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汇 查看内容

冰心一片八顷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第一书记王永军扎根 ...

2017-10-25 15:26| 发布者: 那厮小4| |原作者: 司娜来自: 原创

摘要: 结识王永军书记是在2017年初的一次全县驻村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当时,有3、4个先进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发言,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位型男。他通篇没有豪言壮语,件件都是为百姓做的具体实事,句句都是掏心 ...

冰心一片八顷情

——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八顷村第一书记王永军扎根农村扶贫纪实


作者司娜

         

引子: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报告节选


图为:王永军书记作为全省驻村工作组代表参加国庆招待会


  

2016年2月26日,驻村第二天,王永军书记(右)冒雪进村入户


一、他是谁  去追寻


20171024日,丽日,阳光。深秋的塞外山村八顷,海棠高挂,田野苍茫。秋收已经完毕,老人们悠闲地晒太阳,青壮年在大棚、储窖内外忙碌着。校园外,书声琅琅。我驱车在村委会们前,突然紧急刹车,一个熟悉的身影令我错愕不及:“什么时候回来的?昨天晚上不是还在保定开会吗?”我摇下车窗不解问道。“连夜坐火车,今天凌晨6点钟到家。”一个淡定声音,微笑回答,“隆化县、承德县、本县的种植大户和技术人员要来参观羊肚菌大棚种植。”哦,好忙啊!顿时内心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这位身材挺拔,淡定儒雅又蕴含刚毅神情的中年“文化人”就是河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办公室主任,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子镇八顷村第一书记王永军。

结识王永军书记是在2017年初的一次全县驻村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当时,有3、4个先进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发言,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位型男。他通篇没有豪言壮语,件件都是为百姓做的具体实事,句句都是掏心窝子质朴话语。与会人员被深深打动,我心想:有料!

没多久的430日,5.1前夕,一个周末,我驱车前往。事先没有打招呼,王永军书记当时带人正在村部房顶安装光伏发电,却在忙碌中热情接待了我。

探求,追寻。

疑问,解答。

谜底,揭开。

 

八顷村旧貌换新颜,石头墙,竹篱笆,农家氛围浓郁


二、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016225日,正月十五刚过完,炮竹的硝烟还在空中弥漫,红红的对联还在家家门柱耀眼,冒着漫天飘舞的雪花,王永军带队一行人就来到了围场县城子乡(20175月设为城子镇)八顷村。

 王永军,19719月军人家庭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做了一名编辑记者。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干就要干到最好。13年的新闻生涯,他获得了17篇次国家级政府奖。负责的阳光热线节目,成为全国新闻改革的一面旗帜,他也被评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后来,他又转行进入局机关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获得二等功荣誉。

 红色家庭出身的他,驻村工作后,对工作组的要求是:工作高标准,生活军事化。

 千里长途跋涉,风尘仆仆。驻村后第二天,他就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和大雪,徒步往返20多里山路,入户走访,看望。

正是这种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老八路”精神,短短数天,对八顷村的村情有了初步了解。八顷村是我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属于接坝山区。有10个村民组,3461177人。其中3个组在大山沟里,行路难、用电难、通讯难。贫困户190450人,村民收入主要是普通的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集体没一分钱,还欠着7万多外债。连续4年没有村选支书。村两委班子4人,平均年龄59岁,开个党员会人都来不齐。面对多年的烂摊子,一些村民不屑地说:“这个摊子谁来也不好干!”甚至有人当面就说:“你们肯定是雄赳赳来,灰溜溜走!”。

对于困难和质疑他们没有退缩。王永军书记对全村乡亲们表态,不仅要听我们怎么说,更要看我们怎么做。入村第二天,当王永军带领工作组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全村最偏僻的蚂蚁沟王玉民、丛有福等人的家里时,乡亲们的眼神充满了惊讶、亲切和希望。


八顷村的电商平台


三、精准扶贫  对症下药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经过深入细致走访调研,王永军书记和工作组紧密结合村情实际,逐步摸索并确定了“三四五”驻村帮扶工作模式。“三”,即围绕“精准”做文章、结合“产业”找路子、完善“机制”谋长远的帮扶工作指导思想;“四”,即“村民收入脱贫、思想观念脱贫、精神面貌脱贫、体制机制脱贫”四大目标;“五”,即“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贫困户个体精准扶持、产业平台引领带动、精神文明素质提升”的“五位一体”脱贫攻坚工作举措。

一是抓党建,精育两委班子。八顷村原有党员57人,针对村班子不健全、年龄老化,凝聚力和战斗力不强这一状况,他们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明确了“党旗红、产业强、乡风美、我要富”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思路,通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反复宣讲,逐渐将党员思想统一起来。支部委员唐凤岐思想进步,有公心,是合适村书记人选,后经工作组和乡党委积极动员、引导培养,并经全体党员推举,去年4月选任为村党支部书记。有了村选书记,工作组又指导党支部健全了“三会一课”、党员联系户、民主议事等10项工作制度,使党组织活动逐步规范起来。为进一步发挥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去年8月,在县委组织部指导下,针对党员职业和产业分布状况,八顷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多名有经济头脑和市场眼光、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和复退军人等优秀年轻党员进入总支和支部班子。第一支部由常住在村的29名党员组成;第二支部由17名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组成,他们成了八顷村在外的宣传员、信息员和业务员;第三支部由15名集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党员组成。通过产业链上所有党员的带头示范和结对帮扶,真正实现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

