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名人 查看内容

张润生:大隐隐于市的当代磁州窑“陶渊明”

2017-6-29 11:05|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原作者: 冯萱来自: 微观峰峰

摘要: 张润生,1963年生, 当代泥条盘筑技法创始人,现任中国磁州窑研究会理事、中日韩国际化妆土学术交流组织者、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磁典陶瓷艺术工作室创办人。张润生从事陶瓷美术学习工作近36年,参加过国 ...

 

张润生,1963年生, 当代泥条盘筑技法创始人,现任中国磁州窑研究会理事、中日韩国际化妆土学术交流组织者、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的学术带头人、磁典陶瓷艺术工作室创办人。张润生从事陶瓷美术学习工作近36年,参加过国内外学术研讨及国际大展,作品被中国文化部和许多国家的收藏家收藏,被誉为“真正的磁州窑学术代表”之一。
 

耳濡目染艺术熏陶
 
爷爷是老陶瓷匠人,父母都是陶瓷厂工人,张润生是地道的“陶瓷世家”,孩提时代的他是坐在渣滓堆上玩着古陶瓷残片儿长大的。作为“陶瓷子弟”,学生时期的他们享有一项“特殊的福利”,那就是每逢寒暑假可以在陶瓷厂勤工俭学,做一些分拣原料和陶瓷的活儿,生在陶瓷产区,耳睹目染,冥冥之中早在幼年时期就已埋下了一颗陶瓷的“种子”。
 


1986年11月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第一次个人作品展。


文革时期,一批美术、陶瓷等专业知识丰富的学者下放到彭城地区,泡在陶瓷厂大院的张润生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大师,大师们的指点让张润生快速成长,到1980年时,17岁的他进入中国磁州窑园林艺术陶瓷厂成为正式工人,过人的美术天分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让他直接在设计研发部门工作。
 

 

1991年6月日本唐津烧第十三代传人中里隆先生到张润生工作室文化交流。


1984年,张润生就读天津工艺美术学院日用陶瓷专业,师从尤德泉老师、王志强老师,系统地学习了中国传统陶瓷造型方面的知识和德国罗森塔尔、英国豪恩西等国外先进的陶瓷设计理念,这为他今后的陶瓷设计与创作奠定了基础。
 
和“泥、火”融为一体

张润生对彭城的这方水土感情深厚,他不仅沿袭磁州窑传统工艺及文化研究,还积极的改革创新。1982年,张润生在传统的泥条盘筑技法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开创了当代泥条盘筑法,这一技法的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轰动,他以灵巧的手掌和手指把泥搓拈均匀一致、纤细瘦长的泥条,然后泥随轮转、心随泥行,将泥条盘筑成造型各异的艺术作品。由于他搓成的泥条极为纤细,烧成后的作品表里如一、重量很轻,他的代表作品《羊马年间的巢》等三件作品于1997年选入文化部重大展览项目,随“陶瓷的国度”世界巡回展至今仍然行走在世界各国。
 

 

作品:磁州印象

 这位痴迷于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的创作者对“泥土”感情深厚,对泥遇火的交织所产生的感悟,像是驯服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张润生具有识土化焰皆成器的经验,他感悟火、研究材料,经他设计制作的窑炉不仅节省能源、温差小,而且火焰气氛好,让泥遇火形成的过程中得心应手。
 

 

张润生和他设计的窑炉。
 
锲而不舍的努力
 
张润生有着过人的陶瓷天分,但最主要的是他肯吃苦,肯努力。张润生的简述是最难写的,因为“曾获奖项”和“优秀作品”名单太长,他曾获得的国家级及以上奖项有11项之多,论文多达几十篇,参展代表作品达百余件。其中,他的论文《水井街酒窑遗址里的陶瓷文化》被几所知名大学作为研究生论文的范本进行学习。
 

 

张润生设计的水井坊产品。

 
严谨的学术态度
 
淡然、优雅、举止谈吐如行云流水,能把《山海经》对区域文化的概述信手拈来,说话时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张润生认为真正的大师不光是技艺的传承,更应该有独到的思想建树和独立的艺术思维,同时对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对当代艺术创作有一定的探索和领悟。

对磁州窑的前景发展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磁州窑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但又离不开创新,要创新首先是思想理念的创新,要用传统的材料和技艺借助当代思想文化书写当下的磁州窑文化。
 

 

图为张润生(右)和毛远晖(左)合影。


在张润生的合作伙伴毛远晖的眼里,他是一位学术非常严谨的磁州窑艺术家和研究者,他所写的每一篇论文和著作必定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为了更好的学习和研究中国陶瓷史,他在13年里不间断的寻访了全国许多古窑址,每一次的寻访考察都会给他带来对古人的崇敬,触摸古人的手迹这种嗜好欲越着他对传统文化的更加热爱。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是值得每一个人学习的,深厚的专业功底也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造型能力强加上对陶瓷深刻的理解、对国外先进理念的吸收,造就了他现在的斐然成绩。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欢迎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