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周力军历史纪实文学《张库大道》第八讲:边贸重镇

2018-8-1 10:59|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雍正6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除两国通商外,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易者,可在尼布楚和色楞格之恰克图选择适当地点建盖房屋,周围墙垣栅子可酌情建造”。名不见经传的恰克图开始走进中俄贸易史的中心。 ...

“买卖城给人的头一个印象是非常好的。首先看到的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的两侧全都是不太高的木方,看起来象石砌的,具有完全独特的建筑样式,类似一排排的商场,都有门通街。买卖城的西北部有一座中国庙宇巍然耸立。许多屋顶上张着大口的奇形怪状的巨龙,使您意识到您是在幸福的俄罗斯境外,身在不信正教的异国之城。”

 


【《外贝加尔之行》又译作《外贝加尔边区纪行》】


这段文字摘抄自俄国学者瓦西里•帕尔申的《外贝加尔之行》一书,文中提到的“买卖城”,指的就是当时位于中俄边境的贸易重镇——恰克图。

 

中国和俄国这两大巨人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于17世纪中叶不可避免地相遇了。这两大巨人相遇的起因是战争,而结局却是和平。


自16世纪初始,俄罗斯统治者不断对外侵略扩张。明崇祯五年(1632年),沙俄在西伯利亚东部的勒拿河流域建立亚库次克城,作为南下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从此,它便不断地派遣武装人员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


顺治七年(1650年),俄军强占达斡尔头人阿尔巴亚的驻地雅克萨城寨(今黑龙江左岸阿尔巴金诺),后虽经清军多次收复,旋又被占。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真的火了,派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侵略军被困近年,战死病死甚多,826名侵略军, 最后只活下来66人。直到这时,沙皇才软了,急忙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中俄双方缔结了第一个条约《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条约除划定两国疆界的主要内容外,第五条还规定:“自和约已定之日起,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往来,并许其贸易互市。”


雍正6年(1728年),中俄又签订《恰克图条约》,条约第四款规定:“除两国通商外,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易者,可在尼布楚和色楞格之恰克图选择适当地点建盖房屋,周围墙垣栅子可酌情建造”。


至此,名不见经传的恰克图开始走进中俄贸易史的中心。

 

 

【地图】


从乌兰巴托继续北上,沿着古老的商道,途经库依、博罗诺尔、呼齐千、伯特格、库特勒那拉苏、努克图等地,即可到达边贸重镇恰克图。有人认为,这条路是1697 年地理学家乌拉佐夫奉俄国政府之命勘察而确定的,但历史资料证明,从清军入关算起,到恰克图开埠时,中国商人在这条商道上已经走了近半个世纪之久。


康熙32年(1693年)为了在喀尔喀地区征讨葛尔丹,清政府在外蒙设立了北路驿站。北路驿站共有14条干道,其中一条就是由库伦北至恰克图驿道。它全长920华里,设12 座驿站,计有官马648 匹,驼224峰,章京14名,拨什库14名,兵丁140名,总管萨拉克齐2名。驿道的开通,更进一步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恰克图】


恰克图位于俄蒙边界,由此直线向北约300公里是俄国的伊尔库次克,向南约300公里是中国的库伦,地埋位置十分重要。四周是广阔的草原,有利于未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从恰克图经库伦到张家口比从尼布楚到北京至少缩短了1000公里,没有高山,没有密林,一路平坦,交通十分便利。

 


【资料】


当时,对于是否要开辟恰克图贸易市场,俄中两国政府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俄国人热情极高,俄国皇室不仅对恰克图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具体指导,还调动军队参加了恰克图的基础建设。据载,当时有380名俄国士兵和25辆军用大车开进恰克图,建成供商人居住的房子32座,每座房子宽3俄丈,长4俄丈;在贸易城的中心位置盖起了长16俄丈、宽3俄丈的二层楼房,上层24个仓库,下层是同样数目的底商铺面。此外还建成粮仓12 座,配有酒窖的酒店1座。所需资金全部由俄国政府承担。


第二年,在俄方建筑的对面,中国方面也建起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规模相当的中国贸易城,中国商人把它叫做买卖城。两国市场相毗连,中间只隔一道木栅栏。与俄方不同的是,中方的买卖城完全是由中国商人自发集资建设的,清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


据史料记载,恰克图“适中通衢,山势雄峻,林木森然。贸易商民建木城,起盖房屋,费力无多,颇为坚固。对面俄罗斯建有市圈。”


恰克图南北方向共有三条街道,每条长约一华里,分别称为“东巷子”,“中巷子”和“西巷子”。东西方向只有一条街道,叫做横街。中巷子也叫正街,直通俄国驿路。各条街道上除了商店货栈外,还有庙宇。俄方的是东正教教堂,中国的则是关帝庙。