目前,全村党员干劲空前高涨,群众对党组织的信赖显著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显现。支委温殿春举着输液瓶子参加两委班子例会;曾经在八顷村下乡的天津老知青郝碧泓回村探望乡亲们时看到村里的变化,当即决定将党组织关系转至村里,并担任第三党支部支委;3名年轻同志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青年高大鹏去年写了入党申请,今年,他的父亲高忠良也提出要加入党组织。 


          

 八顷村党员在投票选举


二是抓发展,精选脱贫项目。工作组刚到村时,村集体穷的叮当响,做任何一点事都要向本来日子就不好过的老百姓摊派,群众意见很大。

针对这一现状,王永军书记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决定走“支部领导、集体带头、覆盖农户、共同致富”的路子,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为了集体经济能实现规范、科学、长远发展,成立了集体所有制企业“承德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注册了商标。他们仔细分析了当地的比较优势,针对土壤水源空气光照等方面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传统马铃薯种植的产业基础、山珍野菜资源丰富的实际,决定将公司的主营方向定位于天然、绿色、无公害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开发。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他们先期组织试种了40亩有机马铃薯。坚持种植和管理高标准,收获后平均售价比普通马铃薯高出5倍,北京和省内多家单位、酒店、餐厅和渠道商包括中央电视台都成了主要客户。一亩地能顶普通地四五亩,榜样的带动起了效果,很多村民今年都申请加入进来。公司还设立了物流事业部,专门购置了营运车辆。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年底用挣来的钱给全村65岁以上老人每人发了200元健康补,给义务教育在校生发了200元教育补,还补贴每户水费、电费和全村路灯照明等公共费用。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许多老人由衷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和驻村工作组,我一定要多活几年”。村干部也都很感慨:“以前村里布置点活儿没人听,动不动就挨骂,现在村里有点事一招呼就来一大片,我们的腰杆也硬了!”

目前,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有八个产业项目部同时运作,其中,420亩有机富硒马铃薯种植已经收获,首期82KW光伏发电、60亩金莲花种植、40亩羊肚菌试验田、2600吨马铃薯储藏窖、八顷八淘电商平台、加工厂等多个项目已建设完成,预计今年村集体收入可达50万元。    

  

羊肚菌种植基地,除了高附加值,还由一年只种一茬地变为一年可种两茬   

      

三是抓精准,精扶贫困家庭。精准扶贫首先要信息精准。工作组从精准调研入手,并依据调研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全方位诊断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王永军书记先后30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共同谋发展、聚共识、促脱贫,并向全体村民郑重表态:工作组会像“绣花”一样,“一对一”、“点对点”进行帮扶,确保村里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人来管,都有人来扶。同时,与村“两委”坚持周例会制度,将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贫困户的精准扶持事项细化分解,明晰责任,挂图作战,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贫困户李春生以前养过獭兔,由于经营不善、销路不好,一年赔了七八万,日子越过越难。工作组了解情况后,给他出主意、跑资金、找销路,帮他和另外几户村民筹建了柴鸡养殖合作社,首批1000只散养柴鸡现已开始产蛋,一斤能卖15块。贫困户丛有福去年建了1个大棚培育菜花苗并种植白菜,半亩地挣了2万多,今年又建了第二个;贫困户陈淑莲通过工作组的引导,年前买了10来头黑猪仔,贫困户韩生买了17头牛,现在也长得膘肥体壮。通过工作组的精准帮扶,众多贫困户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贫困村要实现真正脱贫,必须有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而一个产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有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带动。基于此,他们围绕“大力发展集体项目、积极帮扶个人项目、引领助力新生项目”的思路,以村集体企业发展为主体,规范了原有的4个薯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帮助新建了1个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都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在搭建产业发展平台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党总支+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通过融资、股份制改造等形式,探索村民以土地、资产入股公司,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成股东,推动产业脱贫到村到户到人,形成“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扶贫格局。现在除7户自主创业外,有30户加入金莲花种植、7户加入雨露计划、7户加入生态护林员、17户加入富龙项目,122户按照富龙模式入股村光伏项目,做到了贫困户全覆盖。另外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家至少一人自愿进入公司或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工作,实现一人在村打工,全家稳定脱贫。目前,已有90人报名加入公司打工。


       

