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网 网站首页 燕赵文学 查看内容

天涯牧秋:山回路转不笑君,文字凭留人思处

2017-5-30 09:17| 发布者: 燕赵文化网|

摘要: 山回路转不笑君,文字凭留人思处——读张文山“我的开发历程”有感记得岑参有句名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当我读完文山贤弟的新作“我的开发历程”后,心有所触,觉得与岑参诗有些契合,于是,遂改成 ...


山回路转不笑君,文字凭留人思处
——读张文山“我的开发历程”有感

记得岑参有句名诗“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当我读完文山贤弟的新作“我的开发历程”后,心有所触,觉得与岑参诗有些契合,于是,遂改成了本文题目的这几个字。

初拿到本书样本,大致一翻,是用章回体小说,写开发光禄山的艰辛过程,文山是该山山主,书中所列人物都是真人真名,如假包换。可以这样说,光禄山的每步发展,都是在我关注或参与下一步步成功的,而且,驻留光禄山,与本书中提及诸友多次喝酒,侃大山,所以,对交往情结,有着深刻的记忆,但内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文山不说,便未究细因,翻阅本书,他将“隐私”大白天下,解答了我心中很多疑问,当然,尚有不少隐藏深处的行为还没披露,我殷切希望,他能在合适时间再坦白一点才更好。

本以为是篇平铺直叙之作,但翻过几页后,却被描述的细节吸引住了,便一气呵成的看了下去,以至于耽误了参加文山饭局的时间。匆匆赶往饭店,见面就埋怨他:“都是你让我迟到了。”

小说是讲述故事的,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自传小说要比人物小说、心理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破小说等难得多,因为别的类型允许无限度的虚构,海阔天空,鬼怪神妖随意去变化,但自传体小说不行,这种小说要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基础上,运用文学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艺术加工而成。

因为写的是自己,素材不缺,认识不缺。但是,生活素材太多了,又面临一个选材和剪裁的问题。什么样的素材,最适合用于这篇自传体文章?什么样的素材更重要、更有表现力?这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选择切身的体会、真实的经过,让文章十分生动、为主题营造一种合适的氛围,这才是小说成功的基础。
另外,自传中一定要有感情的流露和对事情的看法,一定要写出生活中的经验教训,但这些,非同于其他文艺作品中的直接抒情、议论,而是要寓情、理于叙事之中,让读者感觉出来,最重要的是不能怕丑,摘下面具,勇于解剖自我,敢于说丢脸的事,不为自己愚蠢和失误感到羞愧,认同自己的缺点,认同自己与潮流的差距。并继而升华为认同自我的不足,我认为,这样的作品需要勇气。

最重要的,是要变“生活经历”为“思想历程”。看起来叙述的是一件件司空见惯的生活琐事,但反射的,却是一个社会形态,一个时间段的主流趋向,可以这样说,影射程度的深刻与否,决定了作品的高下。

打开人生,每个人都是一部书,起笔落笔圈圈点点,随意截取一段,都有无数没齿难忘的故事洋溢字里行间。推开黎明,每个人都是一条发端于清泉的河流,曲曲折折跌宕起伏奔腾向海。在历经风风雨雨的洗礼之后,叙述一段难忘的往事,总结人生的经验,让人在叹息或者发笑的同时,在书中同情你生活的寄寓,引起共鸣,这就够了。

比如,本书将时间定格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第五个年头,它的第一天从星期六开始。这一年是农历乙酉年(鸡年),藏历称木鸡年,佛历2549年,伊斯兰历1426年。又是什么世界物理年、国际体育运动年、爱因斯坦年、安徒生年。在日本称平成17年,在中国台湾称民国94年。这些,大多与百姓的生活无关。

与之有关的,是当时的中国高层领导明确表示,2005年是改革年。2005年中国政治演进的方向是,通过扩大基层民主,通过司法改革和行政改革,逐步构建民众参与自我治理的基本结构,疏通各个利益群体间理性地讨价还价的渠道,确保个人在正规的渠道内可以理性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被权力侵犯。

这就决定了国家政策在此阶段的探索,比如包山,包土地,无须审批,一个小村庄就能决定这样重大事件,文山的小说,就是截取本时间段所发生的故事,并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反映生活。所以,才有了冲突、矛盾,苦恼、兴奋以及把酒言欢等。他叙述的,绝不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小小天地。书中人物和故事,甚至连骗子的手段,以及人物的语言,都带着当时的特征,以及社会结构特点,有谁敢说,他影射的不是一个时代呢?