山西人崇尚自己的老乡关羽,认为他是信义忠勇的楷模,是自己的守护神,是武财神。

 

 

【清代恰克图茶叶交易市场】


恰克图开埠后,中俄双方都在这里设立了级别很高的管理机构。清政府理藩院派出了一名护军统领,下设监视官一名,另有管理人员若干,每两年一换。俄国政府也在恰克图建立了叫做萨纳特的管理机构,派出专人监管关税,另有一名管事和多名工作人员。俄方的管理机构在恰克图征税,而中方的进出口税则在张家口完成,后来又扩大到归化、多伦诺尔等地。


为了规范贸易行为,减少事端,清政府对恰克图的贸易实行了严格的管制,凡入市贸易的商人,除附近百里内居民以外,都必须持有理藩院颁发的部票,无票者不准入市。对于走私的商人和违法乱纪者有着极其严厉的处罚规定,兹录如下:


“两国嗣后于所属之人,如有逃走者,于拿获地方,即行正法。如有持械越境杀人、行窃者,亦照此法。如无文据而持械越境,虽未杀人、行窃者,亦酌量治罪。军人逃走或携主人之物逃走者,于拿获地方,中国之人,斩;俄国之人,绞;其物仍给原主。如越境偷窃骆驼、牲畜者,一经拿获,交该头人治罪。其罪初犯者,估其所盗之物价值,罚取十倍。再犯者,罚二十倍,三次犯者,斩。”


乖乖!其典之重,令人咋舌。这是因为周恩来总理说过:“外交无小事”。一些在内地看来极其普通的刑事案件,发生地边境地区,一旦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引起民族矛盾,严重影响贸易的进行,甚至引发国际争端。


恰克图开埠之初,就曾经发生过两次不愉快的事。一次是俄国人窜入中国境内盗窃掠夺,事发后俄方不予查处,于是中方关市三年;另一次是俄国的布里雅特等一伙人抢劫我商民,俄方虽抓到了罪犯,但很快就放掉了,清政府再一次关市,直到俄方处死罪犯,贸易才重新开始。这次闭市持续了6年时间,重新开市时所签订的《恰克图市约》第五条明确告诫俄国:“若复失和,罔再希冀开市。”


这两次闭市,使俄国损失很大,甚至造成部分人生活困难,俄国上下都感觉到不能再玩虚的,必须以极其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恰克图市场。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恰克图贸易在友好的气氛中平稳发展。有资料记载,当时俄国人“初同内地民人市集交易,一切惟恐见笑,故其辞色似少逊顺,经恰克图司员喻以中外一家之道,俄罗斯欢喜感激,信睦尤著。”


俄国人期盼中国货物到来的迫切心情,更可以从《竹叶亭杂记》的描述中略见一二:“客货俱载以骆驼,俄罗斯人每以千里镜窥之,见若干骆驼,即知所载若干物,商未至四五日前已了然。”

 

恰克图贸易给俄国带来了滚滚财源,俄国人在恰克图购卖一俄磅中品茶,只需两卢布,运至圣彼得堡可卖到三卢布,赚利五成。据可查实的资料证明,18世纪后半叶通过恰克图进行的贸易占俄国整个对外贸易的9%,占俄国对亚洲贸易的68%。1760年对华贸易的关税占俄国总关税的20.4%,1775年更增加到38.5%。


这是双方贸易额的逐年增长情况。1777年双方贸易额为2868333卢布(其中中国输出1484712卢布,输入1383621卢布);1796年达到510万卢布,1810年增至1316万卢布,1845年更高达1362万卢布。难怪有俄国人欢呼:“一个恰克图抵得三个省!”


恰克图贸易还给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带来了繁荣,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到18世纪三十年代,色楞格斯克人口增长了38%,伊尔库斯克人口增长了31%。

 


【买卖城全貌】


恰克图贸易的繁荣引起了欧洲的广泛注意。卡尔•马克思对此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在《俄国人与中国人》一文中写道:“……这种贸易,采取一种年会的方式进行。由十二个商馆经营其事,其中六个是俄国人的,六个是中国人的。他们在恰克图会商决定双方所供给的商品的交换比例——因为贸易完全是物物交换。中国方面交换的主要商品是茶叶,俄国方面是棉毛织品。”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他说:“恰克图一带的边境贸易,事实上根据条约都是物物交换,银子在其中不过是价值尺度。”

 


【恰克图】


恰克图贸易还给两国人民带来了长期持久的和平,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了解。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与互补,甚至改变了人的性格。中国人“和气生财”的经商理念被俄国人所接受,俄国人诚实直爽的天性也被中国所理解。在整个张库大道沿线,无论是中国人,蒙古人,还是俄国人在接待客人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恰克图式接待”。


