庄就会有戏楼。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文物普查统计中,全县有戏楼738个,到80年代再次普查时,保存教好的戏楼还有300多个。

 


【宋家庄穿心戏楼】


在众多的戏楼中,尤以宋家庄村的穿心戏楼最为独特。它建在宋家庄村堡子里,离堡门楼三米多,居东西两条大街中,北向真武庙。戏楼台基下是空心,木板相盖,上能文唱武打,下能行车走人。整座建筑设计合理,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村民们四面垒起墙当作了仓库,才使得这座古老的建筑供求保存下来。

 


【代王城戏楼】


除了宋家庄,阳眷堡、庄窠等村也建有穿心戏楼。更为奇特的是,在代王城镇北街还有座三面观戏楼。其正面向东,面对财神庙为主台,其余两面北对龙王庙,南对灶王庙,均为副台。


人们对戏楼的建造非常用心,从选材用料到插枋布瓦,都极为讲究。台基石条每块都要经过精心琢磨,前后楼柱要磨光上彩,上有条状牙镂,下垫鼓状雕花柱础。在装饰方面,除了雕梁画柱,墙壁上还要彩绘戏剧人物壁画,有的还请名人题匾,更增加了文化色彩。


每到逢年过节,也是家人带着一年的劳动所得,从遥远的库伦回家的时候。这时候聚在一起看一场戏,实为一大乐事。蔚县的戏剧叫做蔚县秧歌,也称蔚州梆子, 它自成体系,经典剧目多达160个之多,留存的历史超过400年以上。

 

 

【张家口关帝庙】


除了村堡和戏台,张家口的庙宇也很多。


由于在张家口经商的多为山西人,而山西人将关羽尊为保护神,称为关帝,所以只要有晋商的地方必有关帝庙。


除了关帝庙,最多的宗教庙宇就是玉皇庙。

 


【玉皇阁】


蔚县玉皇阁又称靖边楼,坐落在县城正北城墙上,它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明成化、万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曾重修。玉皇阁高达18米,登上层楼,山水尽收眼底,北俯河如玉带,南眺峰峦翠嶂,西瞻山明水秀,东望庄堡依稀,俯仰上下,环顾四野,景象万千。


玉皇阁高峻雄伟,庄严端肃,是方圆几百里最为宏大的古代建筑。楼阁分前后两院,前院由主殿和禅房组成,后院小门两侧分别为钟鼓楼,正面为玉皇阁,正中塑有四米高的玉帝彩像,东西北三面墙壁有明代壁画。阁为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外观三层,实为两层。平面呈长方形,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四周有回廊。前殿廊下有石碑七通,其中一通刻有《天仙子》词一阕,有句云:“山吐月,水平堤,冷冷玉露湿仙衣”。词意洒脱,书法豪放。

 


【洗马林玉皇阁】


万全县境内的洗马林也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玉皇庙。


洗马林,这个座落于长城脚下的小镇,当年是老倌车队远走库伦的集结地之一。人们在这里购买荆篓,装备好米面咸菜,踏上漫漫征途。与此相适应,这里的编篓业、酿造业、腌制业、米面加工业、饲养业和驼队相当发达。


除此之外,城隍庙、孔庙、佛教寺院等也比比皆是。

 


【西古堡地藏寺】


与西古堡合为一体的地藏寺,是河北省目前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专门供奉地藏菩萨的寺庙。它分为上下两层,为天井式建筑。天井下层为一小院落,砖砌围墙,正南辟砖雕垂花小门。东、西、北三面均为拱券门洞,门洞外砖仿木出檐,砖雕椽飞,五彩斗拱,十分华丽精巧。

 


后  记


好了,我们要讲的,和能讲的就是这些了。


因为孤陋寡闻,因为占有的资料十分有限,我们的讲述难免挂一漏万,其中也许还存在谬误。好在,我们并非史家,更没有官方背景。我们只是心疼张家口,挂念张家口,从一开始就将此书定位为引玉之砖,因此少了一些忐忑。


如果能够引起读者的些许兴趣,能唤醒张家口的零星记忆,能让外来者在游览张家口时多一份参照,则愿足矣。


如果能为专门的研究者提供一丁点线索,能让有关人士珍惜张家口仅存的遗迹,在保护中开发,在继承中发展,则愿大足矣。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