从张英讲起,一个出身偏僻山乡的小农骗子,就把一个作家拉下了水,盲目接手了一座山,以及它以后见证的故事,让人在发生的故事里沉醉,与小说同悲同喜,为人物感喟概叹。

本书每个章节故事皆不长,但环环相扣,让你不忍放下,他随手拈来,侃侃而谈,平中出奇,奇又分岔,让你跟他愁,随他笑,陪他痛。伴他着急。设身处地想象他的各种情境,全方位投入自己的感情,这就是文山的艺术功底。

他用文字编织了一张网,不是渔网,也不是蝴蝶网,更像蜘蛛网,有摸不清头脑的迷糊,有受骗上当的无奈,有骑虎难下的困疚,也有飞蛾扑火后的焦苦味儿,让别人跟着他叙说的文字着急,感觉他太单纯,很容易受骗上当,可其实呢,他却独自在心里暗笑:“我故意装傻呢!”

他能用作品,瞬间与读者达成一种信任,有了这样的感情,才能吸引你,让你与他产生共鸣,跟着他的思路走。有人起外号管文山叫“张老贼”,听起来像是个不雅之号,我倒觉得挺适合他的,因为在读他作品时候,不知不觉中便把你骗到书中,成为他故事里的一员,好象亲眼目睹了整个事情的发生经过,这样的骗,是一种艺术行为,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技巧,你说他不“贼”吗?我觉得是名至实归!

在小说数章节中,文山以横断、纵断方式、把现实故事全面铺开,形成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各个独立故事。就像雕琢成的一颗颗珍珠,然后,将这许多珠子用一条艺术线连接组合。按线性铺开,但每一颗珠子展示的人物又是立体的。文山完全遵循了综合立体与线性的“串珠模型”创作方法。

他把故事细节有序组合为情节链,所有发生的事情,完全受创作意图和作品表达的主题制约,这种有意的、机智的组合,使得细节与细节、事件与事件之间建立了一种因果关系。

小说因写活了人物,写透了事件,人物和事件便按自己的生活逻辑发展,才有了艺术生命,显示了连文山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内涵底蕴。

写小说是需要技巧的,比如文山在“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等法中,选择是“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这种创作法,从表面看,没有出其不意的情节,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平铺直叙,一直是淡淡的气氛。但是,在这平铺直叙中,带有涌袭心灵的感情;在这淡淡的凄凉中,带有一种说不出的人生韵味,达到了“无情”更有情,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众所周知,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在塑造人物的手段上,文山是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白描”是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要求作家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不加渲染、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传神的艺术作品,在文山笔下,准确把握了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顷刻使人物生动活跃起来,让读者觉得在自己身边有这样的人存在,立刻会产生亲切感,产生认同感。

比如张英开场出现时的形象描述:“他拄着那根跟随了他十几年的花椒木且貌似‘龙头’的拐杖,步履蹒跚地进了办公楼,未待握手寒暄,就一把抓住我的手,极为神秘地低声说道:‘老兄,好事,好事’。”

对于他的五官,并没有详细提及,只是用一张脸的描述,就勾勒了我所熟悉的张英:“此君有一张看似十分忠厚的面孔,他即便是告诉你明天太阳会从西边出来,你也许会认为‘有可能’的。正是因为了这张忠厚的脸,人家才能从‘无’中找出‘有’来。”

简练的不能再简练,这样“白描”手法十分高明,令人拍案叫绝。

再有,对老书记的形象描述:“这是位五十多岁的农村汉子,岁月的风霜早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不小的痕迹,斑驳陆离的皱纹爬满了他的双颊,看形象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大许多。”

仅用几道皱纹,就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让人心中顿然出现一位乡间书记的清晰形象,还用费什么口舌去描述身材、眼睛、鼻子和嘴呢?