“恰克图式接待”的意思就是热情、好客和礼貌。


自1727年《恰克图条约》签订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西起沙宾达巴哈,东到额尔古纳河,漫长的中俄边境中段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在恰克图,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重大节日,全城都像一家人一样共同庆祝。


【帕尔申著作《外贝加尔之行》】


俄国学者瓦西里•帕尔申写道:“有一次过节,我在税务总监的家里见到了买卖城的官员扎尔固齐及随员和一些商业巨子。中国人衣着非常考究,扎尔固齐穿着一件贵重的海獭皮马褂。当提议举杯敬祝皇帝陛下健康时,扎尔固齐以及全体中国人都肃然起立与俄国官员及公民们一起欢呼——乌拉,兴高采烈地举起酒杯。这个场面我觉得非常美好。中国人满面春风,尤其使我高兴。炽热的情感总是使人陶醉的。平时,扎尔固齐也来会见税务总监,有时是正式拜会,接洽公务,有时则是不拘礼节的拜访。但向来他都带着许多人,并由蒙古骑兵及俄罗斯哥萨克卫队簇拥着。扎尔固齐彬彬有理,对俄国人一般都很客气。交谈通过翻译用蒙古语或满语进行。由于不断交往和经常在许多事物上打交道,所以中国人对俄国商人的态度都很友好,很随便。”


瓦西里•帕尔申还详细记述了中国人到俄国人家里做客的情形:“他们甚至在不做买卖的时候也从早到晚呆在恰克图,串门、吸烟、聊天。如果当时主人正忙于做某件事可以完全不必照应他们,而他们自己也同样不去麻烦主人。因此正如俄国人所说的。他们是每日都来的常客……”


而俄国人到中国人家里去做客“不论您走进哪一座门,都会见到欧亚合璧的陈设。……这时候(过阴历新年的时候)中国人不再拘拘束束,颇有西方风度,他们非常殷勤地招待客人,不厌其烦地请客人吃各种甜食及喝马德拉酒和香槟酒。他们接待普通的客人也同样亲切、殷勤。妇女们往往带着孩子和慈祥的双亲成群地拥进店铺,毫不客气地大嚼糖果,痛饮给他们这些不拘礼节的客人端来的绍兴醇酒和中国草浸酒。”


瓦西里•帕尔申对一百多年前在恰克图过中国新年的景像的描写更加传神:“……商人们都可以自由出入买卖城,而其他人则要得到边防长官的许可才能进入。只有在春节那三天,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进入买卖城。那时,人们成群结队地赶到买卖城,观看中国人的彩灯和焰火。看他们放的各式各样的花炮和五彩缤纷的礼花腾空而起,继而又像万道银色的瀑布从天飞落。买卖城狭窄的街道上,彩灯成行,辉映如昼。人们拥挤在这里观赏中国艺人和变戏法的精彩表演,游人虽冻得发抖却乐不可支。”


“阴历年的庆祝活动在无炮架的小炮的轰鸣声中开始,然后扎尔固齐通过翻译接受我方边防长官和税务总督的正式新年祝贺。俄国商人也赠给自己的中国朋友小小的礼品表示祝贺。买卖城很快就热闹起来了,到处是穿红着绿的人群。”

 

在恰克图经商的中国商人,绝大多数是从张家口过去的晋商。当时有名的店铺主要有:横街的福源德、天和兴;中巷子的大升玉、恒隆光、锦泰亨、久成兴等;东巷子的独慎玉、承玉亨、天庆隆、祥发永;西巷子的公和盛、壁光发、天合兴、永光发,大泉玉等等。这些商家大多数的总店大都设在张家口。

 


【常家大院】


在恰克图贸易的最大商家是山西榆次常家。常家从明代就在张家口经商,于乾隆时,从事对外贸易,子孙相承,历经乾隆至宣统的七个皇帝,沿袭150多年。他们的“羌北庄”,张家口叫做“碎销铺”或“哈喇庄”,由初期的“大德玉”扩大到“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四个分号,张家口人习惯地称为“四大玉”。四大玉在库伦、伊尔库斯克、赤塔、比西克、新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都有自己的分号。

从恰克图开市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近200年间,是中俄贸易的蜜月期。但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俄贸易互利互惠、平等友好的基础消失了。


1897年,一位官员向清政府报告张家口的经济情况时说:“伏查张家口税务,向以南茶并恰克图皮毛等货为出入大宗,次则进口牲口,均系内地商贾往来贩运,是以从前税额丰旺。及至俄国通商后所有大宗茶货,俱由俄商自行贩运,悉皆照章免税,内地商贾渐多歇业,因之每岁额征均属短绌。”


条件不对等的贸易注定是不能长久的。不能双赢,则只能两败,诚哉斯言。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