      王永军书记(右)和工作组队员蔺忠志()、王牧(在大棚现场察看羊肚菌地膜覆盖情况 


四是抓观念,精聚内生动力。“精神上的贫困是真贫困,精神上不脱贫不算真脱贫”。一个村要有长久的发展,必须要有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精气神,摆脱“等靠要”思想。鉴于此,他们鲜明提出了“自我加压、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八顷精神,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同。为了让大家开眼界、受触动、激干劲,工作组多次带队到四川、湖北、贵州、北京以及张家口、唐山等地考察项目、招商引资。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被村里这种红红火火的势头感染,返乡创业的热情日益高涨。贫困户薛龙从北京返回村里,利用自己的技术开办豆腐作坊,还担任了村民一组组长;村民赵玉文之前一直跟着在北京做项目经理的儿子当厨师,日工资150元并包吃包住,今年他看到工作组准备发展羊肚菌种植后,毅然回到村里加入公司做了项目经理。他儿子、女婿和侄子听说后表示也要辞去北京工作跟着老爷子一起干。从“老子跟着儿子在城市打工”到“儿子跟着老子回家乡创业”,现在全村已经有5人从北京等地返村创业,多人表达了返乡意愿。

同时,他们把文明提升、移风易俗和道德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重要内容,多次开办道德讲堂和农民夜校,第一书记王永军亲自备课授课,让每个村民都知道什么光荣什么可耻,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了“合格党员,发展标兵”评选活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美丽家庭”评比创建活动,还成立和完善了红白理事会制度,组建了31人的志愿者服务队,设立了我省第一家农村微电影拍摄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腊月二十三,成功组织了“八顷村首届冬季村民运动会”,设置了拔河、识别土豆、二人三足运玉米等11个具有乡土气息的比赛项目,踊跃报名参赛的村民就有248人,加上热情观众和啦啦队,约有四五百人参与了这次运动会,既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激发了工作干劲,还增强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腊月廿三,八顷村冬季运动会拔河比赛现场


四、党旗红  八顷精神永驻

2017127(大年三十),围场县八顷村工作组驻地一片热闹景象,村里的五保户、军烈属和孤寡老人,还有乡村干部们围在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在炮竹和祝福中喜迎新春的到来。晚上送老人们回家时,赵凤文、赵凤军、刘瑞莲、刘桂荣几个老人拉着王永军书记的手激动地说:“这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这么多人一起过年!”

漫步深秋的八顷村落,满眼石头墙,竹篱笆,野草风中摇曳。房舍修葺一新,整齐划一,又不失农家淳朴风情。简朴又蕴含文化品味的石头墙戏台高耸,文化广场轮椅老人悠然晒暖阳。公路边台阶上,三三两两村妇闲谈家常,远处大棚村民忙碌身影,一派祥和盛世景象。随机采访村民,他(她)们都会无比自豪地告诉你:“太满意了! ”“感谢组织派来好干部!”“就跟家里人一样!“我们希望王书记一直留在这里!”

是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这,就是老百姓对王永军书记的最大褒奖。

带着感情,充满激情,了解民情,立足村情——这,就是王永军书记的“四情”工作法。他也因此被河北省委组织部评为2016年度全省精准扶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王永军书记笑着说,“一天能有48小时才好呢!”。他近几天的日程表里每天都塞得满满当当:召开总支委和党员大会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谋划贫困户下一步的脱贫举措、走访慰问、羊肚菌大棚管理、完善公司管理和分配制度、筹备今年的村级文化系列活动、接待外来考察团队、到陕西等地考察现代农业项目、到北京推销有机富硒马铃薯、与多家企业洽谈下一步合作......

“有条件就努力干,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干。”谈起村里的工作,王永军书记可以滔滔不绝讲上两三个小时,对许多贫困户家里的情况和脱贫项目如数家珍。可一提起乡亲们对他的评价和认可,他总是谦虚地说“这一切都是因为党的好政策、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心和全村乡亲们的共同努力,我在实践中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


               

王永军书记与村里五保户、孤寡老人、军烈属一起吃年夜饭


“我们做的不仅仅是为了贫困户低水平脱贫,更要让他们能高质量致富”。二年的驻村工作很快就要到期了,王永军书记说他十分舍不得离开这片投入了深情和汗水的土地,舍不得朝夕相处了两年的乡亲们他说也有困惑和担忧,他们离开后,这些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基础和家底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开花结果,所以说在实践中他们也深深感到,驻村工作组除了为贫困村跑项目争资金、做一些实事好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提升强化,通过对全体村民“精气神”和内生动力的汇聚激发,通过对年轻优秀人才的挖掘培养,通过对各项体制机制的完善优化,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为贫困村的长远、持久脱贫致富扎扎实实趟出一条路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相信,在党的十九大东风感召下,会有一大批这样的的扶贫攻坚人物和优秀共产党员,坚定地走在扶贫攻坚奔小康的大路上。实现习总书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脱真贫,真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宏伟目标。  


 

2017年4月30日,作者和王永军书记在八顷村部合影留念,背后是正在安装的光伏发电

          

字数:6000

20171025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