也有描述的比较详细的,比如老柴,“虽然我们不曾见过,便一眼认出坐在门厅沙发上的那位风度翩翩的中年男人一定是柴先生。他一米八的个子,一身西装很是得体,雪白的衬衣系着一条醒目的领带,胡子刮的干干净净,一看就是那种很精明强干的‘资深白领’。

从这下意识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文山与他的感情,只写了刮净的胡子与衣服打扮,就成功勾勒了一幅素描,毋庸质疑,这样的属性,会为以后情节发展打下坚实的伏笔。

小说中涉及的几十位人物,文山都是用这样“白描”手法塑造出来的。人是活生生的真人,但描述他们形象时,他吝啬的仅用最少的笔墨,寥寥数笔,就把他们创造了出来,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手段的高超。

另外,文山在对故事情节的构思上,有相当独特的造诣,人物性格和人物行为是统一的,什么样的性格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同样做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会有不同的作法。小说情节中的巧合、误会、悬念、对比、重复……等情节技法的出现,是为了把读者熟悉的生活,用新奇、陌生的形态来表现,实现‘既出意料,又入情理’的审美境界。通过个体化的情感故事,去揭露这个世界,去探索人内心里最本质的东西,这才是他小说的最真实目的。

比如关于李明清的描述,小说中说:“总之,我接纳了这个年轻人,倒并不是因为他“会开车,有人脉”,而是出于同情。人都有遭难的时候,如果此时伸出手来施以援助,岂不是雪中送炭吗?正是基于这个想法才接纳了他。”

其实文山在掩饰自己,顾人是需要付工资的,谁是天生的慈善家呢?况且,文山此时没有钱呢,但先入为主,让人感觉这个人有问题。不容否认,我甚至觉得文山看中的正是他““会开车,有人脉”的特点,虽然吃了李明清许多的亏,但为自己以后识人增加了经验,才故意这样说的,是为以后留下下伏笔。等发现他是“曾借过姓冯的钱,介绍完我这个工程算是还了他的债。”时,才把这个人物剖析完了。

说实话,因为有了李明清事情,才有了戏剧性的际遇,才让人心里有了嚼头,而文山用了好几个章节后,才写出了结局,让人心里始终悬着,考虑这个人会给他造成什么样伤害,结束了,人也松了一口气,为文山感到轻松,这就是他牵着读者鼻子,与他产生共鸣的手法之一,可谓精心构思。

还有,让文山为庙里修路的情节:“那位老太太突然长长的打了个哈欠,眼睛紧闭,嘴里似乎念念有词,一头白发颤抖着。我被吓了一跳,以为她犯病了,书记急忙对我说道:“老张,人家神仙附体了,赶紧跪下,有啥事儿你赶紧问。”

于是:“我只是听说过神仙附体的事儿,从未见过,想不到神仙就在我眼前,吓得我忙不迭的跪在那里。”

这些肯定是艺术加工,我想,文山是无神论者,怎么可能会被一个乡间老太太吓的六神无主去磕头呢?无非是欲用文字粉饰自己的“纯洁”而已,其实,精明的文山肯定早知道老太太的目的了:“老张,俺知道你花不少钱了,这么着吧,这几年庙里还存了点香火钱,一个水泥厂的老板打算捐点水泥,沙子石子儿也有人捐,就差工钱了,你就出个四五万工钱,咱把路面打成洋灰的吧。”

这时,文山才就驴下坡,说出了心里话:“我很清楚,那条进山的路不仅仅是庙里需要,将来游客上山、客户参观都需要的,这对光禄山的开发有一定现实意义,再加上有人出水泥、石子儿沙子,也算是合作修路吧。”

看吧,欲擒故纵,正是开发商狡诈的手段,剖析自己的心理,而用艺术手段去诠释,让人在绕着弯去考虑,这也是文山艺术手段的狡黠之处,稍不留神,就会让他的文字把你给骗了。

事实证明,文山是把他主观上对人物的感悟,以及欲确立的作品主题,通过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变的事情经过,来含蓄地传达社会的复杂性,如果,你特别留意体味文山在组合小说事件和细节时,有哪些机智的构思和技法,有哪些巧妙的形态和策略,你就真正了解了这个狡猾无双的张文山。 

需要指出的是,文山在这本小说中,使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去描述每一个发生的故事,使得内容神形兼备、炉火纯青。语言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手段,不同性格的人物,有着自己独特、个性化语言习惯。语言是一种符号,文字也是一种符号。小说是用抽象的语言以及文字符号,去展示如绘画摄影般生动鲜活的画面。离开语言就没有了小说。所以,文山就用语言摹写了人生百态,包括人生的幻象。

比如,小说中他有这样一对叙述:“大嫂从山坡上拔了一些叫不上名字的野菜,洗净切碎,加少许盐,并抓了些玉茭(玉米)面搅在一起,和喂鸡的东西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上锅蒸。蒸熟后装盘上桌,并捣了蒜汁,她说这叫‘苦累“,要我们食用,我看着这些黑不溜秋的食品不知该不该吃。在她的鼓励下,我试着品尝了一口,果然风味独特。虽然有些苦,但细品却有一股清香,野菜的苦涩,加上玉米的甘甜,于是胃口大开,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柴兄和张英戏称我穷人命,这种饭食吃的却如此香。我不为所动,腆着饱肚,打着饱嗝,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用口语化叙述情景,将民俗,生活习惯,饱态,甚至将对话全都融合了进去,让你通过一顿普通的农家饭,了解了很多的说道。

文山在小说中,常根据不同人物阶级、职业、经历、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选择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去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塑造出了成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人物对话上,不但具有了人物的个性,同时具有了人物的生动。如果说文山白描手法形成的语言风格是简约,那么,他在细节上形成的语言是生动的。徐徐道来,不急不缓,显得有板有眼。

应该说,老书记是本篇小说中,文山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位人物,主要源于他惟妙惟肖的地方语言。人物语言运用得当,自然使小说增添异彩。因为语言是人物心灵的窗口,说的话总是间接反映人物的心理、情感、思想和行为。人物的说话、对话写得成功,可以直接展示小说的主题。

而方言作为母语,承载着人从儿时就逐步积累起来的对于世界的认识、感受以及情感性体验。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方言不但体现于词汇之中,而且,还包含了运用语法与语音组合而成的语调与语气,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方言还体现出一种特殊的语感。让人读来感到真实,亲近。

比如小说中老书记有几段对话,感到滑稽,好笑,但在此之余,你会感到生活的真实,故事所讲不虚。

“老张,你鸡巴再定不下来我就租给别人了,好几个开发商等着我回话哩。说了几回了都没有结果,真鸡巴麻烦。咱俩关系不赖,才先考虑你,你鸡巴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你还咋鸡巴开发?”

“楼长(老张),你傻呀?你租给他可以涨涨价啊,怎么也能给你赚回一年的吃喝来,闲着也是闲着。”

“不鸡巴给你说了,谁要是喝酒谁是王八,不信你过来看看。要是没有动工,我中午请你去城里吃,要是动了工,你在城里请我。敢打赌呗?”

这些生动的语言,带着当地人的粗犷,豪放,又有亲切的率直,让你一下子就陷进这个平山的小山村,成为他们对话的见证,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员。

似这般生动的语言还很多很多,再比如土商人张英的说话:“要想顺利退股,老兄多少得破点财,只要给‘王娘们儿’点信息费就算了。我一个字儿不要,我要是要一分钱,我就是大闺女养得。这事儿毕竟是人家先跑下来的,就给她两万块钱算了。”,惟妙惟肖地,把张英算计十分清晰的嘴脸勾画了出来,想骗你的钱,还要做好人,好话说尽,坏心使够,让你看了感到十分贴切。

再有,就是那个混不吝的农村青年胡永飞说的:“这个文物是俺家的,是从俺村一个大坟里挖出来的,俺小时亲眼看到的。后来俺爹藏起来了,飞飞说你待见这个,趁俺爹不注意,俺偷出来给你。”

结果,让文山发现卖假古玩的摊点,一问价钱,15元一个,去问胡永飞的时候,他说了实话,那东西就是在这儿买的。

几句话,逗笑了大家,更将一个骗术不高,但特敢干的混世青年形象,描述的栩栩如生。其实,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很多,读来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们在笑声之余,又似乎意味出些什么。

这些方言,都是从百姓口语中熔炼成的,不但读起来生动活泼,意味深长,而且使人物的话语和姿态显出地方色彩,真实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不得不为文山点个赞。

文山是石家庄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在其作品中,常用诗词融合其内,以助其势,在《我的开发历程》一书内,更是倚重擅长,采用蔡东藩章回小说方式,在每个章节的结尾,用诗词作为回末收束搁笔,这些诗作,有七律、有七绝、有古风,有调寄,有自创体,皆显示了文山雄厚的传统文化根底,让人读至拍案叫绝。

蔡东藩的写作特点是,沿用章回体形式,讲究叙事单元的组织及悬念设置和前后钩连等,这种形式,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用白话,取其浅显易懂。在“有韵文体”的笼罩影响下,烘托所叙述的主体故事,与文章细节产生出水乳交融的关系。该种文体于现在已不多见,当今小说家,大多对诗词要求不甚了解,从《我的开发历程》一书的特色来说,探究小说与诗词的关系,尤其是考察作家如何在创作中,捏合诗词为作品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结起来,文山使用的“回末收束”有三个特点,一是就文中出现的事件、人物进行议论,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

举起大海碗,仰头肚里灌。
无论什么酒,一样一口干。
上碗刚喝尽,又叫快斟满。
夜深醉离后,明日仍依然。
酒是别人家,喝酒不花钱。
酒瘾易满足,欲壑却难填。

二是以叙事人旁观角度出发,而撰写的描写时、地、人、景的诗词,如:

常言兄弟阋于墙,手足相残暗自戕。
夺利忘却一母生,争宠却把良心丧。
胸内无欲才有情,心中有情相守长。
清贫换得兄弟在,相扶一生度时光。

三是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形象艺术分析,如:

柴兄大笔忒无情,删繁就简耍本领。
若是领导只爱花,何不化作女儿红?

朗朗上口,又符合民间口语,而且严格按照“回末收束”的规矩,这些,都是为书中故事锦上添花,让人读来横生妙趣,凭生爱意,没有相当的古典文学根底是根本写不来的。

文山的《我的开发历程》一书,读起来特别舒畅,以语感为先导,吸引读者进入它的艺术世界,这种语感贯穿于作品的始终,处处可以感到它的的存在,给读者的第一感觉就是好读、畅快。然后,用一个接一个的故事抓读者,以细节与细节的内在联系,吸引读者不断地看下去,语言很简练,但描写的故事很抓人,不得不看下去,就像看画一样,只看画面,仅是笔墨工夫,但你仔细去看内涵,就有了琢磨头,就完全吸引住了你。

无须再多赘述,大家以后看书便知,最后,为了感谢这本力作的出世,感谢诸位兄弟能在文山书中相聚,感谢文山带给大家的快乐,余也附庸风雅,以一首新韵七律结笔此文:

屈数春秋未信愁,一笺书稿笑原由。
钱财生处何须找,命运舛时当自求。
阅世堪交豪爽客,耕山休做乐安侯。
当年虽是多逢难,不见如今住扈楼。

附我与文山的老师边国政先生为本书作的序言

边国政

由石家庄西二环驱车上西柏坡高速,行驶十几分钟下高速,再北行一公里左右下路,东行600米,穿过南山坡村,就到达本书一再写到的“光禄山庄”。

据《平山县志》记载,光禄山古称“文山”,皆因日出之时,其山峰倒影在冶河水面,极像笔蘸墨池,故而有其称呼。后唐末帝李从珂诞生于斯,登皇帝位后,曾在此山修建“金紫光禄大夫祠”,此山因寺更名,即为光禄山。

古时的“文山”与现代的张文山相遇了,这本就是个传奇,再加上他又先后出版了民间故事集《光禄山传奇谜案》和长篇历史小说《大唐末帝》两部与光禄山有关的的书,白纸黑字,不容置疑地将光禄山与张文山结合起来,坐实了光禄山的历史文化,让太行山系里一座毫不起眼的小山包,闪耀出迷人的历史光环。

开发建设光禄山,是张文山之功,也是张文山之福。他是光禄山之灵,也是光禄山之命。且听测字先生是怎么说的:张者,拓展发达之谓也;文者,修饰美化之意也。正如这本书写的,张文山在开发中的第一笔收入就是来自拓展训练。

在开发过程中,张文山完成了三部书的写作,难道都是巧合吗?非也,而是冥冥中的前因。两座“文山”相遇,定会闹出一场轰轰隆隆的文化事业,这或是早已注定了。

再看“光禄山”的光禄二字,光者,荣耀升华之意也,禄者,财货薪俸之谓也。后唐末帝李从珂,本是光禄山下一孤儿,几经战乱,脱颖而出,竟“荣登大宝”,真可谓“光禄之极”。

石家庄西部几个县,都有景色姣好、交通便捷的山区,朋友圈中在山里建别墅、开矿洞的大有人在,而张文山偏偏选中了“野趣不多”的光禄山,选中后,无论碰到多大的障碍,从未萌生悔意。他的坚忍不拔和义无反顾或是感动了上苍,在十多年的开发过程中,张文山总能“逢凶化吉”“遇难成祥”,有时候甚至“天上掉馅饼”,好事自己找上来。先是借“村村通”的路网政策,南山坡的进村路铺了水泥路面,接着最让司机头痛的平石路也彻底翻修,再然后就是西柏坡高速的开通,使石家庄到光禄山的车程缩短为20分钟,若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光禄山景区无异于城镇的街心花园,何愁游客不继。更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是“平山县革命历史文化园”、“平山革命英雄纪念园”都选在了光禄山,已经完成部分工程。毋庸置疑,这两项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历史文化工程,肯定会给光禄山带来巨大的利益和无限的商机。

张文山开发光禄山整整十二年了,他的不懈努力,让光禄山平添秀色,重现历史的荣光,在自己投资得到回报的同时,张文山从未忘记给南山坡的乡亲增加经济收入的机会。随着光禄山在省内外知名度的提高,平山县的党政领导也越来越认识到张文山在光禄山的作为,是平山县经济文化发展的正能量,越来越重视张文山的举措。

十多年的光阴,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航天的“神舟”、探海的“蛟龙”,星罗棋布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高铁”……那一件都足以彪炳史册、光耀千秋。比起这些举世皆知的宏大工程,光禄山何足道哉?但对于张文山来说,答案却与局外人不大相同。他以一己之力、一念执着,一直前进着。那些孤独的长夜,那些无助的困顿,仗势豪取者、设局行骗者、无赖欺诈者、刮地皮者、打秋风者……在四面突围、八方招架的困境中,独自前行。此中况味,非亲历怎能“感同身受”,只能在张文山敲打出的文字中窥见一二。

张文山是个实干家,一旦看准了机会,确定了方向,就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办公司、兴教育的创业经历如此,开发光禄山也是这样。

张文山又是一介文人,在他艰苦实践的同时,又总是用作家的眼光去观察三教九流和大千世界,忘不掉以诗人的情怀去体味人类的原罪和上帝的救赎。于是,他将现世的遭遇一概融入悲天悯人的大慈悲中,以此坚守着世道人心,这样的心胸有福了,张文山是一员福将。

现在光禄山的开发已经颇具规模,山庄的培训业务日渐隆盛,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逐年增多。张文山已经出版的四部书,其中有两部在《燕赵晚报》上获得了连载,让光禄山和张文山名声远播。现在第五部书也将付梓。

在这部书中,张文山的文笔越发老道,书里的诗词让人忍俊不止,耳目一新,无此感受者,难以写出这般有趣味、有出处的诗词。朴实无华的文风,对当今浮夸与胡诌的文坛无异是一面镜子。我们都是吃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希望我们的文坛多一些这样的烟火和泥土味,多接一些地气。

从2011年开始,每年的重阳节,省内的文人墨客都要在光禄山登高集会,名曰《河北文化名人光禄山登高节》,今年该是第八届了,作为张文山三十多年的朋友,我见证了他创业的经历和成长的过程,近几年,每次到光禄山酒过三巡后,总是鼓励动他办一所书院,就叫“光禄书院”,又吉祥,又响亮,让光禄山不仅是一处休闲的去处,而是成为一处人文风景,让“光禄山”真正能够“张文山”。

俗曰:好山成对,好事成双,光禄山与张文山,两山想看不厌,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张文山与光禄山同甘共苦,风云际会,源远流长。最后送五言四句,给张文山也给光禄山: 

两山相对出,比肩向日月。
不负好时代,自在大世界。

行文至行文至此,意犹未尽,想到与张文山几十年交谊,心潮难平,故借用李白的著名五绝,以资纪念。诗曰: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张文山
分享到: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阅读

欢迎关注
回顶部